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國家調度方是正(第一更)(1 / 1)

第905章國家調度方是正(第一更)

“賣報啦,商人們看看啊,海鮮長途運輸飼養方法,可有很大比例活著送到長安。”

“自行車銷售額突破七百,是誰在猶豫,還有誰在排隊,李家莊子決定第一批自行車隻造一千輛。”

“初夏應該警惕傷寒,發熱、流鼻涕、打噴嚏,及早就醫,彆把小病拖成大病,朝廷有醫藥補貼。”

“竹筍多了,大熊貓活過來了,去年很小的大熊貓現在長大,還是那麼嬌憨。”

“下水乾活的人,隨身帶著一點鹽,遇到水蛭叮咬,放上點鹽就可以。

不要強行拔除,也不要使勁拍打。

強行拔掉容易留下一段螞蟥,出現感染。

使勁拍打會讓局部血管擴張,遇到冷水,寒氣入體。”

“賣報,聞恬蘭香閣捐贈清洗的肥皂供應,免費使用,京兆府都有,大家要勤洗手。”

“河水不暖,想下水遊泳的人切記帶上救生設備,謹防抽筋,生命不會重來,為家人著想。”

“此季火大,應多燉青菜吃。孩子喂奶,不要燉肘子湯、雞湯不加鹽,喂奶的婦人少了鹽,孩子也容易生病。”

報童們吆喝著報紙上的一些內容,換了一批的二十報童騎著車去給城西送報。

京兆府各縣的報童說著差不多的話,百姓們已經習慣了。

若哪天下大雨,報童喊聲蓋不過雨聲,他們總覺得生活中缺了點什麼。

下大雨報童一樣會賣報,穿著李家莊子提供的雨衣、靴子,挎防水的報紙袋,在雨中前進。

報紙上不僅僅有故事、生活小常識、可以公開的時政要聞、很多廣告,還有人文關懷。

總會一些時候提醒你現在哪個事情不要做,做了會有什麼危險。

偶爾還會寫一些幽默的小笑話,讓百姓開心一笑。

……

“想不通,實在是想不通。宋王海鮮活運之法,怎於報紙上公布?”

畢構對錢看重,一天有二斤帶殼海鮮,家中用來製湯、炒韭菜、涮鍋、包餃子,估計再吃些日子會吃膩。

他看著報紙,無法從自己的認知角度去理解。

宋王有錢不賺,教會彆人,圖個啥?

“商人送來,要交稅,定然是幫你。”蘇頲說出自己都不相信的話。

“老夫便當他如此思量。”畢構實在猜不出,悶悶道。

“長安城中軌道將要鋪設完畢,城南地區,我看許多人在施工,除戶部用地外,李家莊子施工最為頻繁。”

宋璟得到消息了,城南地方許多俘虜在乾活,修房子。

那裡後麵遠一點的地方是沒房子的官員們住,近一些是當初住窩棚的百姓。

還有倉庫區和李家莊子的手工作坊,現在又蓋房子,難道是養殖?

聽說梁掌櫃他們已經收了不少豬,大的小的全要,讓長安豬肉價格上漲了一截。

“京兆府北麵的州府,有梁掌櫃等人去聯係百姓,幫忙飼養小豬,梁掌櫃他們提供飼料。”

宋璟想著便說出來,他準備接手,在他的認知中,凡是幫百姓的應是朝廷。

一群商人過去給百姓找額外的收入,百姓心中還會有朝廷?

即便朝廷不能直接給百姓發放小豬和飼料,總給有個監管吧?怎能憑商人們操作。

“是該問問。”明白宋璟心思的蘇頲表示讚同。

“朝廷從未因此類事情插過手。”畢構拿出來一點核桃仁,扔嘴裡吃了。

李易告訴他每天吃一點乾果,核桃、鬆子、榛子、栗子。

栗子沒有了,半個月前,最後一批糖炒栗子被藍田縣那群少年給賣掉。

他們得到了李家莊子保存栗子的真傳,其實報紙上已經介紹如何把栗子保存到來年開春之後。

彆人不敢嘗試,要求的栗子數量多,萬一沒保存好,會爛掉。

少量栗子保存,不行,保存不住,而且設施還要全套的。

藍田縣當初的少年們早把鍋錢還了,鍋卻留下。

他們新買了許多口鍋,原來的兩口大鍋,三天炒一次,然後就小心地收起來。

鍋不總使用會爛掉,使用多了又有磨損。

他們要留著,提醒自己跟李易承諾過的話,幫助更多的人富裕起來。

他們相信,李東主有辦法讓自己等人快速賺錢,就有本事於旦夕之間叫自己傾家蕩產。

自己等人賺了幾千緡,覺得很多了,李東主幾十萬緡,隨手往外扔。

宋璟從畢構手上拿過一點核桃仁:“如今不同已往,事情變多,朝廷跟不上,百姓會慢慢不信朝廷。”

“看一年,看看梁掌櫃他們怎樣操作,李易扶植起來一個人或一支隊伍,定然讓這支隊伍去帶其他人賺錢。”

蘇頲覺得自己摸透了李易的心思,凡跟李易一同賺錢的人,保證為更多的百姓提供幫助。

張家村子有錢,會為長安的悲田坊送剩飯、剩菜。

皇莊有錢,也會送點氣鍋雞什麼的。

哪怕是長孫昕此人,賺到錢了,懂得繼續招工,順便提供廉價的黑麵包和免費湯。

“小易說這叫先富的帶動其他人一同富裕,不能富了就轉過頭欺負窮人。”

畢構把李易的那套理論說出來,李易始終盯著彆人。

包括跟李家莊子學習種大棚的京兆府的人,有錢了,得給村子裡上交更大比例的公共基金。

……

“增加沿海百姓收入,尤其是煮鹽的人,他們可以幫忙獲取更多的海產品。”

李家莊子,李易和李隆基說話,李隆基自己找過來的。

他來問黃河水運第一批貨物的事情,不知道裝什麼貨。

順便說說教商人一路養著海鮮到長安的情況,目前為止,活的海鮮隻適合帶殼的長途運輸。

李易從蜀鹽角度考慮問題,之後會有更多的蜀鹽,井鹽比煮出來的海鹽好吃。

井鹽屬於地下鹽鹵,純度高,雜質少。

海水中的其他東西多,需要加黃泥一起煮,過濾。

即便如此,煮出來的鹽在清潔度上依舊無法比得上井鹽。

海鹽受到衝擊,海邊的人總要生活。

現在大唐的海邊都是破落的漁村,沒改革開放之前,李易那時的大連、旅順島,還有深圳,全是破漁村。

就因為捕獲的海鮮賣不出去,隻能在周圍賣,周圍人也沒錢,價格升不起來。

能往洛陽和長安賣,有李成器的集團頂著,其他商人壓不下去價,海邊百姓可多賺一點錢。

臭魚爛蝦能製作成鹵蝦醬,其他的曬乾,若是活的,他們提提價,商人也收。

第一更,社區醫療保險辦完了。感謝兄弟姐妹們的訂閱、月票、打賞、推薦、收藏。農家鞠躬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