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午朝時。
紫禁城裡雪後方晴,不過天氣還是很冷。
午後,天子決定文華殿內視午朝。
明朝開國,太祖,成祖兩位皇帝都是十分勤政,不說早朝,還設立了午朝理政。
到了後來子孫不如兩位那麼勤政,午朝,就已是可有可無。
但張居正成為首輔後,又重新設午朝。萬曆朝的午朝,多在文華殿舉行,不同於太祖,成祖多在武英殿舉行。
午朝比早朝規模略小,內閣大學士中隻有申時行一人押班,朝官也不過幾十人,規矩也不如早朝時那麼多。
等候午朝時,一封奏疏在候朝官員間流傳開來。
這封奏疏的疏名就是提神,令看過人的都為之一醒,令人印象深刻。
奏疏的名字是,大奸似忠包藏禍心疏。
眾官員們傳遞著這封奏疏,都是笑著道:“這到底是何人要死磕啊?”
“這等之詞,實是很久沒看過了。”
“看來又有熱鬨可看啊!我等看看是何人所寫。”
眾官員不由笑了笑,打開奏疏後,看了後都是不約而同地同時‘哦’地一聲。
原來如此啊!
眾官員都露出玩味的神色。
身著鬥牛服的林延潮,從講官值廬來到文華殿,正好見到階下蕭良有,張懋修這幾名翰林在談笑。
林延潮與蕭良有,張懋修雖為同年三鼎甲,但一直不睦,平日見到了不過彼此拱手就行彆過,不會湊上去聊天。
林延潮一如往常,拱了拱手就要走到殿上,但今日蕭良有,張懋修卻一並笑著道:“這不是宗海麼?”
見對方主動開口,林延潮也不能不上前應答,否則就被同僚說一句,傲慢,不知禮數。
林延潮笑了笑,走到二人麵前拱手道:“兩位同谘在談什麼如此高興?”
在官場裡,有一等關係比同年更進一步,那就是同谘。
同谘就是一並被舉薦為官,名列吏部頒發的同一谘文中。
林延潮,蕭良有,張懋修三人同為萬曆八年的三鼎甲,大家同時入翰林院為官,所以關係十分親厚才是。
不過林延潮入翰林院時,甩鍋將大明會典的事交給蕭良有辦,自己一心鑽營入了內閣,眼下為日講官,所以蕭良有對林延潮就頗為不快。至於張懋修不用說了,因為林延潮與張居正關係不怎麼樣,所以他與林延潮關係也很差。
蕭良有本來是向林延潮譏諷一番,但見林延潮開口一句同谘,斟酌了一番,還是留了幾分情麵,沒有說出口來。
不過張懋修卻絲毫不客氣道:“宗海兄,我們看到這六科廊抄發的這份奏疏,不由十分好笑,你是不是也要過目一二。”
林延潮看張懋修神情,知必沒有好事,不過此子與其父不在一個級數上。
“哦,那我也看看好了。”林延潮從張懋修手裡接過抄本。
於是張懋修等人就等著看林延潮氣急敗壞的樣子。
若說之(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