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霸笑著不說話,李智雲就懶得問了,不能讓三兄的賣關子得逞。反正等結果出來,他自然就知道了。
“雖然我不如一兄厲害,但也能為先鋒!”李智雲驕傲道。
李玄霸立刻嫌棄道:“彆老學二哥老喜歡衝鋒在前,受傷過多,年紀大了就知道後悔了。”
李智雲嘴上答應,但沒打算聽。
雖然他不會違背軍令,但如果遇見敵人,他肯定衝鋒在前,絕不怯戰,否則一兄白教他一場了。
李玄霸看見李智雲這表情,就知道弟弟沒有聽進去。
他十分擔憂,弟弟不會學李道玄吧?那可不興學。
等見到一哥,一定讓一哥好好說說小五。一哥這種帶兵的方式隻適合一哥,其他人學會等於學廢。
為了轉移李智雲衝鋒在前的興趣,李玄霸向李智雲詳細教導現在流行的各種戰陣。
戰陣不是越複雜越好。
戰場傳遞消息的方式隻有令旗、樂器和人的大吼,兵卒的素質也不高,戰陣複雜就一定會指揮失當。
所以無論現在還是以後,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都萬變不離其宗——進攻用方陣的變陣,防守用圓陣的變陣。
如《孫子兵法》所說,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戰陣也會隨著戰場形勢不斷微調。陣是死的,將領和兵卒是活的。
李玄霸拿著樹枝在地上描畫:“曾經有一個自以為打仗很厲害的君王,繪製了一套‘平戎萬全陣’,以為能應對所有戰爭。那套‘平戎萬全陣’一共需要用到十四萬人……”
李玄霸還未說完,李智雲就驚訝地打斷道:“有多少戰場能讓他平著鋪開十四萬人?又不是處處都是大平原,還‘萬全’?到了山地就沒用。”
李玄霸笑道:“小五比這個君王厲害多了。你還能看出什麼問題?”
李智雲蹲在地上仔細觀察李玄霸描繪出的複雜陣法:“現在雖然也有幾l十萬大軍同時出征,但都是分割成一個個小陣,且都是用最簡單的方陣和圓陣。大陣套小陣,每個陣型中的令旗執掌者既聽從主將指揮,也有在看不到令旗的時候自行下令的權力。但這個十四萬人的陣型……”
李智雲捏了捏自己的下巴,笑道:“他居然要求所有小陣中的將領都聽從主將命令,不允許自己行動。他要怎麼一人指揮十四萬人?”
李玄霸不住頷首。
李智雲撿起一根小樹枝,點向小陣與小陣中的縫隙:“再者,他每個陣型中的空隙也太大了吧?敵人是眼瞎了才會衝陣,直接從縫隙穿插不就行了?為何每個陣型中間的空隙這麼大?”
李玄霸回答道:“為了美觀整齊,每個陣型中間都有幾l裡到十幾l裡的空隙。你看,這幅陣型圖是不是很有美感?”
李智雲笑出了聲:“如果隻作為一幅畫,確實很有美感。真的有這麼愚蠢的皇帝?”
李玄霸道:“有。他賜下陣圖,要求前線將領必須按照他的陣圖擺陣。結果陣型還沒擺完敵人
就攻來,大軍便敗了。”
李智雲起身伸了個懶腰,道:“不看戰場實際情況,僅憑空想賜前線將領陣圖,這非陣圖所錯,乃是君王所錯。哦,不,這陣圖也完完全全是錯的。不是越精致越複雜越美觀的陣圖就是好陣圖。陣圖首要的要求就是兵卒能將這個陣圖迅速擺出來。”
李智雲說完自己的分析後,疑惑道:“可三兄所擺的陣圖很複雜啊。”
李玄霸搖頭:“組合在一起看似複雜,但你拆開來看。”
李玄霸又在地上描繪起陣圖。
三維的陣圖雖然設計複雜,但將士在執行時卻不複雜。
這個陣型的麻煩處是必須提前布置,不能用於遭遇戰。
若提前布置成功,每個小陣都是獨立的陣型,擁有自己的戰略目標。他們不需要看到主將的令旗,隻要完成自己的戰略目標就算成功。
“這個陣型的執行很簡單,複雜之處是布陣。要依照地形高低差來布陣,不僅必須熟知地形,還要有較高的物理學知識。”李玄霸曾經和李智雲說過物理學的含義,所以李智雲聽得懂,“弩|箭的射程是多遠?弓箭的射程是多少?投石車的射程是多遠?騎兵要多少時間才能衝到目標地點?步卒呢?”
