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5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1 / 1)

老漢的話讓楊俊才皺起了眉頭,其畏縮的樣子,怎麼也不像說假話的樣子。

“我要真有十五畝地,我還穿這麼破爛?”

老漢抖了抖破衣,引得其他人一頓嘲笑。

“笑甚了笑,你們比我也好不到哪。”

氣氛放鬆了一些,他們的拘謹也少了幾分。

不過楊俊才卻皺起了眉頭。

“那地是誰的?”

“是裡長的。”

這製度還是延續前朝大康,城中稱坊,近城稱廂,鄉村稱裡,凡一百一十戶為一裡,設裡長,負責地方民政,教化,賦稅,爭訟等事。

當然具體戶數沒這麼準確。

所謂下有益於民事,上有助於官司。

首發網址26ks

裡長對執行官府政令,維持基層秩序,調解爭端,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不過裡長一般都是鄉紳大戶擔任,又或者地方官府選任。

這裡麵貓膩很多。

楊俊才心想著又問道:“裡長的地為何在你的名下?”

“不是裡長的地是在我的名下,是原本就是我的地,讓裡長得了去,又到了我的名下。”

老漢說的很繞口,但楊俊才聽懂了。

“是什麼時候又回到你的名下?”

“差不多兩三個月前,我忘了。”

這時趙南星為插嘴問道:“那這地是真正屬於你了嗎?”

“當然不是。”

老漢搖頭道:“這地歸我耕種但要繳納租金。”

“那繳稅呢?”

“在我名下自然是我繳。”

“那你能拿到多少收成?”

“除去這些,差不多不到兩畝……”

“那你還種?”

“不種連這兩畝都沒有。”

二人一言一語便問的清清楚楚,給人的隻有一種感覺。

離大譜!

種自己的地,給彆人交租金,最後拿到的收成隻有一點點!

聽起來甚是荒誕!

關寧也在屏風後聽得一清二楚。

地原本是老漢的,被裡正巧取豪奪了去,他種的還是原來的地,隻不過從主家變成了佃農。

至於後來為何地又回到他的名下,這緣由關寧也知曉。

兩三月前,楊俊才在密倉府征收夏稅,他們把地歸還原籍,是為了逃稅!

這跟朝的稅收製度有關。

收稅並非定額,而是依據所有田產畝數依比例而定,也就是說,田產越多,繳納的稅也越多。

而對於少地貧窮者還免除了繳稅!

富人多繳,窮人少繳或者不繳。

這就是式稅法的準則,也是關寧仁政的體現。

朝建立以來,打過幾次打仗,除了第一次跟梁國大戰,打的國家一窮二白之外,在那之後,關寧深知百姓疾苦,幾番施以仁政,基本沒給老百姓增加負擔。

大寧發展迅速,是他用戰爭所得,是他用錢砸出來的,隻有付出,沒有回饋,可還未跟老百姓索取過……

然而,正是這些仁政卻讓他人鑽了空子。

關寧聽之也忍不住動怒。

他曾費儘力氣推行了官紳一體納糧,為此不惜在南方大造殺戮,這些年總算是有所改變。

可現在因為他的仁政,讓“特權”落到了貧苦百姓身上,於是目標也轉移到了貧苦百姓這裡……

為明年推行農莊法做準備-->>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