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曉時候,小早川隆景的本陣之前數百米處。
昨晚剛剛下過一場驟雨,草甸上都還掛著雨水,腳踩上去是濕漉漉的一片。
明軍的陣地前,火炮都用樹葉遮掩著,而軍伍之中來了兩位不速之客。
此人是翰林院修撰翁正春,以及編修史繼偕,二人脫去官袍,隻是作普通民夫打扮,這一刻他們來到了距倭軍陣地不足一裡的明軍隱蔽陣地裡。
卻說翁正春,史繼偕二人一介書生,不在翰林院裡修史,卻為何卻千裡迢迢地趕來朝鮮?
原來上一次火燒龍倉,收複王京之事,令京師百姓們十分的振奮,讀書人是爭相追看,所以這二人是受了新民報主編方從哲之意,特意前來朝鮮,作為普通的戰地記者來到了明軍。
一般而言,林延潮是將二人安排在後方的,如此得到軍情既相對便利一些,同時也不會有危險。
但沒有料到翁正春,史繼偕居然絲毫不怕危險,無論如何也要親臨第一線,采集第一手資料,所以他們直接跟隨大軍前行。
這一次大戰他們直接到了劉綎軍中。
身為清翰林,雖說沒什麼權力,但在朝中的地位可謂是極高。一旦出了什麼閃失,彆說李如鬆,連林延潮也要被問責。
所以他們雖說一片血誠,但既然來到戰場李如鬆不得不派精兵保護。
李如鬆讓心腹家丁帶著三百名遼東精騎來護衛二人,這三百精騎什麼事也不用乾,無論戰況如何都不會出動,但隻要二人有一點風險,他們就押著這二人火速返回大營。
既然遼東精兵對兩位翰林是一肚子牢騷,但身為前軍主將的劉綎,對於二人到來卻是十分高興。
大戰之前,劉綎先讓二人參觀了自己的‘多國部隊’。
等到聞之劉綎除了邊夷之外,甚至連倭人都編入自己的部隊,絲毫也不擔心倭軍反水,二人十分吃驚。但劉綎則是自信滿滿,果真次日在與小早川隆景地作戰中三戰三捷,實在大大楊了大明的國威。
到了次日夜裡,吳惟忠部秘密趕到,並帶來了火炮。
翁正春,史繼偕早就聽聞過明軍在平壤以火炮大破倭軍的故事,聽說火器一來都是精神振奮,無論如何也是要貓到天明,看著明軍火炮如何大顯身手。
二人如願以償作為新民報的‘戰地記者’,第一線觀看了這場明軍與倭軍最大的決戰!
二人不敢多作走動,他們貓在深山中,看著天邊一點一點變明。
儘管渾身上下都是濕透,但二人卻是一聲不吭,他們知道身旁的明軍將士比二人更加辛苦。
身旁的士卒都是穿著單衣,腳上的靴子都是濕透了,他們仍是埋伏在這裡。
一名負責保護二人的年輕士卒問道:“老爺,把總說咱們在這裡的事都能通過你們手中的筆讓京中的人知道,這是真的嗎?”
翁正春看著年輕的士(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