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省吾拿著林延潮的卷子,看了好一陣。
他初以為這卷子的考生,是想媚附張居正,但看了第二篇反對君權下授,卻知自己想錯了。
曾省吾想了一陣得出結論,這考生隻是秉直而言,第一篇第二篇文章都是出於公心,既不是反對張居正,也不是支持張居正,否則就不會這麼寫了。
“既是如此,就低低取個第三等吧!“
要知道入前十名的卷子,必須隻能在一二等之間,若是卷子上有一個三等,也就是出現一個點,那麼絕對無緣頭甲,能混一個二甲都是勉強。
曾省吾想到這裡,要在卷子上寫一個點,但要落筆的一刻又猶豫了。
曾省吾將林延潮文章又拿起來讀了一遍,不由歎道,拋開立場不說,文章寫得真的是好啊!
隻談立論,句句鞭辟入裡,排陳鋪比中,能讀出漢唐餘韻來。此人必是將唐宋大家的文章讀了個通透,並自悟其道,才能寫出這樣字字鏗鏘有聲的文章來。
這樣的文章不說殿試裡能脫穎而出,放在古今來比,也是幾百年來殿試少有的佳文啊,自己如何能將他放在三等。
曾省吾心道,不能因一己之見而廢文,算了,就由其他幾位大人來下定論了。
於是曾省吾本是要寫點的,突然一改,最後在卷上落下一個尖(第二等),再蓋下自己的官戳,然後轉桌將卷子交給了自己下首的兵部尚書方逢時的手中。
方逢時是湖廣嘉魚人。與曾省吾一樣都是張居正的老鄉,也是他的鐵杆。此人是嘉靖二十年的進士,擅長於兵事,是與王崇古齊名的名臣。當曾省吾將文章遞給方逢時時。他正在看一名士子的文章。他沒有立即放下手下文章,先看曾省吾遞來的林延潮卷子。
方逢時將自己的卷子看完後,才拿起曾省吾遞來的卷子看起。
方逢時先不看文章內容,而是先看曾省吾的評價。
尖!
方逢時點點頭,看來是一篇佳卷了。但文章到底命運如何,要看方逢時了。如果他看得順眼,可以畫一個圈,如此文章就定在一二等之間,板上釘釘了。
若是自己寫上一個點,那文章就在二三等之間,名次不會太好了。
方逢時先看文章上有無黃帖子。殿試裡文章最後是要給天子親覽的,沒有謄卷,故而士子文章有錯,讀卷官不能直接用朱筆寫在卷子上,而是要在錯處貼上一個黃紙帖子。
林延潮的卷子上自是沒有黃帖子,說明沒有一絲錯處。
接著方逢時將卷子從頭到尾讀了一遍。而閱卷從始至終的神情,他與曾省吾如出一轍。從一開始的不屑,到了最後仿佛被一萬頭草泥馬碾過一般。
方逢時搖了搖頭,文章確實是好,比自己之前看過的殿試卷子,高了一籌或者是數籌。
可惜在第二道題上,這考生立場不對,否則必然給一個圈,(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