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彆人為林之言而擔憂不止時, 林之言卻一反常態,自個兒還懸掛在岩壁上,卻放下手抖了抖, 放鬆完左手後, 就換右手,然後輪到左腳, 再輪到右腳。

將肢體都抖落一遍休息好後, 林之言抓緊岩壁,在眾目睽睽之下, 放棄了右邊的路, 轉向了從未有人考慮過的左側!

她將右腳踩在原先左腳的位置,而左腳則往左延伸。

林之言用全身的力氣“服務”左腳, 她展示了驚人的柔韌度, 為了讓左腳夠到岩壁邊緣, 她換了抓握的支點,挪向左上角。

右腳與右手仿佛能連接成直線,隻要仔細觀察,會發現她每一處肌肉都繃緊,無論是肩頸、手臂還是腰腹, 每一寸跟腱、每一塊肌肉都被她用到極致。

她死死咬著後牙槽,手臂上的血管青筋暴起。

好像全身都被火燃燒著, 每一處都有種漲裂的疼痛,但又有點像是沉沒在海水之中, 四肢都在不可控製地往下墜。

漲、麻、痛。

累, 像是潮水一般湧來的疲憊讓林之言在明朗的日光裡有些腦袋混沌。

她呼吸重重地了吸了兩下, 拚命地壓製住機體的本能反應。

再近一點...快夠著了。

在這種情況下, 她的左腳離邊緣又近了, 但依舊差個一兩厘米。

這一兩厘米,就成了最關鍵的一步。

有人看出她的意圖,有些疑惑,暗自嘀咕。

“她居然想掛在山峰側邊?這不可能吧,還不如死磕原來的位置。”

不隻是他,其實很多人也是這麼想的。

山峰邊緣完全沒有掛靠的點啊,就算伸過去夠著了,左右摩擦力有什麼作用?能往上爬嗎?不能吧。

林之言在半空中,她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歡呼聲為自己而起。

這一刻,她能靠住的隻有自己,如何判斷路線讀線,如何感知這個世界,如果攀爬過這個點,都隻能由自己完成。

她的錨點永遠是自己。

隻有踩在狹隘岩壁的腳尖,緊緊扣住石縫的從末端神經不斷傳來刀割般疼痛的手指,才是她自己的錨點。

講解員屏住呼吸,喃喃自語:“我還從沒見過有人這樣做過。”

若是抱石比賽,自然出現過不少仗著柔韌性好而做出一字馬以維持平衡的選手。

但是這是先鋒攀,5.14b路線,22米的高處。

這代表了什麼?

再專業的選手,到了這一步,體力也會被消耗了大半,養精蓄銳才是最保守的攀岩方法。

動態動作、誇張的大幅度動作,在高空中要儘可能的避免。

一是因為容錯率低,二是因為會耗儘多餘的體力。

而體力要是耗沒了,就算你的核心力量再厲害也沒有用,你完全無法繼續爬上去,甚至連停留在原地休息的力氣都沒有了,這是丟了西瓜撿芝麻,要是新手這麼做,保準會被提著耳朵教訓一頓。

心驚膽戰地看著林之言似不以為意地懸掛在半空中,之前的“懸掛”隻是看起來像,實際上三點支撐Flag動作,可現在,真的能稱作“懸掛”。

女孩僅有右腳踩在幾毫米的岩點上,右手緊緊抓著扣點,左手似在桌麵上移動,手指輕而慢地掠過岩壁。

隻有仔細觀察才會發現她是用指尖扣進岩點邊緣,用著指尖那一小片肌膚與岩壁摩擦生力,而且重心還隨著左腳的延伸而不斷調整。

這是一個讓所有人都為之震驚的動作。

太瘋狂了。

講解員因為難以置信,身子下意識地往後一倒,卻又不想錯過任何一點細節,迅速往前一傾,湊近直播畫麵。

現在她特彆想鑽進畫麵裡,全方位360度無死角觀察林之言到底是怎麼做到的,最好有個什麼肌肉利用活躍圖,讓她好好分析一下,這樣的平衡連她都做不出來,也從未見過有人在岩壁上做出過!

