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扶搖(83)一更(萬裡扶搖(83)小皇帝擦...)(1 / 1)

廣告是本站能長期運行的根本,關閉廣告之前,請點一次廣告。 完整閱讀請進入笑_ィ圭人_紋-壆。 ,閱讀前需要關閉廣告攔截及退出閱讀模式

萬裡扶搖(83) 小皇帝擦了頭上的汗, 這一趟跑下來,真累了。他隨意的往台階上一坐,將汗巾遞過去, 那邊就接了報紙, 老管事遞了牛乳來, 他也隻喝了一口就放在邊上。 報紙一打開, 看到了是對倡議書的長篇累牘的闡述。他沒興趣看這種,人中他最不喜歡的就是這種的。永遠隻說正確的話!之前呢, 是捧齊超,現在覺得常青蓮把齊超乾掉了,她怕是得出頭了,於是,處處抬著常青蓮。 他的嘴一撇,伸出舌頭舔了舔嘴角的牛乳, 翻報紙的時候把報紙放在膝蓋上,騰出一隻手端了牛乳, 又大口咕咚了幾口,然後就被一個標題吸引了——管仲仁乎? 議題很有意思,但得看是誰寫的。常在報紙上前麵幾個版麵發表章的人,名字他都記得住。誰是什麼態度,什麼傾向他也都了解。一看名字就知道這人的章有沒有可讀性。 古人嘛,一個人一個解讀的角度。對那些老生常談的東西, 他懶的看了。 結果名字是林叔珩:嘿!叫歇著就安生的歇著,這是為她好的,怎麼好端端的又寫什麼章了。 再一琢磨, 便懂了:羅君如攻訐吳廣知,常青蓮隔空給了個教訓。 是為了這個事嗎? 所以, 把林叔珩給驚動了?也不是驚動,關鍵是林叔珩對常青蓮這個恩師也沒多少尊敬的意思就是了。難道是覺得常青蓮在含沙射影的說她,她生氣了,又杠上了? 這個脾氣,很不好嘛! 老管事遞了雞蛋過來,“陛下,用飯……” 小皇帝給推開了,“等等,林叔珩的劍出鞘,必是要殺人的。”他點著報紙,“若精彩,比刀鋒利。” 老管事低頭看了一眼,“管仲?” 嗯!管仲。這個切入點很有意思。 管仲仁乎?這個話從《論語》中演化而來。 在《論語》中,子路和孔子有過一番對話,談論的便是管仲。 子路問說,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這不算是仁義吧? 想知道子路問這個話是什麼意思,就得知道那段曆史和人物。 子路提到的齊桓公,他是齊僖公的兒子,但最初,他並不是太子。他爹有三個兒子,他是老三。老大是太子諸兒,老二是公子糾,他是老三公子小白。 他爹死後,太子即位,是為齊襄公。這個齊襄公就是那個與妹妹薑私|通的混賬東西。因著他與妹妹的特殊關係,他妹妹帶著妹夫魯桓公來齊國的時候,他趁機把魯桓公灌醉,然後派人把魯桓公給殺了。 管仲和召忽,這兩人一直輔佐的是公子糾。管仲一看魯國的國君在齊國被殺了,察覺到大亂將至。他們便帶著公子糾逃命去了!公子糾的母親是魯國的公主,他們便逃往魯國。 而公子小白也在鮑叔牙的護送下,逃出了齊國。 後來,齊國果然大亂,齊襄公死了。他一死,他的兩個弟弟都有繼承權,這兩人就都急著回國,這個時候誰先回到齊國,誰就繼承齊國國君的位置。 管仲和召忽先行,半路攔截公子小白。結果小白裝死,管仲卻以為公子小白已死,便不催著公子糾趕路。結果是公子小白逃脫,比公子糾早六天回到齊國,於是,他成為國君,是為齊桓公。 登上了國君之後,公子糾就不能留了。齊國發兵,逼的魯國殺了公子糾,而輔佐公子糾的召忽自殺追隨舊主,為主上儘忠。 而管仲則被魯國交給了齊國,鮑叔牙之前舉薦管仲,說治理國家,管仲的才能在他之上。於是,齊桓公親自迎接,自此管仲為相。 所以,子路問了,說是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追究舊主儘忠了,與之相比,管仲是否儘到了為臣的本分呢?如果沒有,那他此作為,仁乎? 而孔子答的也很有意思,他沒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說:“齊桓公九次會盟諸侯,不用兵車之力,這就是管仲的功勞。不動刀兵,這便是管仲的仁德。” 孔先師稱讚管仲,說他輔佐君王,匡正天下,百姓能過的好都是他的功勞。 想到這裡,小皇帝就笑了。因為從這個角度去辯駁的話,林叔珩穩贏!她就是對先生不敬,這又怎麼了呢?這是小節!她殺敵除奸,這是她的功勳,是她的大仁德。若是因為小節而質疑大仁……孔聖人可說了,這麼看一個人是不對的。 用孔聖人的話直接甩常青蓮臉上,就問你有什麼可辯駁的。 真的,隻一看這個標題,讀書人都能從這個標題上讀懂這四個字要表達的意思。 可真等看章了,小皇帝才知道,自己的格局還是小了,也太小瞧林叔珩的格局和手段了。 林叔珩在章中主要提了三點: 首先,他說了管仲對官員的評判標準-->>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