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賽場中兩個人心知肚明的暗湧,對觀賽的人來說是很難看清的。不管是打法還是用的招數都很基礎,比賽節奏也趨於平緩,因此在觀賽的大部分人看來這都是一場看似勢均力敵的比賽,在試探期,隻有實力到了一定程度的選手能看出一招一式對攻之間暗含的鋒銳。
但比賽節奏不可能一直這麼平緩下去。
小仁王最初選擇這種打法,也有試圖先行逼越前龍雅變招的意思。
不過越前龍雅很沉穩,哪怕心係越前龍馬,在球場上的每一刻也會將注意力完全放在網球和對手身上。
要試著幻影成龍馬嗎?小仁王當然動過這個念頭。不過現在的龍馬的實力和他本身的實力是有差距的,幻影成龍馬有種隱藏實力降低發揮標準的感覺。他當然可以用龍馬的打法發揮更強的實力,但那就失去“幻影”的意義了。
如果幻影對象不能以假亂真,而是隻有一層皮,那這一招不就真成了純粹的模仿了嗎?小仁王還有用幻影的計劃,隻是幻影對象不是龍馬,而現在也還不是動用幻影的時機。
小仁王賽前計劃過幾l個戰術,但他最後上了場還是決定先這麼打下去——順著身體的本能,順著這段時間和仁王打指導賽領悟的新的閱讀比賽的視角,去用當下最“簡單”的方式打球。
於是他的反應速度就變得很快了。
這種打球方式,放在初學者,或者積累不夠的人身上,當然有種過於隨意的感覺。
但小仁王的積累足夠,他的身體和本能已經汲取了無數的經驗,那麼他做出選擇的當下,腦海裡本來就會連帶著出現之後可能的處理球的方式和對手的可能的手段。
不是基於精神力的預測,而是基於純粹戰術分析的預測。
這種打法和他從前在越前龍雅麵前展示的打法完全不同。
小仁王期待過越前龍雅因此自亂陣腳,但是越前龍雅沒有。兩個人在這種狀態下一邊打球一邊拉鋸時,精神力其實在蓄勢,並嘗試著攻擊和防禦。
既然基礎能力上拉不開差距,那就總有人要先變招。
小仁王的精神力被調動起來。
他調整著自己的呼吸,同時也暗自做好了變奏的準備。
當下的比賽節奏在他控製之中,因此他主動變招時主動權也依然在他手上。龍雅也是因此不願意先行變招的。在節奏掌控權屬於小仁王的前提下,龍雅的變招隻會讓形式變得更糟糕。
而小仁王也不打算過分拖延。
三局製,理論上他是有足夠的時間的。但如果借由龍雅對他實力的預估,用拖延的方式浪費掉一局或者大半局比賽……從戰術的角度來說,如果那樣做勝率更高,小仁王是不會因“好像贏得不夠徹底”而選擇不去做的。但他分析出來,認為拖延時間並不會增加勝率,反而會浪費掉一些可能的機會,那麼小仁王就不會那麼做了。
在進入呼吸法的下一刻,比賽節奏毫無征兆地有了一個頓點。
小仁王用球拍控製住網球,讓網球短暫停留在球拍中。拍線和網球相互摩擦消解旋轉的同時,小仁王調整了球拍的偏向,也在移動自己的手臂和手腕。
動作的調整行雲流水,順著網球本身的旋轉因此網球一直黏在球網中,繞著SweetPoint轉了一圈以後網球又回到中心點上,這一刻小仁王也正好將氣完全吸入肺中。能量隨著氧氣完全進入身體,再順著細胞的運行傳送到身體的每個角落。停頓的那一刻是稍微屏息的時刻,而後呼吸法帶來的力量循環開始了——
呼氣,力量猛地通過手臂和手指傳送到球拍中的網球上,身體肌肉協調運動著,重心降低的同時身體略微前傾,於是球拍隨著身體動作的改變猛地揮舞出去。
是個抽擊球,還是不起跳的正手平角抽擊,但網球飛出去時甚至帶起了周圍的空氣,裹出類似旋風空氣波的東西來。
強度和速度都和之前的抽擊球截然不同。
觀戰的人突然有些彆扭:這一球打出去之後應該有些什麼的吧?球場上是不是有點太安靜了,打之前的準備動作倒是做到位了但是打完了呢?是不是該喊點什麼?
但他們很快就明白小仁王為什麼不喊招數名稱了。
因為,調整好狀態,突然將比賽節奏拉快的小仁王,之後的每一球也是用同樣的標準打出來的。仿佛打球像是打出炮彈,眼神變得銳利的同時精神力也隨著網球攻擊和防守,像是浪潮湧動一樣。
這不是特定的某個招數,而是在某個狀態下的“普通擊球”,所以沒有必要喊招數,太浮誇。
越前龍雅最初兩球沒有適應小仁王的節奏和力度,丟了分之後意識到小仁王已經將比賽節奏拉快了。
去年的小仁王同樣擅長變奏,但強行改變比賽節奏的能力還沒有現在這麼舉重若輕。
越前龍雅感受到了壓力。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