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第 114 章 泰山封禪。(1 / 1)

第一百零四章

嬴政眼皮微抬,“代替朕出征?”

“不錯,代阿父出征。”

鶴華頷首,“一統天下是阿父的心願,更是女兒的心願,女兒唯願天下一統,以全阿父與女兒的心願。”

蒙毅搖頭輕笑。

——果然是皇太女能做出來的事情。

王離眼前一亮。

——十一領兵出征,那麼先鋒將軍必然是他!

章邯垂眸看著主動請纓的鶴華,麵上沒有太多表情。

韓信看看天,再看看鶴華與嬴政,清雋麵容上隱隱有著幾分期待。

他從不懷疑這位皇太女的話,她說到做到,從不食言。

她說她不貪功不冒進,便是不貪功不冒進,說能給他解決一切後顧之憂,便是能給他解決一切後顧之憂,讓他毫無負擔領兵作戰。

那麼能做到這些事情的皇太女,的確能當他的上峰。

一如當年北疆的蒙恬,他們聯手將大秦的疆域從河套地區一路推到冰川覆蓋之地,再從冰川覆蓋之地到上將軍王賁占領的歐洲地區,此戰之後,他一躍成為軍中的三號人物,能與王賁蒙恬平起平坐。

對於一個並非關中子弟出身,又與嬴政毫無交情,且政治素養不及眾人一根手指的他來講,能達到這種高度,他已經是一種傳奇。

——軍事能力如此超然拔群,政治能力不值一提也無妨,左右無論是皇帝還是皇太女,父女兩人都有容人之量,不會做出兔死狗烹的事情來。

韓信目光落在嬴政臉上,焦急等待著這位帝王說出應允的話來。

韓信沒有等太久,目光短暫在鶴華麵上停留後,帝王俯身,攙起跪在自己麵前的皇太女。

“世界大同的確是朕的心願,但朕尚未老到不能禦駕親征的程度。”

嬴政道,“楚人與秦人乃宿敵,既為宿敵,便該由朕來解決,而不是將事情交給你來處理。”

鶴華忍不住笑了一下。

果然是她那自負自傲心裡隻裝著統一的阿父,隻要自己能做的事情,絕不交給下一代。

李斯捋須輕笑。

——陛下還是那個陛下,雄心壯誌,一如當年。

“是,阿父正當壯年,莫說隻是一個楚人,縱然是六國聯軍,也奈何不了阿父。”

鶴華扶著嬴政的手站起身,眼睛亮晶晶,“敢問阿父,準備何處禦駕親征?”

嬴政輕眯鳳目,環視著跟隨自己左右的公卿大夫與博士諸生,“齊郡與琅琊郡相接,琅琊郡屯有巨船水師,待封禪大典結束之後,朕便從琅琊郡出發,南下攻楚。”

王離大喜,“陛下聖明!”

“陛下英明!”

韓信跟著道。

——他又可以建功立業再攀高峰了!

“陛下英明!”

眾人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

周圍的將軍們慷慨激昂,情緒完全被王離帶起來,王賁懶懶挑眉,斜了一眼自己的好大兒。

銳利視線落在自己身上,王離不為所動,繼續道,“陛下英明神武,總率萬國!”

“若禦駕親征,必能旗開得勝,蕩平楚地,天下歸一!”

“旗開得勝,天下歸一!”

周圍親衛高聲附和,清朗聲音響徹雲霄。

王賁嘖了一聲。

——他與他阿父的玲瓏心思,他的好大兒是半點不曾繼承。

蒙毅輕笑一聲,溫聲安慰王離,“上將軍不必擔心。”

“有陛下在旁邊看顧著,離兒不會出事的。”

“正是因為有陛下看顧著,我才更擔心。”

王賁道,“你難道忘了,我不在的時候,陛下把離兒縱成什麼樣子了?”

“......”

忘不了,印象深到做夢夢到都想爬起來再暴打他一頓的程度。

蒙毅歎了一聲,“無妨。”

“陛下既禦駕親征,上將軍必會跟隨左右,有上將軍林陣列前,離兒想來不會出什麼亂子。”

“蕩平楚地,天下歸秦——”

親衛們的聲音仍在繼續。

嬴政抬手。

震耳欲聾的聲音慢慢平息,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落在帝王身上,等待著他的一聲詔令。

“朕奮六世之勇,平六國,興天下,尊皇帝,統文字車馬度量衡,創建前所未有的大秦王朝。”

帝王威嚴聲音緩緩響起,“世人常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可坐井觀天不可一世。”

“故朕封禪泰山,告天地山川——天外有天,便為大秦之天,人外有人,便為大秦之人。”

“大秦之君主,當永遠在開疆擴土之路上,嬴秦二字,隨日月所照,隨江河所至,到達世界上任意一個角落!”

王離熱血沸騰。

——對,就是這樣!

這才是老秦人的血性,才是關中子弟的豪情!才是他誓死效忠的皇帝陛下!