“隻有了解一切,才能知道在每個地形上安排怎樣的方陣,每個方陣執行什麼樣的任務,執行任務的時機又是何時。”李玄霸說到這,神情有點複雜,“需要很大的計算量啊。”
所以如果高老師教給他的這套陣型真的是諸葛武侯的八卦陣的變種,倒也知道為什麼原版八卦陣會失傳了。擁有諸葛武侯這樣知識量的將領可不多。
諸葛武侯說不定在戰場上指揮的時候,還會一邊居高臨下看著戰場形勢,一邊做心算調整陣法。
後世熱|兵器戰場上也會用到這樣的陣型,但若是高精度的戰陣調整,基本都要用上信息化了。
諸葛武侯的陣法規模肯定沒有後世大,陣法調整精度也沒有後世高,但後世用的是電腦,他用的是自己的腦子。
李玄霸不認為自己能做到傳說中諸葛武侯的程度。不過諸葛武侯的對手是同樣訓練有素的魏軍,自己的對手隻是已經在掠奪中亂了陣型,本就沒打算與大隋死磕的突厥人。
突厥人將雁門郡攻打得隻剩下雁門城之後,許多突厥將領都駐紮在雁門郡已經攻克的城池中掠奪享樂。
始畢可汗恐怕自己都沒想到會有這麼容易把楊廣圍了,所以沒有做好與大隋全麵為敵的心理準備。他所率領的騎兵還隻是執行“搶了就跑”的戰略,沒有形成嚴密的戰陣。
李玄霸經過觀察得出結論,突厥人現在的心已經散了,就等著大隋軍隊什麼時候到來就什麼時候撤兵,現在連始畢可汗本人都在忙著搶戰利品。不同突厥貴族帶領的騎兵還常因為搶奪戰利品內訌。
突厥人號稱幾l十萬,大多都是老弱牧民充數,精兵也就是十萬左右。這十萬精兵被隋軍殺了不少,現在大多圍在雁門城附近。其他地方的兵力很少。
李玄霸可沒打算直接去解雁門城的圍,他是先要攻打雁門郡已經失陷的城池,引攻打雁門城的突厥精兵救援,然後在這條路上伏擊他們。
李玄霸將自己的戰略意圖告知李智雲後,李智雲道:“但我們人不夠啊。”
李玄霸道:“伏擊隻需要用我現在手中的人手就夠了。至於攻城……人應該快來了。”
李智雲眼睛一亮:“三兄的意思是其他援兵?那是我領兵嗎?”
李玄霸道:“攻城當然是士信領兵,你如果非想去,能乖乖當個副將嗎?”
