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殊陰師姐的目視下離開,對她言語間的告誡宛若未聞。她說,人有陽壽,魂有陰壽,天地長生者寥寥無幾,我雖成鬼身可融月華,卻是未入長生之境。故,我這鬼身亦有衰敗之日,待陰壽耗儘後,怕會落個魂飛魄散的下場。因此她勸我,說尋道之路過於漫長,讓我先入門汲取草木靈力融身,修為到第三境後,再琢磨橋梁之事也不算晚。她話說的很有道理,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種子從埋進土壤開始,就已經注定會開什麼花,結什麼果。修仙,亦是如此。而自己想要踏入的仙門,不是葬天宗的陰陽五行道,則是心之所向的凡塵道。大道三千......我並未回五行山,出了閣老閉關之地,順著台階下了半山腰,來到了藏書閣內,想要尋一些野籍觀看。但令我未曾想到的是,大師兄乘雲竟守在閣前,盤坐於地正在閉目養神。在他旁側,則有一膚色黝黑的老者,手持古書看得入神。“咦,卻邪師弟!”我還未來得及打招呼,大師兄就睜開雙眼望了過來,驚訝的喚了一聲。“師弟,你可是回心轉意,不再琢磨凡塵道了?”我見他喜悅之意流露,遲疑片刻,卻是不想欺騙他,便搖了搖頭。他見狀麵露失落,撓了撓頭說:“師尊曾言,你雖誌堅,卻患有心魔,往後會劫難重重,現在看來,果真是應驗了。”我點了點頭,對此倒很是讚同,笑看著他:“師尊觀人的本領高強,師弟也是今日才破開此劫。”“哦?”大師兄聞言一怔,不解道:“此劫何意?”我頓了兩秒,便把求道過程講給了他聽。“原來如此,殊陰師姐胸藏萬卷書,已是陽神大境,隻待尋至橋梁,便可入神合道。”我聞言驚訝,未曾想到那位師姐竟是煉神返虛修為。“不過師弟,你竟能與殊陰師姐論道,著實讓我難以想象。”大師兄唏噓地搖了搖頭,看我的眼神中帶有一絲精湛,其有鬥誌顯露。這令我有些無奈,知曉他是起了攀比之心。“我聽你一番講述,莫不是想走那旁門左道?”我聽到看去,見那老者已然放下書籍,詫異的望著自己。“山老,那所謂的左道旁門是何說法,您又不是不知。”我還未來得及回答,就被大師兄搶先一步,觀他嬉笑姿態,想必與老者是熟識。不過我看那山老麵容眼熟,細想片刻就拱手問道:“前輩,在下當年入宗前夕,可是您出手搭救?”那山老點了點頭,慢聲說:“當時正好路過,本想接引一番,可惜來晚一步,險些讓你葬送性命。”我得到他的答複,上前兩步走到跟前,恭敬鞠了一躬。 “當年若無您搭救,卻邪早已是一捧黃土,此恩情之大,定牢記於心。”“你我同為一宗,何須如此客氣。”山老說著把我攙扶起來,但令我奇怪的是,他手掌帶有一絲冰涼,不像是肉胎血氣。“嘿嘿,忘了告訴師弟,山老可是堂庭山山神,亦是藏經閣閣老,可不是我們這樣的肉體凡胎。”我聞言愣神,這些年來,自己雖然居住後山,卻也知曉宗內有七位閣老,皆已修煉千年歲月,問鼎合道之巔,入了斬三魂之法。卻不曾想,眼前的老者竟是其中之一。“我道近些年來,乾策為何總來我藏經閣尋鬼道古書,原來是因為你小子。”我聽到一怔,師尊...在藏經閣內?“不過他出來後,恐怕會大失所望。”山老搖了搖頭,扭頭看向乘雲,又說:“你最近老纏著我打聽合道之法,想必也是為了這小子吧?”我見大師兄沒有言語,隻是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心中便明了前因後果。想來是他並未把自己的情況告訴師尊,隻得另尋他法。不過我卻不認同山老的話,開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山老,卻邪認為大道三千融於凡塵,無論是陰陽五行道,還是鬼神之道,皆可與之相連。”“哦?”山老雙眉一挑,饒有興趣的看著我,說:“老夫雖為山妖,卻也活了不下兩千年歲月,從有靈智算起,觀合道之人不下十數,卻還從未聽過凡塵道之名。”“並且,大道雖有三千,卻皆有其中玄妙,山有山之巍峨,水有水之博大,草木亦有輪回,可那凡塵道又為何?”我聽到的他的見解,細細思索片刻,回道:“大道三千,玄妙皆以萬物展現,被吾輩中人稱為橋梁,亦為天門。”“不過晚輩認為,道中玄妙非體,而是交融於乳,像五行相生相克,又彼陰陽陽陰,古為大道三千。”“荒誕之言。”山老再次搖頭,提了提衣袖,對我問道:“老夫且問你,何為凡塵?”“萬物皆為凡塵。”“萬物又為何?”“為道。”“那我再問你,何為凡塵!”山老的語氣嚴厲了些許,我卻立在當場,被他這一問震懾心神。“萬物皆凡塵,萬物皆為道,你所悟的凡塵,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三千大道,而是清濁之上,天地之起源。”“莫說你現在未入仙門,就是九天神靈,都難以窺其分毫!”“凡塵道,名字起得倒是好聽,可你莫要忘了,無論是妖帝地靈,皆始於萬物之中。”山老嗬斥的話語聲入耳,令我心中狂風驟雨,波浪滔滔。萬物為凡塵,萬物又為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故道為始,萬物居中,末又為道。就像人的生死,活於萬物為生,枯於萬物為死,死而再生,生而再死,無限輪轉,是為輪回。故萬物循環,歲月衍生,五行輪轉,陰陽共融。“原來,處處即凡塵道。”我心中再次醒悟,目中天地驟然大變,身軀止不住騰升而起,萬物仿若活了般,吟唱著清晰可聞的道意。而最讓我震撼的,是那五彩斑斕的迷霧,其內隱有無數門戶,通往彼岸。
第11章 處處即道(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