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真是假誰又能說的清?也許薛慶就是故意帶的呢?
總之,薛慶是有對手了!
想要進陛下的眼得不走尋常路,就像當年的薛懷仁,本為陛下首敵,卻成了從龍首功。
現在的陸正淵何其相似?
薛慶懶得搭理費老。
他現在想得是,一瓶好酒是不是交待不了?
畢竟在自己的帶動下,陸正淵的十輩祖宗都被罵慘了,連帶著在後宮的研妃也不好過……
“除此外,陛下還有一道禦旨,著兵部、天策府接回罪軍,製定訓策……”
在眾人思緒複雜之際,關弘昭又繼續出聲。
父皇就是父皇。
南朝造反未給國家帶來絲毫影響,反而是一舉數得。
首發網址26ks
朝廷有兵了!
三萬鎮南軍,十萬南朝軍。
原來的番號隻是一個笑話,而今有了名稱,罪軍!
結合方屆的假意造反,不難想到,恐怕這十萬軍也是在計劃之內!
這不是直接緩解了朝廷燃眉之急嗎?
自戰爭結束,朝廷就急需補充兵源,而當時陛下拒絕魏君梁帝求和,百姓畏懼厭惡戰爭,又有人在背後引動,起了一股陛下窮兵黷武的風聲。
朝廷很多朝臣也擔心大寧走了梁國的老路,便一直諫言,且朝廷也無力負擔征兵費用,於是一直擱淺至今……
現在來,陛下是早有打算。
還能有什麼說的?
這是接收的叛軍,是現成的軍隊!
鎮南軍就不必說了,是原南府軍,跟著將官誤入歧途,重訓練之後,直接就是一支強軍。
南朝軍雖是征募軍,可也是方屆精選而出……直接滿足了朝廷所需。
眾臣無一不再感歎。
陛下的手段是越來越高明了。
南朝叛亂就此平定,國家重回安穩,大寧會變得更強大……
朝議結束。
官員們低歎搖頭走出了奉天殿,儘是追上了薛慶的腳步。
而且,他們也不會覺得陸國丈會大度。
畢竟抨擊之時,什麼話都能說的出來,像三姓家奴這樣的話都比比皆是……
不管怎麼說,還是要先有個準備,尤其是那些已得到封地的人,更是難堪到了極點。
若陸國丈真做了司牧,他們還能拿到好封地?
能庇護他們的也隻有薛國丈了……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