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五十六章 林青天是好官(1 / 1)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2713 字 1個月前

潘季馴之前的行程,是巡視賈魯河新河,但沒提巡視舊河這個想法,這突然改變行程,對於安排接待的地方官員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本來潘季馴是要視察,朱仙鎮下遊的周家口,周家口南通江淮,北聯山陝,因為賈魯河新河貫通,人口日增,成為商業重鎮。

當地知州聞知潘季馴要來視察,正是大張旗鼓地張羅著,沒料到人家卻突然改變了行程,令這位知州吐血三升,一番媚眼做給了瞎子看。

但潘季馴改變行程,突然北上視察,對於歸德府地方官員而言,才是更糟心的。唯一比陳州官員'幸運'的是,他們現在仍'蒙在鼓裡',對於潘季馴的到來一無所知。

賈魯河上水波滔滔。

潘季馴及眾河南官員的座船在河麵上行船十分平緩。

賈魯河,潘季馴不是第一次前來,而是來了兩三次,最近一次是萬曆七年時。

潘季馴想起他萬曆七年主治黃河時經曆,之前他因政見與張居正不和,在河道總督任上被張居正趕回浙江養老。

但後來張居正知道治水非潘季馴不可,於是又打臉自己寫信懇請潘季馴出山治河。

潘季馴答允張居正出山,但條件是治河之事,我一個人說的算。

張居正答應了,潘季馴複出後,向朝廷奏請以'塞決口以挽正河,築堤防以潰決'之策治河。

當時潘季馴用了一年功夫,堵塞黃河決口一百三十九處,用夫役不過八千人,工部給銀八十萬兩,他隻用了五十六萬,為朝廷節約二十四萬兩。

至此他主修的黃河徐揚河段,再也沒有出過任何差池,麵對潘季馴的功績,連目中無人的張居正也是寫信來道,百年大計皆仰賴公之英段,公之功不在禹下。

張居正對潘季馴是有知遇之恩的,後來張居正身後遭到清算,潘季馴站出來為張居正說話。

這倒也不是潘季馴感念張居正的知遇之恩報答,他與張居正交情沒那麼深,隻是有什麼說什麼罷了,根本沒有想太多。

潘季馴為官之道隻有一條,直道而行,不問是非。

最後潘季馴受到牽連罷官,本以為自己從此歸老林下,但是申時行顧念舊情,天子也想起他三度治河的功績,讓他重新出山,總督漕河。

官居一品的潘季馴對於仕途上早已沒有彆的念頭,事實上他的身子也已大不如前,他一心隻想在最後的任上能治理好黃河,終結大禹後延續幾千年的河患。

想到這裡潘季馴覺得肩頭上有千斤重擔,他現在為朝廷漕運,河道最高的官員,可以調動沿河沿漕任何人力,物力,在內天子,首輔又對他十分信任。

前幾次治河,朝廷人事肘製,故而自己從未獲得如此大的權力,但現在大權在握,但對於治河,結束幾千年河患,他卻沒有把(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