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打官司(1 / 1)

大明文魁 幸福來敲門 1660 字 1個月前

洪塘鄉永安裡,往西到省城西門,莫約十裡出頭的路程。

閩水至洪塘鄉分流出烏龍江和洪江兩條支流,從永安裡至縣城,要渡得是洪江。洪江上多泛濫,巡撫,鎮守中官多次在河上修橋,先是浮橋,後是石橋。北宋鹹平三年曾建好一石橋,稱洪一橋,宋紹興七年建造洪二橋。但洪二橋已於明成化十一年被洪水衝毀。

僅餘下洪一橋,因地近洪山,也稱作洪山橋。過了洪山橋就是官道,也是入閩官道衫關道的終點。

橋旁有一集鎮,稱為洪山集鎮,埠頭上停著建寧延平兩府來的貨船。

埠頭上稅課局的關口,挎著腰刀的巡欄維持著秩序,穿著短褂的商販,伸出無數雙攥著銅錢的手,在那排隊捐稅,巡檢司的弓兵拄著槍,無精打采地站在那,也懶得盤查了,隻是偶爾才嗬斥一番不守規矩的百姓。

走過了渡口,過了古廟西禪寺,又行了一段路,省城的西門漸漸清晰起來。

官道邊的接官亭旁,停了五六頂轎子,還有一溜的騾子,駕馬,套車遠遠的排在後頭,不說佇立的官兵,僅是轎夫馬夫就有上百人。

二三十名官吏,穿戴一新,官服上各種補子的圖案聚在一起,好似進了百鳥園般。

他們拱著手候著在那,不時伸長了脖子,朝官道西麵眺望,不知候著哪位大員駕臨。看那些官吏此起彼伏打哈欠的樣子,看樣子他們比自己還早起。林延潮多量了幾眼,幾名官兵就吹胡子瞪眼,虛抽馬鞭,嚇得大伯立即將林延潮的頭強行扭了過去。

省城在嘉靖三十八年時為了防倭重修過,重新包磚,外增了敵台,挖了塹濠,城周三千三百四十六丈有奇。城門前最雄偉的還是一排排進士牌坊,這是侯官,也是府城的驕傲。

乘著日頭還不毒辣,百姓們趕著進城,城門口巡檢,官兵盤查行人,弄得大半進城的百姓都隻能堵在城門口。

在林延潮眼中城牆在越來越高,官道也是越來越擁堵,三人隻能放慢腳步。

道路兩旁頭上插著蛇簪,褲管彎得一邊高一邊低的疍家娘,雙手高舉著魚筐,沿街兜售。菜販子們則是挑著擔子,背著籮筐,隻想挑城去,這樣一擔就能多賣個幾十文錢,但他們得事先指望課稅局少盤剝一些。

各色牙子吆喝著各種調子,吆喝生意,在他們背後跪著好幾排麵黃肌瘦,衣裳不整的男男女女,每個人蓬亂的頭發上都插著草標。

麻衣上滿是跳蚤的乞丐托著碗大步從牙子麵前擠過,遇到穿著富貴點的人家,就蹭過去乞討,若是不給就臟他們衣裳。

與百姓越貧瘠,城下越畸形地繁華,越靠近城門,官道兩旁人眼越多,屋簷幾乎垂到眼前,民居鱗次,魚鹽成市。一高一低的叫賣聲,始終就沒有在耳邊停過,兩邊的攤販都將攤子擺到路肩,五(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