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是本站能長期運行的根本,關閉廣告之前,請點一次廣告。 完整閱讀請進入笑_ィ圭人_紋-壆。 ,閱讀前需要關閉廣告攔截及退出閱讀模式
萬裡扶搖(57) 新閣的設立,是一件叫朝野震蕩的事。 一時之間議論紛紛,什麼樣的說辭都有。 桐桐一回家,就看到在家裡等著她的兄嫂。 黃氏是來送家裡蒸的米糕的,南邊的做法,北方很少有人做罷了,“凍著,吃的時候熱一熱,伴著蜂糖或是霜糖吃都好。” 桐桐拿了一個涼的往嘴裡塞,“這個是豆沙的?” “本來要包些肉餡兒的,可你哥說你這兩年的口味變了,似乎是更愛吃甜的。我便給你包了豆沙的、棗泥的……還有好幾個芝麻的。” 桐桐就對著林伯瓊笑,“我哥說的對,這種黏黏的東西我更愛吃甜的。” 林伯瓊左右看看屋子,還算是暖和,這才問說,“這有了新閣,求真館還能起來麼?” 有什麼變故我不能提前告知你,隻能說,“你說的事我在心了!回頭我找機會提一提。” 林伯瓊就說,“監正叫我來問一問,這不……還叫我給你帶了禮了。”說著朝廊下指了指,“幾個冬瓜,等會子收到窖裡去。” “冬瓜?”桐桐都笑了,“拿冬瓜送禮呀?你們監正現在這麼清正了?” 林伯瓊哼笑了一聲,“該是怕你不收,這才想出來的法子吧。” 說了幾句話,兩口子也不在這邊吃飯,趁著雪小,要急著回去。桐桐又把幾匹好料子給了黃氏,“是幾個同僚拿來賀喜的,我平時又穿不了那麼花哨的,嫂子自己用吧。” 黃氏也沒客氣,“回頭給你做兩身家常的。” 怎麼都行。 把人送走了,桐桐叫姑婆幫著記下,“年前提前我置辦些首飾,給嫂嫂添一些。” 是!記著呢。 既然拿了冬瓜,晚上就蒸了一道冬瓜盅。這一入口,桐桐就覺得不對,這冬瓜的口感也太好了吧,這不是手藝的問題,這是冬瓜本身的問題。 她放下筷子朝外走,“姑婆,我去廚下看看冬瓜。” 結果一看,果然是如此。皮兒特彆薄,口感特彆的綿軟。 姑婆指了指邊上的被子:“我就說呢,就是怕凍壞了吧,也沒有用棉被裹著的道理。用些稻草也行呀!這也太仔細了,竟是用棉被裹著送來了,一切開才發現,這個冬瓜……不是一般的冬瓜。” 桐桐輕笑了一聲,這玩意聽起來不貴,但其實特貴。京城附近不產這樣的冬瓜,這必是哪個特殊的地域,在極小的範圍內,不知道是土質的原因還是什麼緣故,產出的冬瓜才是這個品質。 一磕就破皮的玩意,隻怕一路都是用被子包裹著的。一個冬瓜一個被子,路上小心翼翼,這不是價錢能衡量的。 這個求真館……過的可真富有!宮裡都不叫上貢了,小皇帝都吃不上這麼好的,求真館竟然拿這個玩意送人? 桐桐就笑道:“我覺得好吃,今晚給我屋裡的爐子上放兩蠱吧。” “噯!記著呢!” 於是,四爺過來的時候就見桐桐特意端了冬瓜蠱過來。其實他對這個東西沒太大的興趣,脫了大氅洗了手還問說,“你做的?”大冷天的,不怕凍手? 桐桐將勺子遞過去,“你嘗嘗。” 四爺坐過去了,桐桐站在邊上靠著他。 湯水一入口,四爺頓了一下。緊跟著嘗了第二口,“不是你的手藝……” 嗯! 四爺又吃第三口,“冬瓜……細膩!這東西……吃過吧。” 桐桐就笑,“貢品!” 嗯!貢品。後來等閒再沒吃到過,而當年吃用都是貢品,一個不常吃的菜蔬,當時也隻當尋常。如今再嘗到,四爺不免貪戀這個味道,“安化的。” 桐桐隻知道這是貢品,卻真不知道產自哪裡。做大清皇後的時候,吃用樣樣都有來處,一個冬瓜她真未必記得是哪裡的。 四爺說是安化的,那必是安化的。 安化在湘中偏北,這玩意運到京城,就問費了多少人力財力。 “求真館監正,托那位天真的小林大人送來的。” 四爺慢慢的吃著,“年底了,求真館該朝上麵伸手要銀子了。戶部的撥出款項得有新閣批,他這是急了,走門路走到你這裡來了。” “來年得用求真館,不如從這裡開第一刀。”桐桐又給四爺取了第二盞,“裡麵不合格的,混日子的都該被剔除。” 求真館獨立於外,受到的監管力度太小了。 四爺就問說,“這一炮,誰來開?” 桐桐沒言語。 四爺又說,“這些年,把求真館養的這麼肥,其實……內閣難辭其咎。他們是明知道求真館不乾實事,可銀錢照給不誤。” 桐桐看了看那冬瓜蠱,“隻怕內閣大人們,都吃過這樣的冬瓜蠱。” 何止,隻怕各地的貢品他們沒少享用。說起來不過一句不知道、不認識便罷了。可其實呢?求真館當年包括農科,物產的提產、種子的改良,都屬於他們管。甚至在各地有他們的試驗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