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9章 日子好過民心真(第一更)(1 / 1)

第1099章日子好過民心真(第一更)

大雨中,種糧、種菜的百姓在泡草木灰,等雨後太陽出來,噴灑到作物上殺蟲。

尤其是黃瓜,雨後出太陽生蜜蟲。

高粱生粘蟲,在收獲完小麥種下高粱後,已經割了不少草放在壟溝裡。

有粘蟲的地方,夜蛾會跑到草上產卵。

等它們產完卵,把草收集起來燒成灰。

現在也用草木灰水刷一刷高粱葉子,長得跟玉米似的。

如今京兆府百姓隻種冬小麥,不等著輪換種春小麥。

冬小麥生長周期長,小麥含澱粉多,吃著比春小麥香。

等今年李家莊子在同州等地種的秈稻再成熟一次,留下種子,明年冬小麥收割後,開水田,種秈稻。

往後就是一茬冬小麥接一茬秈稻,把地肥補足了。

收獲完秈稻,養一個月地,再接著種冬小麥。

米也有了、麵也有了。

其他的地再專門種蔬菜,順便起大棚。

當然,豆地不用噴灑草木灰水,裡麵養著豆蟲呢。

“往後種什麼就定下來了,省心。”

大池子泡上草木灰水,蓋上防雨的蓋子,大家在外麵的棚子下休息聊天。

“定?可不一定,看李東主,李東主弄到了好的菜,他會調整種植的品種和時間。”

另有人持反對意見,他們種的菜時間不同、品種不同。

以前種起來會猶豫,收完一茬菜,再種哪個。

現在照著報紙上說的辦,還有的明明能再長上半個月,為了給其他的菜搶時間,提前罷園。

需要起大棚的地,種的又是一種情況,正好符合冬天黃瓜、茄子等作物能夠下來的時候種植期。

要是晚一段時候種,黃瓜可以賣到三月份。

報紙上列了表格,大家自己選擇。

“日子一旦開始好過,我發現越過越好。原本家裡窮,攢不下東西,整天忙,現在變了。”

“李東主的工具叫我們節省了時間,又不去給官府白乾二十天活兒。”

“有了大水缸和更多的壇子,積酸菜、醃鹹菜,冬天可以有更多的菜吃,還有工夫製作乾菜。”

“李東主幫著搶出來兩個月的時間,生活好了幾倍。”

眾人聊著聊著,臉上的笑容多起來,話題從乾活變成了誇李易。

當初窮,沒有缸,想製作酸菜和鹹菜也製作不了,尤其是酸菜。

大部分時間泡在地裡,沒工夫采彆的東西賣到李家莊子,哪怕是陰乾菜的都騰不出手。

有了一點錢,買來缸和壇子,冬天的生活質量直接提升,不用自己種田,再去管彆人借糧。

新衣服穿著,新的器具用著,慢慢還李家莊子提供的貸款。

還的錢和自己單獨去買的一樣多,卻能提前穿用。

“邊關還打著仗,希望少死咱們的人,多占地方,聽說那裡養牛羊最好。”

“牛羊好,離著遠,從那邊運過來,羊要吃多少草?價錢還是高,不如眼前的雞鴨和豬。”

“今年的豬肉價錢能便宜,梁掌櫃他們辦了大型養殖場,北麵的各州人幫忙養。”

“可以把最遠地方的羊趕百十裡路,另一個地方的羊,繼續趕過來,這樣咱們不就有更多的羊肉吃了麼。”

“問問朝廷缺錢不,我願意捐五十錢,幫邊關的將士買東西。”

“對,等雨停了去問。”

“穿上蓑衣戴鬥笠,現在就問,我捐一百錢。”

村民說著,穿戴好,互相說著,一村人全願意捐,派代表跑去縣衙門問。

衙門的人聽懵了,還有人願意捐錢幫打仗?

似乎除了李家莊子,沒人管軍隊的事情。

衙門不知道怎麼處理,他們告訴縣令,縣令在驚訝中寫信給長安,派人騎馬冒雨送去。

馬走驛站渠道,天黑之前,這個縣的文書到了。

京兆尹負責,京兆尹是源乾曜,之前剛當上宰相不長時間,被趕下去。

他同樣無法做主,隻好找到政事堂,把情況說明。

“要,還是不要?”畢構拿不定主意。

宋璟想一想:“應該要,不要會寒了百姓的心。”

蘇頲出聲:“那點錢有什麼用?歸誰管?歸戶部還是歸兵部?”

畢構找個桌子坐下,展開紙寫信:民憂邊關苦,籌財及官府。一眾有全村,百鄰無漏戶。當收贈漿壺?或拒留炭釜?朝堂終難決,愁事問東主。

“好了,送李家莊子給小易。”畢構把信裝在信封中,叫來個人送走。

宋璟無奈地搖搖頭,蘇頲笑著點點頭。

信送來的時候,李易正在製作回鍋肉,親自動手,永穆公主在旁邊看,要學。

永穆公主愛吃肉,尤其是五花肉。

今天下雨,有點潮,李易準備放點辣椒和青蒜來炒五花肉。

他沒有青辣椒和紅辣椒,就放胡蘿卜配下色。

其他的都有,包括豆瓣,不是黃豆的豆瓣醬,豆豉那種,是蠶豆的。

永穆公主拿到信,看一遍:“李郎,畢宰輔說一村百姓全願意給邊關的將士捐錢,一個不差。

問是當作簞食壺漿收了,還是告訴百姓留著買柴火什麼的做飯吃?政事堂不行了。”

李易在切肉,旁邊的青蒜已經切好了,等切完人就先煸炒辣椒跟花椒。

聽完永穆公主說的事情,李易皺一下眉頭,他也在考慮收不收百姓捐的錢。

“告訴說收,然後……”

“李郎,畢宰輔寫得是民憂邊關苦,籌財及官府……”永穆公主把原文念出來。

“閒的,寫:民豐得吃穿,將士守邊關。百姓誠相助,軍兵願並肩。十錢當為限,半尺拒作寬。但買輜重送,更應廣告宣。”

李易手上動作不停,給出回信。

永穆公主笑眯了眼,趕緊去寫,不然一會兒忘了。

回信在一刻鐘後抵達政事堂,畢構拿過來看,看完遞給宋璟。

“小易說一家最多捐十錢,多一點都不行,同時送東西過去的時候,告訴邊關的將士是百姓捐的。”

“估計他還會寫在報紙上,京兆府有錢的百姓踴躍捐贈,一錢兩錢的,也能湊出來不少。”

宋璟說著把信交到等在那裡的蘇頲手上。

蘇頲掃一遍,把信扔到一邊,突然又拿起來:“信我就留著了。”

“一個信你……不對,是給老夫所寫,給老夫,不得搶。”

畢構剛要說一個信至於麼,突然想起來那字跡不對。

“我看看,方才未看清楚。”宋璟伸手。

“不用看,我告訴你們,永穆公主寫的。”蘇頲拿著信跑回自己的辦公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