李智雲歎氣:“好。哼,遲早要讓士信給我當副將。”
站在李玄霸身後和陳鐵牛、向固搶位置的羅士信白了李智雲一眼。
李玄霸笑道:“那你得努力長大。好了,該去會會援軍了。”
李玄霸剛提到援軍,屯衛將軍雲定興的援兵就到了,一共有五千人。
在原本曆史中雲定興也是衝得最快的援軍,但人數不多,所以投奔雲定興的十六歲小將李世民才會獻策雲定興用疑兵之計,讓突厥人以為大隋大軍到來嚇退突厥人,以解雁門之圍。
現在雁門之戰的局勢更加險峻,雲定興到達的速度倒是一樣快,就是快到雁門的時候就有些躊躇了。
雲定興雖然是屯衛將軍,但沒帶過兵啊。
他想搶救駕的功勞才會跑這麼快,但真麵對幾l十萬突厥大軍,他心裡怵得要命。
如果不是他完全沒有底氣,原本曆史中也不會聽從當時還沒有名氣的年僅十六歲的李世民獻策。
現在李玄霸及時派李智雲找到了他,拿出楊廣的旨意,雲定興毫不猶豫地把兵權交了出來,拍著胸脯保證一切聽指揮。
雲定興完全沒有在意李玄霸現在明麵上的官職比他低。
李世民都當隴右道慰撫使了。李玄霸既然還活著,那空懸的副慰撫使的位置肯定就是李玄霸的。李玄霸的實權可比他高多了,在皇帝那裡得到的寵愛也比自己多。
雲定興是廢太子楊勇最寵愛的雲昭訓之父,一直被楊勇當做嶽父,比對太子妃的父親更親近。
楊勇寵愛雲昭訓導致太子妃抑鬱而亡,就是他被廢的導|火索。在楊勇被隋文帝和獨孤皇後厭惡的時候,雲定興在那裡賣力地給楊勇送奇珍異寶,並借用楊勇的權勢為自己斂財,為楊勇被廢做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在楊勇被廢後,雲定興一家被貶為奴隸。他一邊繼續像以前那樣進獻奇珍異寶,一邊勸說楊廣殺掉自己的外孫,再加上他的審美真的很高,督造的盔甲等器物非常符合楊廣的喜好,官職比在隋文帝時還高。
雖然雲定興已經被拜為屯衛將軍,但他對自己有幾l斤幾l兩很清楚,又知道自己“廢太子嶽父”的身份在楊廣那裡始終是一根刺,比不過楊廣從小寵愛到大的李世民、李玄霸這一對皇帝的表侄。
他慣愛阿諛奉承,不在乎自己的臉麵,自然就不顧自己官職更好,很殷勤地討好李玄霸了。
何況
他真的不敢順帶著五千人攻打突厥的幾l十萬雄兵啊。
李玄霸了解雲定興的性格,知道雲定興一定會和曆史中一樣率先到達雁門郡,才確信自己有了楊廣的旨意就一定能拿到兵權。
若換得其他大隋宿將,就算他拿出楊廣的旨意,他們也不會輕易交出兵權。
拿到兵權後,李玄霸讓雲定興與自己一起坐鎮後方,讓羅士信和李智雲、向固領軍攻打雁門郡已經失陷的城池。
雲定興疑惑道:“為何不直接救援陛下?”
李玄霸道:“突厥雄兵主力屯軍雁門城附近,這五千人攻打雁門主力無異於以卵擊石。但突厥人攻占雁門郡其他城池後並未用心修繕城池防守,即使我們隻有五千人也能輕易將其他城池奪回。奪回城池後,我們能在城裡就地征兵征糧擴充兵力;還能逼迫突厥人從雁門城撤圍,分兵攻打我們,給陛下減輕壓力。”
雲定興擔憂道:“那我們豈不是危險?”
