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選擇了做平頭哥!】
天幕‘啪’的一聲把開頭的平頭哥扔到曆代君臣眼前,指著它大聲道:就是它!
秦始皇再次看拽得威風的長獸,嘴角一抽,想想漢武帝的‘彘’,大明皇帝各種稱號,以及怪模怪樣的平頭哥...心中不由慶幸,慶幸自己叫祖龍,而不是叫一係列奇形怪狀的稱號;
【但朱允炆跟平頭哥有所不同:
表麵的平頭哥:莽,我莽,我使勁莽!
真實的平頭哥:行事謹慎,作戰有度,遇死無畏。
表麵的朱允炆:天下民心在朕,朕能莽!
真實的朱允炆:朕莽,朕莽,朕還是莽莽莽!】
這...不管不顧削藩?
嘖嘖,劉徹啃了口瓜,挺直了背脊,豎起耳朵準備聽細講。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朱元璋魂還沒飄遠,朱允炆高舉削藩大旗,一刀砍向周王。
砍的理由都是現成的,周王次子朱有爋告發父親謀反,周王廢為庶人,發往雲南蒙華吃菌子。
一戰成功朝廷削藩之勢大漲,建文元年四月,一月內借藩王行不法之事,讓齊王、湘王、代王三位親王倒台,齊王被軟禁在南京,代王被軟禁在大同,統統廢為庶人。
其中湘王麵對謀反誣告,節烈地闔宮焚死,以自證清白,朝廷以惡諡‘戾’回應;
兩月後朝廷削岷王為庶人,徙漳州;
八月召遼王朱植、寧王朱權歸京師。
朱權不至,朝廷削其護衛,朱植到京削其護衛,改藩國於荊州。
看,朱允炆是不是莽得比平頭哥還平頭哥?】
平行大明初年
天幕每說一句,大殿氣氛就僵硬幾分,聽到自己被逼得自焚,朱柏衝上去抱著朱元璋大腿猛哭:“爹啊!你看看,你看看,兒子死得好慘啊!”
哭了爹又哭朱標:“大哥,弟弟隻想做個社稷之臣,實在不行你走時把弟弟也帶走吧,至少弟弟不用受辱,還能讓你弟妹侄兒活下去。”
一番話把朱標說得麵紅耳赤,其他人紛紛跟進:“大哥,不用你兒子削藩,每年給咱們五萬石,哦,再多點,咱自己撤藩,不勞你動手。”
“就是,大哥,弟弟苦啊!弟弟不想去雲南吃菌子。”這是得知家有不孝子的周王朱橚。
“天幕講了那麼久,為何沒提到我?”這是越想越慌的晉王朱?。
...
“滾蛋”朱元璋暴喝一聲,抖抖腿挨個給他們一腳,罵道:“老子讓你們做藩王就是讓你們當豬的?”
見他們都聳肩咧嘴,朱元璋繼續開罵:“想當豬老子成全你們,今就給咱睡豬圈去。”
話剛落音,裝鵪鶉的朱樉等人就坐不住了,紛紛跳起來真情自辯:“爹,我們委屈呐!”
“就是,如今北方荒無人煙,千裡蕭條,咱們守著要塞,吃風喝雨,還要被侄兒喊打喊殺,爹,兒臣心裡苦啊!
”
啊字還在殿內回蕩,眾皇子就在朱元璋虎威中收了音。
殿內斂了音,空曠的屋子就剩下朱元璋一人的謾罵聲:“朱允炆這個鱉孫,削藩是這樣削的嗎?”
但凡能采取推恩令,或是徙藩王到它地,他朱元璋還能攢一句行事有度,結果他乾了什麼?
一年廢五王!王八羔子,沒眼子的東西!
【朱允炆該削藩嗎?】
天幕利落地給出他的答案:【該,但不是這麼個削法。
要知道關於藩王諸事,朱允炆跟朱元璋早有討論:
朱元璋對朱允炆講:“邊疆防禦交給藩王,你安安穩穩地做天下之主就是。”
對爺爺自得的話,朱允炆積極提問:“邊疆上不太平的事,由皇叔解決,要是諸位皇叔不安分,有了非分之想,那又能派誰去擺平呢?
