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延潮看過鄉試總裁王世貞寫的一篇《科試考》,裡麵道,鄉試試《四書》義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經義四道,每道三百字以上。未能者,許各減一道。
雖說許各減一道,但各減一道,也就意味著中舉的希望就很小了。所以考生無論如何要在晚上蠟燭燃儘前,答完全數七道題。
故而有誌於舉業的士子們從小就練習如何快速答題,如林延潮在書院裡就做過無數這樣的練習。
不久雲板一敲,考試開始,各考房自士子進入考房的一刻,也是儘數鎖起。然後書吏拿著套封裝好的試題卷子,從門前的小窗子裡丟了進來。
林延潮當下打開卷子讀起題來。
頭三道四書題,後四道五經題,依著科舉重首場,重首題的慣例。頭三道四書題最重,關係爾是否錄取,後四道五經題次之,關乎士子的名次。鄉試有五經魁,而同考官閱卷,也是按五經派房。
在距離林延潮考房不遠的地字號考房裡,曆史上與魏允中,顧憲成並稱的劉廷蘭,拿了卷子先不看四書題,而是先讀五經題。
看完之後,劉廷蘭拍案自信地道:“解元得售矣!”
玄字號考房裡的,楊道賓看了四書題,自言自語道:“總裁王公,恪守古法,我當一筆一文,都不可越矩。”
在玄字號考房裡,翁正春也是在運墨開筆,自言自語道:“王公有言。文必秦漢,兩漢文章不出司馬相如,揚雄二人,昔日宗海兄以一篇仿哀江南賦之文。博得知府的賞識,在府試裡一舉奪魁,此可值得我借鑒一二。那鄉舉我就試著仿漢賦寫此七篇吧。”
除這三人外,其餘考生也是各有想法,當下各考房裡諸位士子閱卷時,或高興。或憂慮,或皺眉,神情不一。
外是雨水聲盈耳,房內炭火輕爆。
林延潮拆開試卷,第一道四書題:子曰,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
在西周,居住城外的平民,稱野人,居住城內郭外的。稱國人,居郭內即貴卿,稱君子。
孟子有雲,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
這一句話意思是,孔子說,先學了禮樂再出來仕官的,為平民,先仕官再學習禮樂。為君子。若是國家要用人才,則吾用先學了禮樂再出來仕官的人。
這句話孔子認為學而優則仕的平民百姓,若是為政,要更勝過那些口中銜金鑰匙出身的世襲貴族。
從兩漢的察舉製,至科舉製,曆史已是證明了孔聖人的眼光,故而這一道題也是書院裡經常考得大題目。
考生們絲毫不陌生,想來考完,大家水平不會相差太懸殊。
時間不充裕,來不及深思,腦字裡有大概方向後,林延潮即揮筆寫文。此刻就是把平日所學,儘數施展出來。
林延潮記得後世名家研究王世貞,說(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