嬴政環視著公卿大夫與博士諸生,聲音緩慢而篤定,“縱千百年後,王朝更迭,大秦當以強亡,而非為他人入侵,戰敗國亡。”

鶴華眼皮狠狠一跳。

沒有長命百歲的帝王,也不會有萬世永昌的王朝,帝王的崩逝與王朝的崩塌才是自然規律的運轉。

每一個朝代的衰敗,都意味著新的王朝在崛起,這種情況下,舊王朝亡於弱再正常不過,若它一直強盛,又怎會被後起之秀拍死在曆史的沙灘上?

當然,也有例外——國恒以弱滅,獨漢以強亡。

終漢一朝,武德充沛,哪怕在三國大亂世的時代,也能吊打周圍蠻夷,群雄逐鹿,諸侯爭王,一個小小的領盒飯極早的諸侯公孫瓚,都能將匈奴打到看見白馬便望風而逃的程度,這種情況下,任誰都要說一聲強漢到底是強漢,哪怕奄奄一息,也不是周圍蠻夷所能覬覦。

然而諷刺的是,被三國諸侯打得看見白馬便跑路的蠻夷,卻在後麵的晉朝時率兵南下,五胡亂華,讓華夏民族險些亡國滅種,是中原漢人最為黑暗的時刻。

阿父讀過史書,他當然知道這些事情,所以他才會說,大秦要以強亡。

因為大秦的存在讓原本武德充沛打出民族脊梁的大漢王朝不複存在,讓兩千年後仍以漢人自居的朝代消失在曆史長河,秦取代了漢,那麼漢的其德招招其功烈烈便該由秦來完成,否則代漢而取之的秦,有何麵目以華夏正統來自居?

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照,皆為臣妾。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些大漢王朝所達到的高度,阿父都會達到,而阿父的秦,縱然有一日走向滅亡,也當如曆史上的漢朝一樣,在國力強盛的時候走向滅亡,而非屈辱地被異族所吞並。

“陛下忒多心。”

王離道,“大秦有陛下,有皇太女,必能千秋鼎盛,萬世長存!”

“對,千秋鼎盛,萬世長存!”

親衛聲音郎朗。

嬴政掀了下眼皮。

他何嘗不想如此?

但沒有不散的宴席,更沒有不變的王朝,這個道理他一直都懂。

他最大的心願,一是天下一統,由他開創的大秦能昌明太平,不負祖輩,更不負浴血奮戰的將士與殫心竭力的公卿大夫。

至於二,便是他一手創建的大秦能死得鐵骨錚錚,並非如晉如宋那樣死於外族入侵,而是堂堂正正地死在自己人手裡,這樣才對得起被他取而代之的大漢王朝。

嬴政漫不經心瞥了一眼劉季。

男人立在十一身後,雖早已不是毛頭少年,但此時仍是衛士們的話所影響,眉宇間難掩激動。

——史書上講這位漢高祖最初的目標是遊俠,以他來看,並非史書胡謅,而是這位漢高祖的的確確有遊俠之氣,重義輕利,豪氣乾雲。

嬴政收回視線。

奉常覺得嬴政的話著實不中聽,哪有王朝正盛世太平的時候,執政的帝王便開始琢磨日後的滅亡?

陛下這是太順了,順到已經給自己找不到人生目標,所以開始琢磨王朝終結的時候他的後人該乾什麼。

——一言蔽之,因為太過強大,以至於生了獨孤求敗的心理。

“陛下,該刻石頌功了。”

奉常岔開話題。

自己的話的確不適合在封禪大典上多說,嬴政頷首,“可。”

奉常一整衣袖,轉身麵向眾人,“左相聽召,刻石頌功——”

“喏。”

李斯應諾而出。

刻石頌功是將帝王功績刻在石頭上,上告天地山川,下可讓後人瞻仰流傳,這種事一般由帝王左膀右臂來做,比如說王賁蒙毅之類的。

王賁雖是武將出身,但更是貴族身份,君子六藝無一不精,更寫得一手好字,做這種事情再適合不過。

至於蒙毅,那更不必提,寫的賦能在二十一世紀霸榜熱搜,其文學素養遠非一般公卿大夫所能比擬。

但嬴政卻沒有用王賁與蒙毅,而是用了李斯,那個曆史上在他死後背叛了他的男人,因過人的才華與超脫時代的眼光依舊被他所倚重,刻石頌功就是很好的證明。

不拘一格降人才。

這是他最初頒布科舉選仕召令時說過的話,這句話並非是說說而已,而是他以此為標杆,身體力行執行著。

當然,李斯本質上並沒有背叛大秦而被趙高胡亥脅迫也占很大因素。

胡亥登基自立之後,李斯沒少勸誡胡亥好好治國,並上書了很多治國良策,在胡亥殘害重臣良將的時候,李斯也試圖阻攔過,可事實證明秦真的亡於胡,任他再怎樣勸阻,也更改不了胡亥一心霍霍大秦的意誌,反而因為自己時常出言相勸,最後落了個被胡亥腰斬於市的悲慘下場。

帶不動,真的帶不動。

任他有隻手補天之才,遇到胡亥也是無力回天。

基於這個原因,又因為李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