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延潮在經筵上的辯經,自從經邸報刊載後,京城上下無所不知。
邸抄本來就是官員,讀書人了解朝廷政令,動向的主要,甚至唯一方式。
記載在邸抄上林延潮與周子義一乾大臣的辯論,不少官員老百姓都曾看過。
而且名儒辯經,就是這時代官員讀書人感興趣的事,再加上林三元的名聲,以及周子義這等理學大宗師的地位,這等辯論,本身就自帶話題性。這十幾日來官員士子,就著林延潮事功之學,著實大大討論了一番。
稱讚者,此事功學可以革除程朱理學之弊,是儒家裡可以繼往開來的真知灼見。
反對者,離程朱之意遠矣,有離經叛道之嫌。
好揣摩者,這是朝廷試探民意,並粉飾變法之詞,並且為張居正歌功頌德,特彆是‘內聖不必外王’簡直就是給張居正量身定做的。
好鑽營者,已是從辯經中揣摩到朝廷可能要重用事功派大臣,從而研讀永嘉學派,準備明年鄉試,後年會試拿出來碰一碰運氣。
而這一次幾位大臣聯名彈劾,卻讓這話題性再上了一層。
在被彈劾後的第二日,林延潮正值休沐,就索性宅在家裡,任何客人也不見,然後他將孫承宗,徐火勃,陳濟川等一並打發出去,去茶館,會館裡聽消息,自己在家穩坐釣魚台,也是陪林淺淺說話,說一說家長裡短。
到了午後,孫承宗,徐火勃,陳濟川他們都回來了,還帶了兩名客人。
這兩名客人,分彆是劉鎮和盧義誠。
他們都是林延潮的老鄉,大家一並同赴過萬曆八年的會試。
現在盧義誠中了進士,在行人司裡當差,而劉鎮則是繼續落第,正準備一年後的會試。
在這敏感關口,林延潮誰也沒見,而是見了自己兩位老鄉。
事實證明,離家在外靠老鄉,這話是一點也沒錯。
盧義誠因林延潮緣故,得了吏部賞識,成為京官後一直很感念他的恩德,同時因為鄉誼加年誼的關係,二人一直走得很近。
至於劉鎮會試落第後,流寓京師,林延潮看在老鄉麵上,借了他錢讓他繼續讀書準備考試,與此而言劉鎮對林延潮更是感激。
這一刻對他們來說,就是回報的機會。
盧義誠先道:“宗海,我今日在朝堂上走了一圈,替你打聽過了,朝野上下對此反應並不激烈,在咱們大明朝,官員靠彈劾和被彈劾出名,不是什麼稀罕事。正是哪個官員不彈劾人,哪個官員不被人彈劾,大家都不稀奇,以往遇上這事,同僚們都不會議論的。”
“隻是這一次特殊,幾位都是持重的理學名儒,故而大家不得不重視,幾位大臣裡最有名的就是湖廣道禦史馬子明,上一次他上表彈劾吏部尚書王陽城,說他為老不尊,一樹梨花壓海棠,七十多歲還娶妾。”
“還有刑部員外郎柯守正,(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