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朱少陵覺得自己的臉蛋又火又辣,就像是被燙傷的猴子屁股,即便以他一向自傲的深沉城府,也有瞬間崩塌的感覺。
而有這種羞辱感覺的,又何止一個朱少陵。
就連那禮官也感羞憤難當,強忍破口大罵的衝動,衝著那呆愣愣的弟子吼道:“咄,那弟子,姓甚名誰,還不上前稟告?”
原本隻是偷懶看熱鬨的那名雜役,聞言嚇了一哆嗦,見眾目睽睽之下,所有人的目標果然都是自己,不由得硬著頭皮走上道場,躬身為禮,道:“啟稟諸師,學生王之推,如今隻是外門弟子,兼職道場雜役。”
“外門弟子?”八旬老翁程熹眼睛一眯,笑嗬嗬地問道:“看你也有二十多歲的年紀了,還是個外門弟子?你入學院幾年了?”
那王之推恭敬答道:“回文閣老,在下在學院已然求學八年,在此之前,一直在家讀書務農,並簡單修習了一些武藝。”
“什麼境界?武道修習到哪裡了?”武閣之主淳於懋問道。
“地元境第六重天,武技還在修行【儒劍十三經】……”
王之推本來心中忐忑,但隨著說話越多,情緒反倒越來越穩定下來,表現出極為深厚的修養,在如此重要的場合,他的回答清晰明了,毫無畏懼之意,表現令人驚訝。
簡單幾個問題的答複,那王之推除了武學修為的確低微,其他方麵倒是頗為出眾,尤其是談吐,而且深知禮數。
在王之推回答之時,另一側的封清岩審視地看了王之推幾眼,不由得點了點頭,轉向葉清玄,低聲道:“這就是孫先生之前提及的故人之子,半個徒兒?”
葉清玄笑著點頭。
原來在之前的密議之中,葉清玄曾經詢問孫克儉,在儒林學院中是否有他的故舊,用來擔當內應,徹底了解儒林學院。
孫克儉直言曾經為故人之子做過幾年教席,之後南下荊州,為了不耽誤此子前程,故而命其進入儒林學院。
這個故人之子就是王之推。
隻不過此子跟孫克儉一個脾氣,重文輕武,險些沒有被選中。
平日裡這兩個名義上的師徒頗有書信往來,孫克儉對儒林學院的許多了解,也都是來自於王之推。
王之推在儒林學院並不受重視,為人也極為低調,除了治學,並無特殊表現,即便身處下級雜役,也並無怨言,更從不提及師承,故而在儒林學院之內,並不受人待見。
孫克儉等人到此之後,還曾偷偷前來拜訪,故而葉清玄識得,也了解他的處境。麵對五場比賽,葉清玄原本就有所打算,想不到被人主動提及,一番言語擠兌之下,更將此事搞大了幾分,若能成功,將大大打擊儒林學院的顏麵,令有心人看清自身的問題。
經過儒林學院幾位教席的詢問,所有人終於了解了這位弟子,不過就是個修為普通的儒(本章未完,請翻頁)
www.biqu70.cc。m.biqu7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