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沈惟敬抵至漢城敵營不過兩日即是回來了。
林延潮幕下官員都是奇怪,這是怎麼回事。
眾人再見到沈惟敬時,對方倒是神采奕奕,精神煥發,全身上下毛都沒有少一根。
隻是同去的五名使團隻回來了他與吳幼禮二人。
眾人奇怪,沈惟敬是如何全身而退的,但見沈惟敬淡淡道:“汝等視倭寇大營如何險夷,吾卻視如平地。”
“那倭將小西本欲責我,但吾卻質問他,萬曆二十年八月二十九日,我與汝約定,朝廷已許汝小國通貢,則日,朝兩國通好,且貢道於日本,朝鮮間往來。然後汝等五十日內將撤出平壤!”
“但哪知汝等卻仍占據平壤,與朝鮮為敵,侵奪其地。故而吾大軍不得不攻破朝鮮,以彰天威。若是汝等遵守約定,我大明豈會興兵討伐?完全是汝等自取其辱!吾一席話下,倭將小西頓時無言以對,當場向吾賠罪!”
眾人一聽心道,倭將小西竟然如此好糊弄不成。
平壤之戰前,明朝詐言是沈惟敬議和的人馬趕來,打了倭軍一個措手不及,平壤倭軍幾乎全滅。
沈惟敬這說辭也能忽悠了小西行長,隻能說這忽悠手段太高超了。後來林延潮細問吳幼禮方知原來沈惟敬怕小西行長砍他腦袋賄賂了一筆錢,這才見到麵。
這筆錢當然是由石星這個冤大頭買單。
而當時談判過程也很不順利,倭將數度恐嚇要殺了明國使者以祭平壤戰死的倭寇,最後倒是沈惟敬與小西行長你來我往不知說了什麼,這才穩定局麵。
林延潮明白必然是小西行長等倭寇不肯放棄和談的期望,對於他們這些關西大名而言,最重要是打通與明朝的貢道,若是兩方能夠進行海上貿易,那麼必然是賺得盆滿缽滿。
當然這或許也是豐臣秀吉的打算。
然後沈惟敬稟告說小西行長派了兩位使者前來麵見林延潮,一名是武將名叫小西飛,一名則是僧人玄蘇。
林延潮對二人略有所聞,這位稱作玄蘇的僧人,是豐臣秀吉的外交僧景轍玄蘇,直接授命於豐臣秀吉,而並非是小西行長的部下。
這玄蘇是法號,而景轍是字,此人其父是河津隆業,曾任京都東福寺住持,而此人乃臨濟宗中峰派的僧人。
至於小西飛則是內藤如安,內藤如安是小西行長部將,出使時承襲其姓,官職名為小西飛驒守,明國與朝鮮史書上不知其名誤記為小西飛。
內藤如安代表小西行長,而玄蘇則直接代表豐臣秀吉,算是一個有分量的談判對手。可見小西行長是個實誠人,對議和充滿誠意。
如果小西行長也派個隻能代表自己的‘沈惟敬’來,林延潮估計就要……
隨便提一句,鬼子這個民族做事的認真,可謂一直以來。事事目的性極強,但有時候過分的認真,反而會壞事。
而明(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