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1 / 1)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1066 字 1個月前

後世小皇帝被人罵作是‘不郊不廟不朝三十年’,郊就是郊祭,廟就是告太廟,朝是上朝,這不郊的罪名,還在不廟不朝之前。

到了這一日,不僅僅是林延潮的翰林院,所有京官都要先沐浴更衣、在本衙門宿歇一晚,次日聽誓戒畢。

各個衙門口門前豎著木齋戒牌,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及翰林,六科都給事中、皆陪天子郊廟。

於是眾翰林一並去圜丘壇祭天。從禦道醒來,林延潮覺得今日格外的寒冷。

這並非他是南方人緣故,去年在京師他也已是如此過冬,但去年之寒冷,實是不如今年。

若是披著自己那件狐裘或是會暖一些,但祭天何等隆重,林延潮至天壇時,必須將朝服穿在外,林延潮見左右翰林都牙根凍得顫顫有聲,不由心道,自己年輕還能扛得住,至於年紀老邁身子不好的官員,可就受苦了。

國初定都應天時時,建圜丘於鐘山之陽、以冬至祀天,方丘於鐘山之陰、以夏至祀。

而遷都順天後,亦是重建天地壇。

嘉靖皇帝說,古人祀天於圜丘,祀地於方丘,於是定下天地分祭的規矩,並將圜丘稱為天壇,方丘稱為地壇。

林延潮與百官都是隨行徒步,眾官員一並經西邊牌樓,然後步入昭亭門,進昭亭門到圜丘壇。

至於小皇帝,早在三日前就在圜丘壇裡的齋宮之中齋戒。齋宮之外恭設齋戒牌、銅人,冬至祭天的前三天,皇帝都必須先到帝宮內獨宿三晝夜,不食葷腥蔥蒜,禁酒,不理刑名,不吊祭,不近女子。

此刻天色未明,晨星猶掛在天邊。

日未出時,鐘鳴響起,林延潮知這是齋宮鳴太和鐘。

他與百官垂首屏息靜氣。

隨即皇帝自齋宮步行至圜丘壇。典儀唱樂舞生就位。執事官各司其事。陪祀官分獻官各就位。

林延潮不過站了片刻,隻覺身子更冷,偏偏身上冷也就算了,四麵還刮起了疾風。

郊壇上的燈燭是忽明忽暗,而為天子所執的明黃色的幡麾,也是在風中搖動。這時候讚官將玉帛、犧牲等,置於積柴上而焚之,此稱為燔柴,這煙氣直上直達於天。

就在這時,有人忽道一聲不好。

但見一陣勁風吹來,將郊壇上的燈燭燈籠,一下子吹熄了數盞。不僅如此還將燔柴所吹之煙忽刮向小皇帝一側。

林延潮舉袖遮住眼轉過頭,但見十幾步外小皇帝正向圜丘行來。他身後所持幡麾之人,不知眼是被煙所迷,還是被這疾風吹來,手把持不住,竟是突而撒手。

這幡麾左右搖了一下,倒下砸向了天子。

這一下變故,可是將林延潮驚得心都要跳了出來,若是幡麾砸中了小皇帝那麼後果不堪設想。幸虧就在這一刻,小皇帝左右侍駕之人,見了都是反應極快,一並上前扶住穩住了幡麾。

不過小皇帝本人(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