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8章 大量豐收在今年(第一更)(1 / 1)

第2238章大量豐收在今年(第一更)

‘呼喝呦嗨’的號子聲響徹在黃河之上,修鐵路的人休息,修大橋的人還得繼續乾。

大年三十兒的時候他們沒放假,依舊按照原來的班輪換,五倍工錢,過正月十五才恢複正常。

乾半個月的收入相當於兩個半月,他們認為值。

家人離得又不遠,就在洛陽,有軍士巡邏,安全上無問題。

大家在搶時間,要在正月十五之前把橋修好,過了正月十五,黃河上遊隨時開河。

在鐵路上工作的人一樣堅守崗位,他們被培訓出來的。

多一線鐵軌,調動量增加幾倍,扳道岔的都是一組,並非安排一個人輪換著負責。

火車不允許出事情,就隻有一條線路,每日指望火車運輸物資。

小火車轟隆轟隆地開往烈士陵園,不少百姓帶上東西去祭奠,感謝他們為大唐付出的一切。

春節聯歡晚會中有許多歌頌戰士的節目,李家莊子的護衛參與裡其中的一個。

他們在舞台上表演挑蕩軍怎麼殺敵,一個個稻草人擺出來各種姿勢。

有的稻草人代表友軍,有的代表敵軍。

雙方攻殺僵持,挑蕩兵從後麵衝出來,他們能跳到友軍的肩膀上,揮舞著短刃飛撲敵人。

彆人著甲,他們光膀子,在敵人陣中來回撲殺。

哪個地方最難攻,他們就盯著那個位置突破。

憑借反應、速度和刀法殺出血路,以命搏命。

抱住敵人用牙咬、用腦袋撞,不在乎自己是否受傷和死去,隻為擊潰某個點的敵人軍陣。

之所以不用真人配合,是怕護衛進入狀態,忘了是表演。

百姓們看得熱血沸騰,更有的不停抹眼淚,太慘烈了。

於是普通百姓帶東西去,然後再拿回來,香火留下。

富貴人家的組織家人一同去烈士陵園,祭奠用的烤豬頭,送給守烈士陵園的殘疾士兵。

這些士兵會好好照看陵園,收入高,關鍵他們有兵器。

誰想搞破壞,需要先把他們給乾掉,難度相對比較大。

……

“初五咱們去烈士陵園,順便在天樞祭祀一番。”

下午四點,陛下賜宴,都是烤串兒,沒有烤全羊和全豬。

其他的蔬菜一樣烤,或者誰不想吃烤的,白菜、生菜、茄子、大蒜等東西自己吃生的。

海產品亦有,需要什麼、需要多少,按桌子上的電鈴,按下去就有人詢問,告訴對方,會送來。

就差用手機掃碼點菜了,不是不能有,而是李易不想兌換。

李隆基這一桌人少,他、李成器、李易、王翰。

此刻他與李易說話,豪爽的王翰變得拘謹,使勁想事情,想詩,他準備隨時應對陛下的命題詩。

“十五就不去了唄?”李易想到正月十五,月圓之夜。

“上元節看演出,這次的水幕和大屏幕一部分調整,給之前沒看到的百姓看。”

李隆基有安排,希望彆陰天或下雪。

李易把烤好的一把肉串分給包括自己在內的四個人,他自己烤,不用按鈴。

他又拿上去十幾個扇貝烤著,淋了汁的:“過些天,灞水莊子的一部分苗發出來,用火車先運到洛陽,再通過運河送到江南之地。”

“給百姓種?”李成器拿著肉串問。

“百姓看著,租百姓的地,司農寺的人教百姓,十六衛派一部分人負責守衛。

南北天氣不同,北方的大棚在日照上限製頗多,影響下一代種子繁育。

到南邊,那裡耕種早。瓊州咱們種胡椒的地方,送過去種子,按照步驟育苗移栽。

兄長安排,多費心了,胡椒今年會量產,咱們種了許多。

還有額外在八角生長的地方多種出來的,也能采摘,今年剛種的橡膠樹等作物,還要等。”

李易跟李隆基和李成器說,胡椒終於長到時間了。

種的時候有人覺得要好幾年才能收獲,時間長,著急。

但不種永遠沒有收獲,橡膠樹好好種植,七八年才能割膠。

種,不種不行,指望海外運輸太耗成本。

而東北鬆子,自然生長,二十五年以上可以采鬆子。

人生有多少個二十五年?即便如此,天兵軍那裡也開始種,同時看護鬆林,都是錢啊!

二十五年後,自己的孩子就可以享受了。

種了又不是天天守著它,該乾什麼還是乾什麼。

嫁接的十二三年能夠收獲,嫁接的時候累一些,時間縮短一半。

還有種人參,五年可收獲,八年的之後開始往小了長,再長大。

這個可以計算,種一畝地的蘿卜一年賺多少?五年賺多少?

種一畝的人參,五年後賺的錢能不能比種蘿卜多。

對家中沒有積蓄,每年必須賺到種蘿卜錢才能生活的百姓不適用。

他們就需要賣蘿卜的錢來過日子,貸款百姓不願意。

李易把這些情況講出來,大唐需要一些地盤來種特殊的藥材,東北的土地就不錯。

“安東都護府可以?”李成器問。

“行,那裡不錯,凡是更東北地區能種和養的東西,當地都能種與養。

今年,不,去年當地出兵幫忙把人帶回來。

今年派人去教他們種,一定要守好了,一守很多年。

守的時候告訴他們價值,其實他們知道,人參嘛!

另外有一些地方也能種,在契丹的地盤,至於另外的地方,藥效同年份會變弱。”

李易對現在的安東都護府十分看重,曆史上已經不在原來的位置了。

他到大唐,就又在那裡設立了都護府。

他主要盯著那裡的露天煤礦,那個煤礦的熱值逆天了,含硫量特彆小。

李隆基吃兩口肉:“好,安排放心的人手去,誰適合?郝靈荃?”

“郝靈荃不行,我正找人教他夷商的語言,他需要至少會五種,然後他負責對外。”

李易不想讓郝靈荃去東北,浪費人才了。

郝靈荃的外交能力太過出色,忽悠著彆人把默啜給整死了。

帶隊伍去吐蕃,又很快跟吐蕃的一群人搞好關係,把對方勸說著加入大唐籍。

“也罷!”李隆基頷首,行。

王翰在旁邊一口東西都沒吃呢,始終聽著,此刻比較茫然:你們不作詩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