一般來說,都是穩住重心去找落手點或落腳點。

可現在,林之言卻是一邊調整重心一邊找落腳點,怎麼看都覺得不可思議,如果她是在往上看到這樣的動作,肯定會以為是網友p出來的或者是對方其實站在平地上。

她忍不住懷疑,其實對方根本沒攀爬吧,其實是這個節目在做整蠱節目,讓她一直以為對方是在攀岩。

“...太神奇了。”

導演側視了她一眼,對方專心致誌,全身心都沉浸在林之言的動作之中,完全沒有理會他的意思。

解說員連眼睛都不敢眨。

她目不轉睛地看著林之言,眼睜睜地看著這位女孩做出了讓她懷疑自己攀岩生涯的動作。

導演看得心驚肉跳,忍不住想要詢問專業人士好讓自己安心。

“林之言現在的動作——”

還沒說幾個字,講解員豎起食指噓了一聲,暗示他安靜。

導演默默閉嘴,隻能懷揣著害怕又激動的心情繼續看林之言。

為了能讓腳掛靠到岩壁,女孩在高空中將身體儘可能地延展開來,好像身體裡的骨頭都被抽走了,柔軟得不像話,腰側的肌肉都被拉到極致,若是換個場景,就算說她是在跳舞也有人相信。

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她的左腳終於夠到了岩壁邊緣,腳背壓在岩壁。

講解員瞪大眼睛,看著林之言掛完腳後,右手居然伸向了右上側,緊接著,左手也抓住了同一個點。

現在,林之言整個身子是傾斜60度角左右,但掛住岩壁的左腳、踩住支點的右腳和兩手共同掛住的點,這三者完成了一個三角形的完美構圖,幾乎接近Y字型。

這是一個怪異的、奇妙的,又漂亮得不可思議的動作。

任誰都能看出來,這動作還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為了節目而看過無數攀岩視頻的他們敢確認,就算是攀岩老手都做不出。

這是獨屬於林之言,隻有她能做出來的動作。

有這個柔韌度的,不會有她這樣猶如機器人一般的肌肉控製力,有這個控製力的,不會有攀爬數十米還能做出這個動作的體力。

彆人有長短板,而林之言是六角形戰士,竟然沒有一處是短板——至少,在他們看來是這樣的。

在一片靜謐中,有人突然感歎出聲,讓無數人認同。

“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攀岩被叫做峭壁上的芭蕾了。”

講解員在恍惚中找回自己的存在感,開始講解剛剛的動作,在論述了一些讓周圍人都覺得暈乎乎的角度分析、技術分析、模仿可能性等等,最後用一句話結尾。

“她的肌肉一定很累。”

被她這麼一說,旁人的視線也不由的落點到了林之言的肌肉曲線上,無論是手臂還是小腿,肌肉都緊繃著,線條緊實美麗,日光還為此添上了一份蜂蜜般的光澤。

她下顎線也緊繃著,汗水沿著下巴流淌到了微微凸起的喉結上邊,因為吞咽,喉結上下一動。

後邊的工人人員看著這畫麵,忍不住看直了眼,然後默默地懺悔了幾秒鐘。

這個誇張的靜態動作於林之言而言,難度也是幾乎要上天了,但它卻幫助了她成功走出剛剛的窘境,利用腳背與岩壁的摩擦力和雙腿拉開的夾牆姿勢穩定重心,將全身重量都壓在了腿上後,她終於可以“自由挑選”落手點了。

先前她是為了夠著岩壁而調整重心,現在是反過來,為了抓住更好的點,她可以移動左腳掛靠位置來轉移重心。

解說員已啞口無言。

林之言不是簡單地用雙腿支撐重心保持平衡,她居然是在用三角支點來平衡,

抓住右上方一個抓點,然後一點一點地往上抓,右腳膝蓋微微頂住岩壁後,她猛地往上一跳!

解說員在看到她竟然準確無誤地抓住了支點,激動得麵紅耳赤,脫口而出,“漂亮!!”

在眾人的驚呼聲中,林之言順利地抓住了上邊一米處的大手點!利用屈臂的力量抵消向後的動力後,竟然單純地用兩手的下壓力將飛出去的身體強行拉回來!

她漂亮地度過了這個難度高達V14的難點!

從林之言轉換思路利用岩壁開始,再到順利通過難點,整個過程其實不到二十秒的時間,這中間的嘗試調整少得令人驚歎!

原本安靜的室內在這一聲驚歎後出現此起彼伏的鼓掌聲和感歎聲,雖然他們不懂攀岩,但隻要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來林之言剛剛那一個動作堪稱神來之筆。

解說員讚歎不止,她忍不住發問。

“天啊...你們這是哪裡挖來的寶藏?她當明星真的太屈才了!”

