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三年入夏以後。
河南暴雨如注。
自潘季馴總理河漕後,恢複了當初林延潮向他建議的稱水測天象的製度。
河道衙門設黃河汛兵,以每個月稱水測量輕重的方式,預測今年黃河上中遊雨水豐寡。
然而今年稱量的結果是'水重',不亞於當初萬曆十年的大水之時!
潘季馴聞訊後立即派出河道標兵馳快馬,知會黃河中下遊各省府州縣,而潘季馴則坐鎮高家堰大壩。
高家堰大壩乃治黃的核心,一旦高家堰大壩垮了,整個兩淮皆成澤國。
在潘季馴三令五申之下,沿河官員不敢怠慢,也是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開始加固大堤。
但是河工積年糜爛,非一朝一夕能挽回,官員心底都是有數,現在修修補補不一定濟事。他們隻能各路祈求這難得一遇的大水,今年不要到來。
然而潘季馴卻明文下令各州府,官員守堤若武將守土,堤有閃失,則如喪城失地,他當奏請天子軍法從之!
潘季馴這文書下來,各處官員頓時都嚇尿了。
他們知道潘季馴與李子華不同,人家可是來真的。
卻說歸德府。
早在潘季馴文書還沒下達前,歸德府每逢二月,即大興河工。
在沿河各府都在偷懶時候,歸德府已是早早地開始加固黃河大堤,以及增築賈魯河堤壩,並在各河道的險工處修築石堤,或者加築月堤。
潘季馴的文書下來後,林延潮知今年河情可能很嚴重,甚至超過萬曆十年那一次大水,於是又加撥了兩萬兩銀子至河工署。
雖說在河工上投入不少,但林延潮也不敢說整個歸德堤防固若金湯。
他萬曆十年底貶官到任後,所經曆去年前年即萬曆十一年和萬曆十二年的河情都是以往正常水平,甚至還不如。
至於這兩年沿河不少州府還是出現潰堤淹田的事,不是因為水勢大,而是因為河工本就是一個爛攤子。
歸德府的堤壩沒有一點閃失,證明他能抗禦一般的洪水,但若是再出現萬曆十年那樣淹沒幾十個縣,百萬百姓無家可歸的水情。
林延潮所修築的歸德府堤防能否防的住?
他之前修堤可一直是重淤田次堤防的路數,而今年林延潮則開始築堤優先的策略。
所以在三月,林延潮不放心親自巡視了一下治下各州縣堤防。雖說沒巡視出大的問題,但各州縣堤防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隱患。
諸縣之中,唯獨當初孫承宗主持的柘縣,修的是固若金湯,這不得不說就是孫承宗的才能,就那麼點河工款,居然被他修成了一條可禦百年大水的好堤(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