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申時行在位時,官員們總批評申時行,說他比不過徐階,高拱,張居正等強勢宰相,不能儘到規勸天子的職責。
甚至有官員認為申時行是隆萬以來最弱勢的一位宰相。
這句話林延潮認為要商榷的地方很多,那是因為他們還沒看到以後。申時行的相權比起徐階,高拱,張居正是差多了,但比起以後的宰相卻是強多了。
在另一個時空裡,從萬曆二十年一直到明朝滅亡,除了魏公公當政那段。
萬曆與崇禎兩位皇帝在位期間,皆不惜餘力地打壓相權,然後微操國事。
皇帝微操國事,肯定是不好的。
才智出眾不出眾倒在其次。主要在於理想與現實的隔閡。
這就好比類似‘裁撤驛卒’,‘裁撤錦衣衛東廠’的操作,崇禎一定不明白為何明明是正確的,最後卻導致了‘諸臣誤朕’的結局。
不過萬曆天子卻很有信心,他從小接受最優秀官員的輔佐,其中還有張居正的悉心教導。從這些來看,他接受的教育倒是比半路出家當皇帝,且沒有任何班底的崇禎強多了。
申時行早就看明白了這點,所以早早走人。而許國卻看不明白,認為天子就算不信任自己,但仍要倚重實力宰相來治理國家。
最後申時行,許國兩位實權內閣大學士走人,首輔之位落在了王家屏的身上。
現在王家屏就如同當年突然繼承皇位的崇禎一樣,無論是心理還是布局上都沒有作好擔任首輔的準備。
比如申時行是萬曆五年會試副主考,萬曆八年會試主考。
許國是萬曆十一年會試副主考,萬曆十七年會試主考。
王錫爵士萬曆十四年會試主考,就連林延潮也出任過萬曆十四年的會試副主考。
而王家屏不說會試主副主考,連順天應天鄉試的主考都沒有擔任過。
他在萬曆十二年十二月方拜禮部右侍郎,又經一個月即以吏部右侍郎之位入閣拜相,在高層的資曆明顯不足,入閣後一直都是唯申時行,許國之命是從,萬曆十四年時又丁憂回鄉三年,回閣之後又在冊立國本的事上支持許國反對天子。
所以王家屏這首輔可以說是比申時行還要弱勢得多的首輔。
一般而言,如此也沒關係,林延潮身為禮部尚書,見內閣弱勢肯定高興。這放在許國,王錫爵這樣與自己不合的首輔身上多好。
但王家屏是林延潮的政治盟友,林延潮就算明知他隻是過渡宰相,但是無論如何自己也要幫他一把,至少多在位一段時日,對於自己對他都是極有好處的。
所以今日自己前來,就是要探聽王家屏的口風。王家屏坦誠相告自己的難處,這等不避諱的口吻,很像是老朋友在與自己訴說他的難處,但更深一步想來他何嘗不是借此來拉攏自己呢。
最後他拋出了這個觀點,林延潮則必然‘直(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