他的提問朱元璋給不了答案,隻能反問:你認為該怎麼辦?】
李世民端起甜瓜,哢嚓咬了一口:“明太祖屍骨未寒,明帝就行不義之舉,也太過心急了。”
長孫無忌等大臣亦是哢嚓哢嚓地啃著瓜,紛紛點評:“真想動手也該站穩腳跟之後,不愧是平頭哥,實在冒進。”
上首的李世民吃著甜瓜點頭:“湘王自焚反讓明帝落入下乘。”
明帝以儒治天下,逼死叔叔這事對他是個巨大汙點。
明帝逼死叔叔...自己呢?
李世民放下手中瓜,心裡難受,他不悔玄武門之變,但不代表他願意走到玄武門那步。
錯非走投無路,誰願意手足相殘呢?
【朱允炆給出削藩四部曲:
第一步:以君王聖德感化他們內心,有家國禮製約束他們行為;
第一步:若他們不遵教化,那就削他們封地,如果還是不行,則進行到第三步;
第三步:削封地都不行,隻能廢諸位皇叔爵位了,還不行隻能放第四步大招;
第四步:興兵討伐無道皇叔!
觀平頭哥朱允炆舉動,不過是跳過三步,選擇一步到位,以武力方式解決政治問題而已】
秦始皇&劉徹&李世民齊齊啃瓜:這...不孝啊!
明初平行時空
剛安靜的殿內再次炸開鍋:“爹,你看,兒臣心疼爹,你被騙了啊!”
朱棣狂點頭:對對對,我清君側都是被逼的,在朱允炆不做人,我是無辜的!
看著天幕上自個兒子乾的蠢事,朱標陣陣頭暈:為什麼不先拿老四?
對於朱家親王安排,他與爹早有定論:一弟做宗人令,老四做宗正,讓他們主持朱家宗室,輔佐他治理大明。
沒想到自己早亡,嫡子亦亡...朱標心中悲愴:難道天命不在他身上?
講述人感歎:【朱允炆不是在削藩,他是在殺藩,在動搖大明根基】
天幕再次展出的大明輿圖上,北邊幾大藩王封地特意標紅。
趙光義擰眼不滿地嘀咕:“後人有誇大之嫌。”
難道大明還找不出能乾事的武將?
【朱元璋分封雖有缺陷,但他安排皇子做塞王鎮守北方,是有利於當時大明環境。
而且鎮邊效果十分拔群,這點從明史軍事行動就能看出,洪武一十年起大明邊境一直不穩,到洪武一十九年時,寧王朱權、燕王朱棣還在與北元軍交戰。
所以老朱在晉王朱?死後,命朱棣節製北平都司、行都司、遼東都司及遼府護衛兵馬,讓他總率諸王防備邊患。
為什麼?
因為北方防務太重,重到他不得不加大朱棣軍事權力,讓大明邊境穩定】
得知自己命運的晉王朱?,兩眼一翻直接往後倒,發出巨大聲響嚇了眾人一跳:“老三沒事吧?”
朱樉往他人中用力一掐:“看不出來你膽小如鼠啊!”
被生生掐醒的朱?冷笑:“一哥,你大膽,所以你走在我前頭。”
“你”朱樉剛想發怒,就被天幕打斷:
【邊境未穩,朱允炆就急切削藩,削藩後也沒有相關邊防措施安排。
假設他削藩順利,叔叔全變庶人,北上防務誰能抗?
要知道老朱在洪武末年幾興大獄,把元勳宿將幾乎誅戮乾淨,到永樂一朝時,朝廷也是有將無帥,逼得朱棣不得不親征蒙古。
在帥將稀缺的情況下,朱允炆會把邊疆安全托付給誰?
他的皇弟嗎?】
秦始皇敲了敲案桌,例行問扶蘇:“說說?”
已經習慣的扶蘇躬身回道:“明帝皇弟不可擔也。”
他削藩那般狠,定不願再有重勢藩王出現。
否則是在給自己太子留隱患。
聽完一番陳述,秦始皇勉強點點頭,繼續問:“若你是明帝當如何?”
此問一出殿內齊齊斂聲,儒家博士更是在心中揣測:陛下是何意,在試探公子對分封看法嗎?
察覺到殿內氣氛開始凝重,扶蘇鎮定道:“孔子曰:三年不改父誌,兒臣若是明帝,會懲不法之藩王,奪爵移子以肅天下風氣。”
我把親王爵位交給他們兒子,讓他們互為牽製,三年後再觀其政事決定如何削藩。
【朱允炆即位後,封皇弟朱允熥為吳王,朱允熞衡王,朱允熙徐王,但都不是北上為王,而是如杭州等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