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吳王金票和武士的價值(1 / 1)

第137章 吳王金票和武士的價值

朱簡烜把臨時的吳國朝廷搭建起來,然後就立刻開始給他們安排工作:

「儲備司與科學司共同負責,籌備吳王國儲備金行,負責發行吳王金票事宜。

「科學司開發防偽技術,設計足夠挺括丶足夠牢固丶難以偽造的票紙。

「儲備司建設專門的印票廠,按照吾的命令印製吳王金票。

「儲備金行負責金銀和金票的兌換和實際發行。

「所有人全部牢記,吳王金票不是以往的寶鈔,而是吳國金行的存金票據。

「與大明民間錢莊的銀票一樣,隻是隻有幾種固定的麵額,同時也不不記名且可以自由流通。

「允許百姓隨時金銀銅錢兌換成金票,也隨時可以將金票兌換成黃金。

「但隻能換成黃金,因為黃金更加寶貴,且吳國黃金儲備更多,我們沒有足夠的白銀兌換。

「為了方便核算和管理,直接對應一克黃金發行一金票。

「麵額直接寫一克,且隻有這一種麵額。

「但是一克黃金的價值較高,隻適合作為商業貿易貨幣,不適合百姓日常使用。

「所以額外設計銀票丶銅票作為輔幣。

「銀票和銅票隻作為輔幣,不直接對應銀和銅的重量及價值,而是單純的錨定金票的價值。

「他們不能兌換白銀和銅錢,但是可以先換成金票,再用金票去兌換黃金。

「強製規定,一百銅票兌換一銀票,一百銀票兌換一金票。

「銀票丶銅票麵額均用1丶5丶10丶50四種。

「一克黃金作為日常交易數額較大,但是作為存錢的方式卻已經頗為合適了。

「隻要攢夠一金票的銀票丶銅票,就能去換成黃金了。

「在此基礎上,吳王金票遵循三個原則。

「第一,鎖定發行上限。

「以吳國黃金儲備重量,確定累計發行金票的總上限。

「即吾的金庫裡麵有一兩金子,最多就隻能印發對應一兩金子的金票。

「確保所有金票都能換成金子,與民間錢莊的銀票相同。

「以吳國本年生產的重要資源的價值上限,確定當年的發行的金票上限。

「我們今年生產了價值一百兩金子的鋼鐵煤炭糧食,那我們今年就最多發行一百兩金子的金票。

「確保當年發行的新金票,都能買到相應價值的硬通貨。

「當然,這兩個數額都隻是上限,我們不能真的按照上限來發行。

「要考慮商品對外出口的情況,考慮資源消耗並減少的情況,考慮經年累月的金票積累。

「要考慮大量的金銀實際上都存在錢莊裡麵,實際交易的時候僅有存單而已。

「市場流通實際需要的金票數量,會少於實際上存在的金銀財富。

「科學司要配合儲備司,做好這個方麵的統計核算工作,務必追求金票數額精準正確。

「科學司招募博士,成立專門的課題組,研究相關統計和管控方法。

「第二,朝廷將金票視為黃金。

「吳王發出去的金票,隻要收納的時候查驗確認為真,就可以用來繳納任何稅收,可以用來購買任何貨物。

「吳國範圍內,任何官方和民間的商行,都不得拒絕收用吳王金票。

「並按照開始發行的年限,逐步加強拒收處罰。

「即開始發行的前三年,暫時不做任何懲處,三年後開始逐步實際處罰,從罰款一定數額直到關店。

「朝廷機構自發行日起,都不得拒絕且要優先收用金票,鼓勵百姓將金銀換成金票。

「第三,吳國的民間錢莊必須提供保證金。

「必須將注冊金數額的三分之一,直接存進吳王金行作為保證金,才能正式開業經營。

「經營過程中,也必須將客戶儲存金銀的三分之一,存到吳王金行的金庫。

「這些黃金作為錢莊失信時吳國朝廷償還儲戶的底線。」

朱簡烜的命令一口氣說完,但是現場的氣氛就有點奇怪。

短暫的安靜之後,出現了輕微雜亂的噪音,官員們壓低了聲音驚疑感歎和討論了起來。

朱簡烜說這個金票和民間銀票一樣,但與民間的銀票還是有本質差異。

民間錢莊若是失信,拿著銀票的商人還能去朝廷控告,要求錢莊用它剩餘的資產來賠付。

但是吳國朝廷朝廷發行的金票,要是到了無法兌換和賠付的時候,拿著金票的商人能把自己大王怎麽樣?

大明人天然的不信任朝廷發行的紙幣……

因為朝廷紙幣這種東西,在大明以往的聲譽很不好,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以前發鈔的朝廷信譽很差,發鈔的過程缺乏科學的管控,導致寶鈔貶值速度過快。

再加上中後期白銀持續流入,相對寶鈔而言更加保值,百姓和商人都更加樂意使用和儲存白銀。

二是以前的紙鈔容易偽造,朝廷發行紙鈔的數額還勉強有數,地方上各色人等偽造的就沒有數了。

以至於到了正統時期,民間就基本沒有流通性了,崇禎徹底廢除了紙鈔,直接用越來越多的金銀交易。

但是商業市場對紙幣的需求是存在的,所以大明民間錢莊的各種銀票倒是越來越多了。

銀票也是承諾兌付的存單,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