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延潮親自出迎,管誌道,許孚遠二人都感覺麵上有光。
二人身旁也有不少從學弟子和門生,這一次聽聞林延潮相邀請他們到林府做客,更是激動。
眾人分賓主入座,然後相互引薦,互相認識。
幾人都在於報上論戰過的,在輿論上虎爭,但於私下倒是可以坐而論道的。
眾人聊在一起,都覺得份外投緣。
當下管誌道對眾弟子道:“你們平日不都是敬仰大宗伯的三元之才,並揣摩學習他的文章嗎?怎麼今日見了真人,都站在那邊反而不敢說話了。”
聽了此言,眾學生們都是坐立不安。
許孚遠笑了笑,捏須道:“此來前都叫你們帶著平日趁手的文章,請大宗伯指點,可有帶在身上?”
許孚遠這麼說,他的弟子們都齊聲道:“回稟老師,帶了。”
這些弟子說完臉上都露出躍躍欲試的神情來。
管誌道一聽許孚遠這麼說心底不由道,好啊,你果然是有備而來。
管誌道當下也不不甘人後向學生們問道:“你們平日的順手文章可有帶著身邊?既見了大宗伯,還不速速請益。”
兩邊弟子都是露出按耐不住的喜色,同時也有幾分緊張,此舉就是引薦之意了。
他們的文章若能得林延潮讚譽幾句,從此可以說是名聲鵲起。
若將來鄉試主考官,會試房考官知道他們的名字,聽聞是林延潮稱許過的,那麼必然高看數眼,中式的幾率就大增了。
當然這是表麵的意思,更深一層的意思是林延潮身為禮部尚書,這會試房考官,鄉試主考官都是由他一手選拔。考官們能不賣林延潮的麵子嗎?
如果林延潮將來有一天能夠入閣,必然主持會試,那麼他們的前途將不可限量。
當下眾弟子們都是將自己拿手的文章奉至林延潮麵前,請他指點。
林延潮看到這些弟子們眼底的亮光,不由想起了當年胡提學至社學觀風之時,那時自己也是他們中一員,現在倒是有些司空見慣了。
林延潮知道許孚遠,管誌道的意思,自己有意要借重兩位大儒在朝野上下的名聲,他們也想讓自己的弟子借自己登終南捷徑。
這樣切磋指點文章的場合,其實就是利益交換。但就算有人看穿了這些,又能說什麼呢?這就是官場裡潛藏的規矩。
所林延潮笑了笑當下拿了一名學生的文章過目,邊看邊問。
文章應答不能入自己之眼的,林延潮就道了一句‘尚可’,‘不錯’。
若是有些才華的,就點撥幾句比如‘文尚平,但意出眾’,‘此處不足,但瑕不掩瑜’。一般弟子們能得林延潮如此幾句,就很欣慰了。
許孚遠名氣最大,門下子弟出眾者很多,畢竟湛若水以後甘泉學派,就以他名聲最著,如官員馮從吾,丁元薦,名儒王之士都是出自他的門下。
他們的門下學生(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