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八章(1 / 1)

農女傾城 漸進淡出 1005 字 3個月前

曉兒和上官玄逸吃完飯後,兩人便往沈承祖的鐵鋪走去。“去鐵鋪乾什麼?”上官玄逸隨意問道。“我前幾天在那裡定做了兩套農具,現在應該已經做好了,正好鐵鋪離離這裡不遠,便順便去拿了。”曉兒解釋道。“定做農具?”定做的農具需要她親自去拿嗎?那采購的下人是乾什麼的?“其實就是兩把小鐮刀,秋收不是快開始了嗎?我爹說得讓希兒感受一下糧食是怎樣來之不易,準備帶她去莊子收割水稻。”曉兒想起希兒知道沈承耀要帶她去莊子體驗豐收的喜悅,興奮得差點沒有跳起來。不過估計乾上一個時候,小姑娘便哭爹喊娘的要回家了!“升平侯真是教女有方。”試問有哪個當爹的,舍得讓自己的女兒去吃這樣的苦!不要說下地收割水稻了,就是十指沾一沾陽春水也是心疼得不行。大概是因為有這樣的爹娘,所以才為自己教出一個如此好的媳婦,上官玄逸看了曉兒一眼,滿目驕傲的柔情。用這丫頭的話來說:她是入得廚了房,出得了廳堂,殺得了敵人,翻得了圍牆;賺得了銀子,打得過流氓!秋天來了,除了秋收許多人還會上山獰獵。這些時日,每天鐵鋪都是人來人往的,有來買農具的,有來修農具的,有來買弓箭的。鐵鋪最近忙得每個人都腳不沾地的。沈承祖又特意招了兩個夥計來幫忙看鋪子,擔心有人趁機混水摸魚,將鋪子裡的東西順走了。曉兒和上官玄逸剛走進鐵鋪,隻見沈承祖正好送走一個來取了十套弓箭的獵戶打扮的男人。朝廷規定,像弓箭,刀劍這樣的利器,每人購買的數量不得超過十套。沈承耀見兩人過來了,趕緊將兩人迎進了後院的帳房並上好茶。“四叔彆忙活了,我是來拿農具的,拿完便走了。最近的生意還好嗎?”曉兒見沈承祖又是沏茶又是端點心吃食出來,忙前忙後的,趕緊阻止道。“每年這個時候生意都會好一點,隻是今年上山打獵的人似乎多了一點。許多人來買弓箭,而且數量都是十套,或者幾套一起買的,你們剛才進來看見的那個人,他已經是第二次來定做弓箭了。雖然這次他剃了胡子,用的是另一個戶貼,但我仍然認得他。”弓箭刀劍之類是需要憑戶貼購買的,並且需要做好登記的。曉兒和上官玄逸聽了這話相互看了對方一眼。“四叔有沒有問他們為什麼一次買這麼多?”“有,他們說幫家裡的兄弟侄兒買的或者幫村裡的村民買的,有些人則是幫家中的孩子買的。”這也不太正常,弓箭可不便宜,能給家中孩子一人配一套隻有家境好的人家才能做到。一般的百姓哪裡舍得,再說花這麼多銀子買幾套不常用的東西放在家裡,有多少人家有這麼多空閒的銀子。所以即便朝廷定下了每人購買弓箭不得超過某個數,這麼多年來,來買弓箭的百姓依然很少有一次買幾套弓箭的情況的。每個人來買幾套弓箭,買的人數量多了,若是將這些弓箭聚在一起,那數目也是頗為可觀的。“四叔知不知道其它鐵鋪的弓箭購買情況是不是這樣?”曉兒的臉色有些凝重,而上官玄逸也有些若有所思。“這我不知道,最近太忙了,都沒有時間去留意其它。”曉兒點了點頭,不知道也是很正常的。“四叔將鋪子裡弓箭購買情況的登記冊子拿出來我看看。”“好,我這便去拿。本來我便想今晚將那記錄的本子帶過去給你爹看看。”沈承祖聽了這話趕緊站起來去拿那冊子進來。等了好一會兒,沈承祖才捧著冊子再次走進來,“剛才又有一個獵戶背著幾隻野兔進來定做十套箭,我記得這人在半個月前便來買過十支弓箭了。”不正常!“那這次買弓箭他怎麼說?”曉兒問道。“他說幫她婆娘家的兄弟買的,拿的戶貼也不同。”上官玄逸伸手接過沈承祖手中的登記冊子看了起來。曉兒也將頭探了過去,兩人一起細看起來。這麼一統計,這一個月來,鋪子裡已經賣出近兩百套弓箭了。若是其它鋪子也是這樣的情況,整個帝都城有鐵鋪近十間,那賣出去的弓箭數量不就是近兩千套?!這麼多弓箭,組成一支騎射兵隊伍都足夠了!若是在帝都城外的鐵鋪也有這種情況,那事情更嚴重了。“除了弓箭,刀劍的情況買得如何?”曉兒想起冷兵器也不是隻有弓箭,便問道“刀劍倒是沒什麼人買!不過……”沈承祖想起什麼事,迅速走到一個書架前翻找出一本冊子,然後遞給曉兒。“這是升平縣前天才送過來的帳冊,你不說我還想不起來,升平縣上個月多了好幾單給府中護院添置兵器的定單,買的都是長槍。”曉兒和上官玄逸相護看了一眼彼此。這樣的做法真的太聰明了!正所謂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這事需要查清楚,剛才來定弓箭的那個人什麼時候來取箭?”上官玄逸看向沈承祖。“三天後。”上官玄逸點了點頭,然得他看向曉兒。“四叔,我們有點事先走了,有空來家裡吃飯。”這種事情還是需要儘快安排人去查清楚比較好,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沈承祖點了點頭,“忙完這段時間便過去找你爹喝酒了。”曉兒和上官玄逸離開了鐵鋪,上官玄逸將曉兒送回升平侯府便離開了。這事他還需要派人去查清楚,看看帝都城的鐵鋪和其它縣鎮的鐵鋪的情況又是如何。這段時間難得閒上半天,本來打算陪丫頭吃完晚飯再回府的,看來又不行了。派去連雲縣查探征兵的事情的人還沒有結果回來,這邊又有新的問題出現。究竟是同一個人做的,還是不同人做的?曉兒看著上官玄逸離去的身影心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