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1 / 1)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1595 字 1個月前

堡長認罪,眾官員們無不憤慨,眾官員都是差一點被他這滿口仁義的說辭給欺騙過去,若非林延潮明察秋毫,他們倒是真不致於對那些居住在河堤裡的老百姓下手。

一來是心存憐憫,二來是這些人連命都不要了,你再去趕人家走,必生衝突。

同知署一名管河的官吏,此人乃林延潮的門生,心懷悲憤。他出麵道:“老師,學生隨你從京師到地方來,但見這沿河官員,無官不貪,無吏不臟,哪個人將老百姓的安危放在心底。”

“這河工從上到下,都爛到根了!”

又一名官吏出麵到:“不錯,上一次虞城縣知縣,就是縱容河工偷掘河堤,引河水灌溉堤外斥鹵田,導致去年大水來時河堤崩決。”

“最後水淹一縣,無數百姓都喂了魚蝦,這事雖是知縣已伏法,但下麵的河工仍是逍遙法外!”

孫承宗道:“沿河管河官吏未必都是壞的,吾以為李斯的倉鼠之論,在這裡最合適不過。為何廁鼠見人犬逃之,而倉鼠見人犬,卻無此憂。”

“因為這些管河胥吏,都是河道衙門河兵。對於河兵,管河官員監督不力,故而河道衙門難辭其咎。”

林延潮聽孫承宗的話,深以為然。

比如說一個壞的製度,全部讓善人為之,最後是善政還是惡政。

還是一個好的製度,讓賊人為之,監督得力,最後是善政還是惡政。

林延潮看向叩頭的堡長,此人乃河道衙門河兵,眼下犯事落在自己手中。

一旁丘明山道:“東翁,眼下咱們與河道衙門失和。這沿河堡長,鋪長都是河道衙門的河兵,若我們要辦他們,是不是先與河道衙門打聲招呼,否則事後他們必會拿此追究。”

丘明山說得對,之前賈貼書之事不說,後來林延潮上奏禦史被殺之事,是護了整個河南官場,卻惟獨將河道衙門監督不力的事,捅至了朝廷。

但李子華在朝中背景深厚,又是打點到位,最後雖沒有吃掛落,總是損了顏麵。

兩邊結下的梁子可謂不小。

林延潮現在與河道衙門關係如此惡劣。不是說兩個人關係不好,咱們可以不賣他的麵子,完全可以不吊他。

兩個衙門關係惡劣,一般大家采用的態度是井水不犯河水,否則稍有衝突,就是一場惡戰。

所以正確的方式是,林延潮將堡長直接交給河道衙門處理,或者押送有司,讓他們與河道衙門交涉去。

但是以李子華的做法,很可能對犯事的堡長不行處罰,如此豈非助長沿河河工在背後給林延潮添亂。

麵對手下眾官員們的憤慨,丘明山的勸說。

這是一個兩相為難的境地,對貪腐之事縱容,(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