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九年三月。
申時行第二度上疏請求致仕,天子照舊不允。
然後申時行又第三度請求致仕,天子溫旨挽留。
明朝官員辭官,基本上一疏兩疏都是作個樣子的。
身為二三品大員,你不辭官個幾回,天子不挽留你個幾疏,說出去都不好意思見人,外麵的輿論也會以為你這人是官迷,沒有不為三鬥米折腰的錚錚傲骨。
所以一般大臣官員辭官,天子挽留到前第三疏,而第三疏開始就是認真的。而申時行上到第三疏,也是已經表明了他堅決的辭官之願了。
這一刻不說是林延潮等幾個心腹,而朝野上下皆知申時行是真的要退了。
這邊申時行鐵了心的辭官,那邊天子卻是不肯。
三月正好是申時行一品九年考滿,也就是申時行身為一品大員在朝滿九年。
天子特加申時行為太傅兼官照舊,不僅給與申時行應得的誥命(追贈三代,夫人誥命)。
甚至還給申時行支伯爵俸祿的待遇,並令禮部蔭申時行一子為尚寶司丞。
得知天子如此厚遇後,申時行照例推辭,天子也是照例不允。
無論如何說,這一刻都是申時行身為人臣的巔峰,天子給申時行待遇也是不錯,申時行在位十年平穩地從張居正,張四維手裡過渡,完成了相位的交接,儘管朝野對他屢有批評,說他是守位宰相,但至少沒有大過。
而到了申時行正式決心辭官的一刻,天子給予申時行這等禮遇,可以知道天子對申時行的忌憚已經放下,懷念起申時行為宰相的這段日子覺得還是相對滿意的,二人之間可以稱得上君臣相得的一段佳話,於是天子又有些舍不得他走。
不過申時行仍是辭去了太傅的官職,而且不是他一個人,而是連同許國,王錫爵,王家屏幾位閣老一起堅辭。
雖說這‘生晉太傅,死諡文正’是文官最高的殊榮,但張居正這位大明朝唯一一位生封太傅,死後抄家的宰相,令人印象太過深刻,所以申時行還是堅決的辭掉了太傅。
不過隨著申時行正式辭相,朝局就變得微妙起來。
明朝可沒什麼退二線,申時行表明了決心要辭相,但天子溫旨挽留後,申時行仍是在閣辦事。
以後申時行仍會過個一段時日就上疏請辭,但直到天子沒有批準前,申時行仍要主持朝廷各方麵事務。唯一的懸念就是,申時行會上至多少疏,天子才肯放人。
但在申時行正式辭官前一刻,接替人手還未物色好前,他還是帝國的宰相,隻要做得不好,言官還是可以批評的。
而在這時候,京裡開始流傳著飛語,言申時行次子申用嘉在浙江鄉試冒籍中式,不少人言此中是有弊情的。
這件事對於申時行而言,無疑是迎麵來的一巴掌。
他才辭相沒幾天,京中就開始流傳這樣的流言。真是知道(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