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製化訓練。

參加集訓的選手,在來到集訓地點時還不太理解這個概念。他們之中有往年就參加過青訓的二年生或者三年生。從前的青訓同樣是分組訓練,但大致是教練布置一個分類訓練,每個人的訓練數和訓練單是大致相同的,也會留出更多空餘時間給球員們進行練習賽。

然而現在他們知道了,什麼叫做定製化訓練。哪怕隻是基礎訓練,每個人要求要做到的量是不一樣的。教練很明確說了,根據你們的體測結果,測算了你們可能的極限,按照這個極限訓練量安排訓練。

“你們每個人實力不同。如果做同樣的要求,那麼對實力強的和實力弱的都不公平不是嗎?()”仁王說,“退一步說,如果在這種隻有二十個人的訓練營,還安排均等化訓練,那有什麼專門安排場地、教練、工作人員甚至最後練習賽對手的必要呢,在各自學校進行練習不是一樣的嗎?⑥()_[()]⑥『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非常有道理。

顯然這次的青訓是“從頭到尾的改革”。光是這麼詳細地從頭解說握拍姿勢,回球姿勢,呼吸方法和發力方法,就足夠顛覆了。但仁王的講法很特彆,講得很細,混雜著運動學原理和人體學知識。不光是動作,還包括肌肉用力時身體應該有的感受,和呼吸方式。

輔助旁聽的榊教練聽得非常認真,而伴田教練則露出了“原來如此,原來是這樣”的表情。

他還對榊教練感歎說:“我雖然有幾l十年的經驗,可從前很難學到這麼科學的運動學理論,自己也不是專業的球員。有時候學生提問時,我無法與學生感同身受,也隻能用教條的方式給予答案,或者利用從前學生的經驗。”

“這些學生真的運氣很好。”他說。

榊教練也很擅長運動學原理。不過他是理論派,學過非常多理論知識。他此時將自己的理論與仁王所說的身體感受一一對應,稍微修改了一些之後的訓練計劃。

揮拍練習之後是腳步訓練,仁王是統一講解的,因為並不是完成揮拍訓練之後再做腳步訓練,而是兩個結合在一起。腳步練習會更快提高心率,而揮拍訓練在球拍重量沒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控製頻率可以讓心率降速。長時間保持高心率的有氧是會損傷心肌的,而拔高心率一定時間後讓心率降速,再重新讓心率提升,這種間隔訓練法可以鍛煉心肺能力,提升體能。

“快一點,再快一點。”仁王快速擊掌,“呼吸!”

小碎步的前提是提高腳步切換的頻率,這要求不是腿部發力而是核心和髖部力量帶動雙腿上提。如何在腹部發力的前提下將氣流吸進肺裡是一個考驗,因為橫膈肌下降之後,胸廓很難完全打開,那麼氣流進入肺部的難度就會上升。但必須將橫膈肌控製著下降,否則肋骨會外翻。

隻是簡單在訓練單上寫著“基礎訓練”,但學生們都累得大腦一片空白。

並且,在這日訓練結束後,讓人感慨的有兩件事。一是幸村的體能和基本功真的很好,他的訓練量比其他人都大,但

() 結束訓練的時間是相同的。這意味著在相同時間裡他的練習量比其他人更多,那麼訓練效率自然也更高。二,則是總教練,MASA教練,火眼金睛,仿佛全身三百六十度都長了眼睛,觀察力驚人。

他能夠直接點出某個人動作變形了,並且在人群中檢查訓練時會精準點出訓練得不對的地方。

觀察能力比助教團隊手裡的監測儀器和分析用電腦還好用。

“太可怕了吧。”幾l乎是拖著自己的腿往食堂走,理論上應該很餓但因為消耗了太多體能此時反而有些反胃的小鬆,側頭看著狄堂,“你們平時訓練也這樣嗎?”

“還沒到這種程度。”狄堂也有些疲憊,看上去卻比小鬆要“整潔”多了,“立海大也有五十幾l個球員,教練不止訓練我們,也訓練非正選,還會抽出時間去高中部和大學部做指導。”

“晚上還有兩個小時的訓練。”月見也在評估自己的體能,“如果以這種模式訓練半個月,實力提升會很明顯的。要堅持啊。”

說到堅持,大家都忍不住去看亞久津。

下午亞久津其實有過一次試圖離開的舉動。

他仿佛忍不下去了。基本功太差所以他幾l乎是被仁王“重點關注”著,不僅經常被直接點名,還會被上手糾正動作,並作為案例給大家講解。普通球員遇上這種情況都不一定忍得下去,何況亞久津呢。他在訓練開始半個多小時的時候就試圖直接摔拍,而明明和他隔了一定距離的仁王仿佛會瞬移一樣兩步就到了亞久津旁邊,直接接住了亞久津扔掉的球拍,拎著人的後衣領將人定在原地。

然後是對視,對視的瞬間亞久津大量出汗,像是看到了什麼恐怖的東西一樣。

再之後亞久津默默接過了球拍,重新開始了自己的練習。

北鄉有些好奇,又知道亞久津脾氣不太好,和亞久津也不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