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實驗室的人就過來把三盒金子整箱提取保護起來了。
隔天上午,楚孑和秦鐸他們就收到了報告,率先被分離出來的一批單個金餅已經過稱了,重量為248克,而馬蹄金的單個重量則是252克。
這也讓楚孑的猜測成立,漢代的“一金”大概就是250克左右,這與西漢的“一斤”是一樣的。
那麼看來,對於金子的計量單位“一金”和對於銅錢的計量單位“一斤”在重量上是差不多的。
當然,如果想要確認這一點,還需要有更多的證據來支持,所謂孤證不立就是這個道理。
但至少,這為了後麵的學者進行研究提供了一個可以參考的方向。
畢竟史料記載中說漢武帝對於貢獻極大的大臣的賞賜是“百金”,如果是指50斤黃金,看上卻也是個合理的數字,照這樣推算,他曾經賞給了愛將衛青一千金,果然是極大手筆。(彼時的官方比價一千金相當於一千萬錢)
而這天,秦鐸和楚孑又趁著午休時間來實驗室看金子的時候,發現屠教授也在這。
秦鐸知道遇見屠教授肯定少不了一頓考試,第一反應就是拉著楚孑往外走,可偏偏楚孑是個天生不怕老師的,甚至老師越多越興奮,所以秦鐸根本沒拉住。
一行三人就這樣尷尷尬尬地站在了實驗室裡。
實驗員都笑了:“呦,您三位這是約好了,來看金子的?”
秦鐸和楚孑還沒回答,屠教授已經自顧自點頭了:“嗯,聽說你們這邊都複原好了,就來看看。”
二人湊上前去,一看,果然實驗員已經把所有的金餅都分離出來了,而且分門彆類,都標好了序號。
這樣,三盒金子的形狀數量就一目了然了。
能見到大馬蹄金5枚,小馬蹄金和麟趾金各10枚,還有187枚金餅。
這馬蹄金和麟趾金描述的就是這個金子的形狀,除了大馬蹄金一個頂倆之外,其他的金子不論是什麼形狀,重量都在250g左右。
“現在已經可以確定了,”研究員驕傲說道,“海昏侯墓,是目前所有已經發掘的漢墓中,出土黃金量最大的一個。”
楚孑和秦鐸相視一笑,對於這個記錄與有榮焉。
而屠教授就沒什麼反應了,他隻是端詳了一會這些金子,然後突然開口道:“麟趾金為什麼要做成這個形狀?”
“是啊,”研究員也跟著問,“為什麼要費勁把金子做成這個形狀呢?”
楚孑的笑容一下就凝固在了臉上。
他知道,這是教授又在考試了。
他們的屠教授似乎沒有好好說話的能力,見麵不是提問就是在輸出乾貨。
秦鐸一臉幸災樂禍的看向楚孑,但這並難不倒楚孑,他思考了片刻,認真答道:“因為漢武帝時期,漢武帝他認為有三個現象是祥瑞。”
“一,在西域發現了汗血寶馬,他認為這種馬應該叫‘天馬’,是上天派
來的寶物。()”
“二,在某地發現了一隻麟,當然了,這件事無法考究,史料記載也不多,隻能說是漢武帝發現了某種珍惜異獸吧,他認為那是麒麟。?()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三,他們在泰山發現了很多金子。”
“所以,漢武帝把這三件事組合起來了,就就把金子做成了麒麟腳的樣式,同時,也有些金子做成了褭(niao3)的形式。”
“所謂褭就是馬蹄的形狀,所以從漢武帝時期,很多馬蹄和麟趾形狀的金子出現了。”
“這可以理解為漢武帝時期的‘紀念幣’,特意用來賞賜給功臣的。”
秦鐸聽完,豎起了大拇哥:“厲害。”
連實驗員也拍了拍楚孑的肩膀:“之前在工地就聽說你小子的記憶力好,但沒想到這麼好,果然名不虛傳啊。”
楚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過獎了。”
而屠鑾雖然臉上看不出什麼神色,但並沒有罵人,顯然也是對這個回答比較滿意的。
楚孑這裡剛鬆一口氣,隻聽屠教授又悠悠開口了:“如果墓主人是劉賀,你覺得劉賀的金子是從哪來的呢?”
這個問題不可說不刁鑽。
因為史書中對於劉賀的記載本來就很少,更不會提到他的金子是從哪來的了,所以光靠記憶裡是沒用的。
這就是曆史學家常常會麵臨的問題,需要從有限的文獻資料中去推斷未知的問題。
秦鐸也有點懵了,下意識回答道:“劉賀本就是漢武帝劉徹的親孫子,可能是他賞賜的吧?”
研究員搖了搖頭:“劉徹公元前87年就去世了,而劉賀公元前92年出生的,倆人不能說不親近,簡直就是沒碰過麵,而且就算是要賞賜,總也得有個理由吧,劉賀一沒功績二沒本事,憑什麼給這麼多啊?”
“也是,”秦鐸覺得研究員說的很有道理,想了想,又說,“有沒有可能是劉賀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