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4章 讀書學習總不錯(第三更)(1 / 1)

第1364章讀書學習總不錯(第三更)

李易等人剛溜達回院子外麵,高力士便回來了,帶著‘證書’。

“李東主,咱家給你拿來了。”高力士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

“多謝高將軍。”李易沒行賄,周圍一圈人呢,行賄當著彆人的麵給錢?

高力士無所謂,他想要東西,派個人到李家莊子直接拿。

一般都是護膚品、香水、吃的,鏡子他都不要,不過暖瓶他要。

“看,這就從二品的武散官了,知道是啥地位不?”李易拿著證書向永穆公主炫耀。

“好厲害!是什麼?”永穆公主配合,說完她就撲到李易懷裡笑。

“嚴肅一點,要嚴肅,莊重,朝廷給的官啊。”李易強調儀式感。

於是很多人都笑起來,嚴肅不了。

“人要讀書,考科舉,然後出人頭地。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欲遂平生誌,五經勤向窗前讀。”

李易改了一個字,人家原文是六經,他給改成了五經。

六經和五經差不少呢,書就好幾個不一樣的。

對於李易無所謂,不管是六經還是五經,或者是明朝的八股,他都能答,很輕鬆。

“好,好一個勸學詩!”李隆基先讚賞,按照近體詩來說,這狗屁的詩啊。

但人家是勸學,用最淺顯的話來帶動最澎湃的心。

李隆基一聽內容,便知道是勸學。

當官很現實,什麼為人民服務,大唐沒有,都是要獲得一些物質上的收獲,同時又要獲得精神上的收獲。

為什麼那麼多人要當宰相?就是可以記載在史書中。

求當下,亦謀後世。

大唐人就信這個,給後代留下一些東西。

像杜甫,曾經給官,嫌小,然後上書,跟李隆基說他想像先輩一樣。

所謂的像先輩,其實是要先輩一樣的官職。

有種傲骨,官小了不乾,不去上任。

孔子的君子之道,其實就是生存和升官之道,把孔子那一套學明白了,就沒問題。

可惜孔子的後代沒學明白,一次次地賣國,終究有一次沒玩好。

但人家還懂得分支而活的道理,孔家南派活了,孔家北派連著家宅成了旅遊之地。

像三國的諸葛世家、司馬世家等采取的方式。

看著很有用,但架不住後人去分析啊。

所以……

“子儀,家中還有什麼需要的,直接說。”李易對郭子儀說話。

郭子儀這一族太忠了,每一次去細品其家族在大唐中所付出的代價,都是眼淚。

這才是真正的中庸。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中庸是中用的意思,庸不是庸俗。

中庸意為天道,而中庸記國之言,卻用了這等語句,就證明,當時的人就知道,國為重。

唐宋元明清,孔子之後,以孔子之名,作滔天之惡;以先輩之賢聖,展人性之卑劣。

李易知道郭子儀家不一樣,他家把能做的都做到了,用生命去詮釋啥叫忠。

李易承認,自己做不到,所以才佩服彆人。

“沒有了,孩子要學習,李東主能不能讓我家的孩子過來?”郭子儀對自己沒什麼需求。

他是想讓家族中的孩子到李家莊子,他也是大家族的,家裡很多孩子,包括一些其他沒出三服的親戚家裡的孩子。

“年後送來,你派人去接,等我和聞恬回來,我親自教導一下,你家裡的孩子先適應適應集體生活的環境。”

李易答應,凡為後代而謀者,才可證其信。

像招聘,許多公司其實願意招聘有孩子的人,正統的公司,不是飯店那種。

飯店要年輕的,男的帥、女的漂亮,用來吸引顧客。

你要說你結婚了,尤其是女的,人家就不要你。

除非你是打掃衛生,叫保潔。

而大的公司,願意找這樣的,有孩子的,尤其是行政機構。

有了家才安穩,人家懂,無恒產者無恒心啊。

家庭關係越穩定,這樣的人用著越放心,其在做事的時候,犯險的概率低。

大公司願意找這樣的,括弧公關部門的除外,括弧完了。

公關部門中有一個職業是專門安撫客戶情緒的,一般客戶是女士,就派帥哥過去,反之就是美女。

需要出差,人家跟你的買賣幾百萬,你得去協調。

那麼怎麼協調?這個……嗬嗬!

……

轉眼間,小年到了,雪停了。

風也不那麼大,京兆府感覺是一派平和。

然後大家開始製作粘火勺,就是年糕。

這東西其實不怎麼好吃,對胃的影響比較大。

之所以這個時候製作,就是為了過年的時候應酬後吃東西方便。

從小年開始,就是為過大年做準備。

到時候吃來吃去的,沒有時間來做飯,就用一些提前準備好的食物來果腹。

說白了,過年時刻的冷盤居多,熱菜少。

有大棚蔬菜的情況下,熱菜才豐富。

大唐以前過年,就是多吃點主食,要是能煮個白菜都是好菜。

而現在京兆府的百姓不同了,他們有了更高的追求。

要吃火鍋,小年就吃,到了大年必須包餃子。

“準備放鞭炮吧,今年都是李家莊子負責,京兆府二十二個縣。”李易知道百姓在等什麼。

以前小年是準備,沒有燒爆竹。

現在也不燒,看李家莊子點煙花。

百姓的想法非常簡單,熱鬨就行,尤其是有人帶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