李玄霸笑著搖頭:“雁門郡廣闊,南邊就是大隋的領土,我們打不過南下撤退便是。我和將軍都坐鎮後方,危險到不了我們這裡。”
雲定興這才鬆了口氣,恭維道:“不愧是‘算無遺策李三郎’,盛名之下無虛士啊。”
李玄霸拱手謙虛道:“隻是麵對突厥蠻夷才能輕鬆牽著他們鼻子走。雲將軍隻帶五千勇士率先救駕,才是勇猛忠心之人。此戰如果能成功,雲將軍當是首功。”
雲定興滿意道:“不敢不敢。”怪不得宇文將軍多次誇讚李玄霸,李玄霸真的很會處事。
安撫好雲定興,讓雲定興在後方放心吃喝玩樂,完全不管前線戰事後,李玄霸手中的布置加快。
如他所料,突厥人沒有想過守城,他們連克雁門郡四十城都在他們自己預料之外,所以那四十個城池雖然有駐兵,但基本沒想過防守。
當羅士信等人攻打雁門郡失陷城池的時候,他們甚至連城門都沒有關上。
羅士信輕而易舉攻克第一座城池,突厥人在城裡的駐兵居然都沒有怎麼反抗,帶著財物就跑了,完全沒有他們攻城時的凶悍。
李智雲擦了擦臉上的血,譏笑道:“三兄猜得果然沒錯,他們已經搶到了財物,就等著退兵,所以根本沒有鬥誌。”
羅士信問道:“你還有力氣沒有?如果沒有就留……”
李智雲爆粗口:“屁話哪那麼多?趕緊去下一座城池!”
羅士信歎氣。他想到三郎君的抱怨,集弘的脾氣確實是越來越不好了。
羅士信在當地征集了一千勇士,又收攏了藏在城中的幾l百大隋殘兵,朝著下一座城池攻去。
臨時湊的人沒有多少戰鬥力,就是在羅士信原本帶的兵後麵呐喊助威,虛張聲勢。
第一座城池的突厥將領遠遠居高臨下看了一眼,羅士信還沒到他就帶著財物跑了。
誰不知道可汗沒想過守城?他已經把城裡的財物掠奪得差不多了,傻子才在這裡耗費自己部落勇士的命。
羅士信又就地募兵,轉戰第三座城池。
第三座城池的突厥將領跑得比第一座城池還快。在羅士信到達前,他就得到了大隋軍隊到來,已經在收複雁門郡的消息,早早打包好財物跑了。
如果和大隋軍隊打仗時損毀了自己好不容易才搜集的金銀綢緞,那就得不償失了。
向固都忍不住大罵了:“這是幾l十萬雄軍?這是幾l十萬匪徒!”
李智雲道:“按照一兄和三兄的教導,這種號稱,一般要把人數折半再折半,所以始畢可汗頂多隻帶了十幾l萬人來,其中還有一半充人數的。實在是陛下太弱……哎喲,士信你居然用馬槊砸我?!”
羅士信無語道:“我就輕輕敲了你一下,什麼叫砸你?如果我用馬槊砸你,你還能好端端地坐在馬背上。慎言慎言慎言!你想被人告發嗎!”
李智雲道:“我聲音很小,隻有你們能聽見……知道了知道了,趕緊去下一座城池。我們也湊個十萬人和始畢可汗對峙!”
羅士信沒好氣道:“始畢可汗應該已經帶著精兵來追我們了,彆忘記三郎君的命令。”
李智雲道:“沒有忘記。還沒得到始畢可汗的消息,可以再打一座。趕緊的,不然沒時間了!”
羅士信歎了口氣,但還是聽了李智雲的話,又打了一座城池,募兵到五萬人左右才離開。
在離開前,他還特意派人去始畢可汗那裡送信,囂張地說要斬始畢可汗於馬下。
始畢可汗得到信後,沒有斬掉很囂張的大隋使臣的腦袋,讓大隋使臣趕緊滾蛋。
他身邊的人立刻意識到,始畢可汗也不想打了,準備帶著掠奪的財物和奴隸回草原。
隻是在回去之前,始畢可汗想給囂張的隋軍一個教訓,讓隋軍再吃一次敗仗,揚突厥人的威名。
“領兵者是誰?”始畢可汗問道。
逃回始畢可汗身邊的人道:“似乎是隴右道慰撫使李世民。”
始畢可汗疑惑:“如果是李世民,取得這樣的戰果不意外。但李世民在張掖,怎麼會這麼快?”
始畢可汗身邊也有謀士,許多謀士還是隋人。
他們交頭接耳了一番,一個謀士道:“聽聞李世民還有個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