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的朝儀。
對於在京的一千三百餘名京官而言,不過是普通的一日。
但昨日皇城的大火,卻令今日的朝儀有些不同。
聳立在午門廣場上,眾官員們可以看見不遠處殿宇,幾處寥寥升起的黑煙,鼻間可嗅到木料焦味。
待得知天子,太後,皇後無恙後,百官們揪著的心總算是放下了一些。
但在場不少官員們也是擔心天子是否因大火的影響,不會出現在今日朝儀上,如此就讓精心策劃多日的準備,功虧一簣。
糾察禮儀的禦史還沒到。
官員們也不願在午門的朝房裡等候,天子雖說無恙,但遇到大火這事,他們還是要表示出臣子的關心。
手持朝笏,腰掛牙牌的官員於廣場上雲集。
“這宮殿遭祝融之劫,幸虧不比嘉靖年間的天火。當時三殿儘焚,延燒奉天門、左右順門、午門外左右廊。這一次可以說仰仗陛下,太後洪福,沒有釀就如此大火。”
“聽聞當年世廟降旨將重修三大殿的費用攤派至各省,朝廷耗銀一千多萬兩,方才修好了這三殿。這一次若真再燒了三大殿,這錢要從何而來?所以說這次是不幸中之萬幸了。”
一名官員聲音高了幾度道:“就算不燒朝廷也沒是錢,黃河剛發了大水,昨日傳聞蘇,鬆又發了水災,而戶部又不是沒錢,卻將這錢挪至他用。”
立即一名官員將話扯開:“眼下自是太後萬壽要緊,至於修建壽宮也不算作他用,這是關乎國運之大事。再說陛下仁德,已是停了興建離宮。”
眾人打著哈哈,一人道:“聽聞天子,太後都向太廟祈福,這也是心念天下蒼生啊。”
聽著這些官員議論,於慎行,王家屏等人則是冷眼旁觀。
他們看得清楚,但凡是官員總是把奉承人的話,說得不像是奉承人的話,把膈應人的話,說得不像膈應人的話。
官員們都將怒而不敢形於色之事,托在不敢言而虛言之詞中。說了沒有意義的話,官員們都不會說,這倒不似哪些慷慨激昂,言談無忌的士子們,在酒樓茶樓上大方闕詞。
身為官員都知道混到今日有多麼不容易,身在官場一定要謹言慎行,以免禍從口出。
於慎行一聲不吭,張家屏朝他點了點頭,然後道:“事到臨頭,不要想得太多。”
於慎行繃緊的神情稍稍鬆了些,向王家屏點了點頭。
就在這時三位輔臣已是到了。
景陽鐘悠悠地響起,眾官員們立即停止了交談,肅然在午門前列隊。
天邊蒼雲卷動,乍看晴朗的天氣,似馬上風雨欲來。
鐵鎖一落,詔獄大牢的牢門打開。
陽光傾瀉入詔獄的甬道中。
林淺淺站在獄門前看著深深向地底而去甬道,心想都說這詔獄不見天日,果真一點不錯。
(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