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

開庭的日子到了。

楚孑有些緊張,畢竟是第一次當“被告”,儘管律師一再告訴他沒有太大問題,他還是沒法鬆下這一口氣。

法院門口聚集了一些媒體,畢竟這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公益訴訟案,而且被告又有很多知名的網絡作家,也踩到了家庭教育這個熱點上。

在之前,已經有不少家長起訴過遊戲公司了,我國也出台了相應的法規,規定了對未成年人行為在遊戲中充值的退還條款,才熄滅了這些家庭的怒火。

這件事在網絡上也經常被人討論,很多家長都對網絡遊戲深惡痛絕,認為是它們毀掉了自己的孩子,但也有網友認為是這些家庭本身就管教不好自己的孩子,甩鍋給網絡遊戲罷了。

更何況,孩子本來就不應該那麼容易接觸到家裡的金錢存款,不少網友又認為是因為現在互聯網支付太便捷了,反而帶來了一些問題,在他們小時候,彆說是給遊戲充值幾千塊錢了,就連偷偷拿父母五元錢買糖吃,都是難事一樁。

現在的遊戲廠商也會請很多心理專家幫忙設計,為了營業,誘導玩家多花費時間遊玩並且充值是肯定存在的現象,而未成年人抵擋這種誘惑的能力差。

最終,國家出台了一係列規定,限製了所有未成年人的遊戲登錄時間,這件事才算是告一段落。

但這種做法究竟是不是“一刀切”,或者說是否真的有效,等等一係列問題,仍舊被大家討論著。或許再等待幾年,才能看得出來。

總之,網上眾說紛紜,可他們沒想到遊戲這件事還沒討論清楚,網絡小說這件事又浮出水麵了。

這也是很多家長的痛點之一。

根據最近一年的我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發布的《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可以看到,目前我國擁有網絡文學作家達到2278萬(累計),用戶規模達到了4.97億。

可以說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都在看網絡小說(網絡文學),並且每年還在以幾百萬甚至千萬的速度增長著。

在各大平台的新增用戶中,00後甚至05後都占據了30%左右的比例,足以見得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大學生與中學生)都是網絡小說的讀者。

而且,網絡小說的讀者也在向低齡化發展。

90後可能大多都有在小學和初中時期看言情小說的經曆,據不完全調查,現在的05和00後之間的流行書籍,有40%是網絡小說,其中依舊以言情為大類。

跟是有不少家長反映,自從不讓孩子玩網絡遊戲了之後,他們看網絡小說就變多了。

百十年前不愛學習的孩子會鬥蛐蛐,玩蟈蟈,幾十年前的孩子會在田裡玩遊戲,追逐打鬨,幾年之前是網絡遊戲,現在,終於輪到網絡小說了。

庭審還有一個多小時才開始,楚孑和馮律師到的太早了,馮律師就建議楚孑先去旁邊的咖啡廳歇會。

他到了咖啡廳,忽然想起自己也

沒吃早飯,而且這家店的甜品看上去也十分精致,就和馮律師各點了一杯飲品和一個小蛋糕落座。

剛坐下,楚孑還沒開始吃,就見到一位女士帶著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女孩走了進來。

女士穿著非常講究,一身職業裝,而小女孩也收拾的很整齊,看上去家境不錯。

她走到櫃台前,跟點餐員說:“要一杯熱美式。”然後看向自己的女兒,問:“你要什麼?”

小女孩看上去情緒不高,看著滿牆的飲品名字也有些無所適從,最終將視線定在了櫃台裡的小蛋糕上。

“不行,”女士已經看出了女兒的心思,“不能吃這些,都是垃圾食品。”

“好吧。”小女孩明顯更加失落。

女士又道:“快點說,你要什麼,待會兒服務員該等急了。”

點單元露出尷尬而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小女孩又看了看餐牌,最終低下頭:“要一杯蜂蜜柚子茶就好。”

“蜂蜜對小孩不好,來一杯雪梨汁吧,對嗓子好,”女士對點單員說道,“要熱的。”

小女孩也沒有反駁,接受了母親的安排。

兩個人取完飲品之後,坐在了楚孑和馮律師旁邊。

馮律師雖然在辦案上很嚴肅,但為人和隨和細膩,這時候怕楚孑緊張,就給楚孑講起來他之前辦的案子。

雖然現實生活中的律師大部分不用像電視劇裡那樣又當偵探又當心裡疏導員,還得會背法條,但馮律師畢竟是個訴訟律師,口才很好,給楚孑講了一個他之前接的關於一起針對學校的公益訴訟案。

在這起案件中,他接到的一個家長的委托,十二歲的少年感染了一係列性病,家長就把學校告上了法庭,起初他還認為少年一直說自己沒有和彆人有性接觸式在撒謊,經過他抽絲剝繭的查證,最後才發現,原來是少年的性意識淡薄,被彆的同學在睡夢中進行了邊緣性行為也不知道,才導致感染。

而那位同學則是因為長期被鄰居性侵,誤以為這是表達親近的方式,才這樣做的。

總之,一個公益訴訟案最終變成了一起刑事案件,馮律師說著一邊為這些青少年感到惋惜,一邊為自己能查清案件的來龍去脈而感到慶幸。

並且,這起公益訴訟案的訴訟原由,一開始還是學校管理不當,後來,他們改成了學校沒有對這些孩子進行相應他們年齡的性教育。

在國際主流社會認為,兒童的性教育應該從小開始,並跟隨年齡擴展內容,在十歲之前,至少要具備性保護意識,在十二歲之前,至少應該清楚自己即將麵臨的發育情況和性行為的標誌,並且具備常見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在這方麵,我國相對比較保守,不僅是學校不願意進行大範圍的性教育,甚至連很多家庭都對性這個話題避而不談。

因此,馮律師在那起公益訴訟案結束後,還被教育局邀請,一起編寫適應當地兒童性教育的白皮書。

雖然還是遭受到了一些家長的阻攔,

但也有很多家長支持,並且,在2020年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中,也明確了學校、幼兒園應該對未成年人開展適應年齡的性教育。他們的行為終於算是有法可依。

馮律師為此感到驕傲,他認為自己在做一件正確的事。

兩個聊起這些事的時候,因為知道自己身處公共場合,所以已經把聲音壓的很低了,並沒有超過正常兩人談話的聲音,但他們還是清晰地聽到,隔壁的女士發出了一聲嚴肅的“噓”。

女士甚至還瞪了他們一眼。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