顧憲成一再頂撞,反對陳有年的意見,令人生出到底你是吏部尚書,還是我為吏部尚書的念頭。
但是陳有年絲毫也不動氣,一來他這一次出任吏部尚書是顧憲成推舉,若非顧憲成三番五次直麵頂撞首輔王錫爵,吏部尚書早就是羅萬化的了。
二來顧憲成,趙南星,鄒元標三人是當今清流官員中的領袖。在清流官員中有無比的影響力,陳有年必須借重。
不過現在顧憲成反對推舉林延潮,陳有年卻有自己的主張。
陳有年道:“叔時,張太嶽後,朝中重臣如張四維,申吳縣,王太倉權勢赫赫,因其在聖上眼底都是能奉意而為的,而許新安,王山陰,孫餘姚之去而在於聖上認為不附其意之故。”
“再說眼下朝局似安實危,實應有一位有魄力,敢於任事的大臣出來,整治朝綱,再不濟也要把局麵維持下去。數來數去當今朝臣之中誰有此能,誰又有此魄力呢?你想此時此刻在聖上心底是如何想的呢?”
顧憲成品陳有年話裡的意思沉吟道:“大塚宰的意思是,林侯官不阿上意,卻又有魄力整頓朝綱。聖上既擔心他入閣後擅權,但又想啟用他來主持朝局?”
陳有年道:“不錯,對我輩而言,他不阿附天子,將來不會是申吳縣,王太倉之輩,可是他也有門生,士林清望的支持,將來怕會獨斷朝綱!”
顧憲成道:“太塚宰明鑒!”
陳有年道:“叔時,正因如此,一旦林侯官入閣拜相,我們與他就是異論相攪之局!”
宋真宗時,王欽若出任宰相之後,真宗又把與王欽若派係不同、政見不同的寇準任命為宰相。宋真宗將此稱為:“且要異論相攪,即各不敢為非。”
顧憲成略一思索即道:“大塚宰所言極是!一眼看出了此中的微妙。”
陳有年道:“身在朝堂上這麼數十年,這一點眼光還是有的。此也是林侯官早就有意為之!”
顧憲成疑道:“依大塚宰說來,難道林侯官布局在此?”
陳有年笑著道:“叔時,聽聞林侯官拜禮部尚書時,曾去無錫找你卻吃了閉門羹。後來林侯官多次與你修好,還屢次朝廷舉薦於你?你道是為何?”
“他明知與你政見上有分歧,難道是給自己找麻煩?或怕得罪你?”
顧憲成本聞陳有年之言,突而臉色一沉。
陳有年看顧憲成臉色知道他已明白自己意思了,不過他卻不高興。
但見顧憲成道:“大塚宰,林侯官已是辭官還鄉了,此事聖上已是禦準了。”
陳有年道:“他要走,我們要留,否則林侯官,王太倉都走了,你我又何必留在朝堂呢?”
顧憲成聞言神色一僵,有些難以接受。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他一生的抱負,他不相信在陳有年口裡,自己在天子眼中是如此地位。
陳有年也覺(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