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兀良鮮帶著北夷使團離京了,臣見之情緒並不好,這一次我們怕是得罪了兀良部。”
作為禮部尚的鬆永年剛送走了北夷使團就前來稟報。
“有什麼好得罪的?”
關寧抬頭道:“不會真以為兀良部就是真心援助我們吧?”
“再說這件事實在反常,朕心裡不踏實,就算得罪也不能引進,你想想,五十萬兀良部大軍,再有三十萬克烈部落軍隊,加起來都有十萬蠻族軍隊!”
“那也不用腦子想想,朕怎麼可能答應,彆說是沒這麼大的需要,就算大寧頂不住,朕也不可能這樣做,朕又不是隆景帝。”
鬆永年聽著暗自點頭。
當時陛下在雲州起兵,一路勢如破竹,隆景帝見朝廷大軍無法抵擋,便引梁軍入康。
這確實是危險之舉。
請神容易送神難。
自家的事關起門來解決,引來外人占著不走,不是大麻煩?
記住網址26ks
誰能平白無故的幫你?
事後才知,為了請這支梁國大軍,付出了很大代價……
陛下英明神武,自然不可能做這種事情。
話說回來,兀良部也不可儘信。
“這事不提了。”
關寧直接揭過,已經決定的事情沒什麼好說的。
他內心反而有警覺。
這次他已跟禿嚕花提及,要求儘全力打探到兀良保的傷情。
如果有問題,就是在這裡。
他已有憂慮。
萬一兀良保真的死了,則沒有人能再壓製矛盾,兀良部真有其他想法怎麼辦?
若真在跟魏梁二國開戰的時候突然發難,又該怎麼辦?
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
到那時,克烈部落隻能被動抵禦兀良部而無法參戰,大寧就不會得到任何援助,會直接麵對魏梁二國。
這壓力不是一般的大!
不是關寧陰謀論,而是未雨綢繆。
原本他從不考慮這些,但現在有了變數!
兀良保的傷情,就是變數!
不過他也很放心,相信自己能考慮到的,父親也能考慮到……
思緒閃過。
關寧又問道:“朕聽聞現今國內多有輿情,都言大寧恐麵臨戰事?”
“是。”
鬆永年開口道:“臣已安排清查,發現是魏梁二國所派之人有意放出,且這兩國兵力不斷調動,囤積於邊境,使得氛圍越發緊張,這也加重了謠言。”
“不是謠言,原本就是要打仗的。”
關寧開口道:“戰期隻剩一年,到了這個時候想捂是捂不住的,必要時可放出一些消息,讓民眾知情,當真有戰爭時,也不至於沒有準備。”
“具體尺度要掌握好!”
“明白!”
鬆永年為陛下洗地這麼多年,這方麵的經驗充足。
循序漸進的放出消息,不至於令人恐慌,又能讓人慢慢接受……
“您大寧官報上是否應該刊登一些立意為保家衛國的詩詞歌賦,也可選一些有進忠烈祠的人,列其生平事跡進行宣傳……”
鬆永年開口道:“這樣能潛移默化的影響,激發國民保衛國家之念!”
“善!”
關寧滿意的點頭。
鬆永年這個禮部尚是當明白了。
他原本要安排的就是這種方式,現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