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一十六章 林三元在哪?(1 / 1)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1083 字 1個月前

背後有人煽動!

這句話十分誅心。

小皇帝對士子叩闕雖是十分不快,但身為天子,一直認為傾聽民意乃為君之道。士子們叩闕上書也是無辜之舉,不到最後一步,也不忍采取手段驅散叩闕書生。

但是皇帝最忌憚的,就是有人煽動民意來對抗皇權。

這是龍之逆鱗。

小皇帝:“劉侍郎,爾有何證據?”

劉一儒向皇帝一拜,緩緩地道:“自陛下登基,元輔輔政以來,我大明風調雨順,國勢蒸蒸日上。聖人之治,陛下之德,可謂光耀九州,四海伏波,萬民景從,蠻夷效順,天下百姓都恭頌我聖主,千年萬載啊……”

聽劉一儒這套如同唱歌般的馬屁詞,在場大臣都表示,我等今日又學了一手啊,趕緊記下,日後升官都靠他了。

洪鳴起也是覺得反差太大,在刑部時威嚴無比,禦下嚴苛,上下無不敬畏的劉侍郎,居然在天子,張居正麵前是這個嘴臉。

小皇帝心底對劉一儒的不滿頓時沒有了,反而還露出‘龍顏大悅’的神色,正要得意,看了一眼張居正的臉色,立即收斂神情,謙虛地道:“朕做得不夠啊,朕聞古之賢君,飽而知民之饑,溫而知民之寒,逸而知民之勞。士子叩闕,不知何故,這讓朕心如何能安!”

劉一儒道:“陛下,處士橫議本是平常,但書生突然叩闕,告禦狀,事出反常,其背後必有人煽動,否則這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百姓有何冤屈不能說,非要叩闕而鳴呢。”

劉一儒一句話,將士子們繞過刑部向天子叩闕的責任,都栽在了背後煽動之人的身上。

一名大臣出班道:“劉侍郎之言,可有依據?”

劉一儒道:“臣之下屬主事洪鳴起有實據。”

“洪主事奏來!”天子金口。

洪鳴起出班向天子叩了三個頭後。

說來慚愧,這是洪鳴起為官近三十年來,第一次禦前奏對。

洪鳴起此刻的心情,還有那麼點小激動,顫栗地道:“回……回稟陛下。”

小皇帝不由皺眉,這說話都不利索的大臣,是誰找來的?

洪鳴起驚懼過去,於是拿出打了無數遍的腹稿當殿道:“陛下,叩闕之事乃倡永嘉經學而起。永嘉經學表儒而裡法,借事功之名,行功利之事,在宋時不過乃儒學末流,為程朱先賢唾棄,純儒視為敝履。而今為詹事府左中允林延潮所倡,重新粉飾其說,三元的名聲下,京城士子趨之如騖,竟有斥官學,拔為顯學之兆,長此下去,恐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夠了,”小皇帝打斷洪鳴起的話道,“朕要你來這殿上,不是斥永嘉經學之非,你給我說書生叩闕,為何與林中允有關?”

洪鳴起誠惶誠恐,又叩頭道:“回陛下,臣近日察覺有宵小明為研討永嘉之學,暗中研討政事,抨擊朝廷變法。臣依律(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