換做彆人,可能要在這裡耗很久,指力、體力、柔韌度、核心力量缺一不可,每一個步驟的容錯率都隻有1%。

最開始的伸左腳掛住岩壁這一步足以淘汰99%的攀岩者,接下來,利用左腳轉移重心又能淘汰剩下1%中的99%...每一步,看似輕巧,實則困難重重。

下邊充當保護員的Julius已經驚呆了,她一邊放繩,一邊思考如果是她要怎麼樣才能做出這個動作。

答案是她做不出來。

這對她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她原本以為自己的動作已經夠離譜,然而林之言的動作卻告訴她還有更離奇的。

很好,接下來對方無論做出什麼動作她都不會驚奇了。

但很快,她又被打臉了。

林之言似乎是從剛剛的極限拉伸獲得了靈感,在高空中不斷做出令人匪夷所思大呼不科學的動作,但這些非常規的動作卻讓林之言更快地突破了困境。

11號點,她幾乎是橫掛著,腰部的曲線猶如一弧明月,她抬頭看著山峰,雙眼閃閃發光,讓人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凝視這抹身影。

解說員已經激動地直拍大腿,差點要扯著導演說你們真的太浪費人才了。

她怎麼也沒想到自己隻是過來賺一筆外快,居然會發現一枚滄海遺珠!

她嘖嘖稱奇,忍不住說:“你們知道攀岩也是有國家隊的嗎?”

導演有些懵:“我知道,然後呢?”

解說員若有所思,說:“我覺得林之言挺適合的...”

導演:“......?”

驚喜來得猝不及防,讓他傻了。

這位解說員可是節目組花了好大一番功夫才請過來的,銜頭多得嚇人。

國內第一位世界杯速攀冠軍,塔利亞攀岩賽冠軍,技巧賽速攀冠軍...現在42歲,卻依舊不輸其他年輕力盛的選手。

她被評為全球十大攀岩者,靈活與力量的結合幾乎讓她所向披靡,還和海洛伊絲是好友。

最重要的是,她還是國家攀岩隊的教練。

好了,現在國家隊的教練跟他說,林之言挺適合進國家隊的...這是看上的意思咯?

他看著鏡頭裡的那讓人心神不寧的強大身影,克製好自己的語氣,似不經意地說:“冒昧問一句,要怎麼樣才能進國家隊?”

陳銳托著下巴看了他一眼,沒再像剛剛那樣無視他,而是語氣溫和地開始解釋。

如果林之言真的被挖到國家隊,這裡也算是老東家了。

“攀岩和其他運動項目不太一樣,像體操那樣的項目都是從小就看好苗子,從地方體育局一層層往上送,有係統的培養機製。但攀岩大多是成年後才挑選出來的,像我就是拿到塔利亞攀岩冠軍被選中的,或者是從其他項目調選過來...平常也都是放養,然後有比賽的時候就選拔重重篩選集中訓練然後參賽。”

其實,攀岩培訓也不是沒有,很多地方隊裡都有小選手,隻是不像體操那些運動項目那麼專業,隻能占據小部分。

聽完後,導演忍不住捂住心口,其他人也都瞋目結舌,麵麵相覷。

現在他們就一個感覺——甭管林之言到底會不會被挖到國家隊,現在發生的事情就很魔幻。

拍綜藝節目拍到有人要挖角嘉賓去國家隊,這某種程度來說,還真的是節目組蹭了林之言的光。

這不就好比表演節目裡,一個隻是被請來當點評員的大導演突然點名選手讓她當電影主角,還順勢把她帶入電影圈裡讓她資源不愁嗎?不不不,這個打比方還不夠生動,顯然是請去國家隊更厲害!林之言顯然更厲害!

這事發到網上去肯定沒人信,都會覺得貼主是來騙流量的好吧!

偏偏真的發生在現實生活中了,果然戲劇來源於現實,但想到主人公是林之言,突然又覺得很合理,要是跑酷也有國家隊,他打賭肯定也有人過來挖角。

一個自由人,一個實力高強的極限運動愛好者,如果再多拿幾枚獎牌,那簡直是香餑餑。

工作人員不疑有他,篤定林之言一定能輕輕鬆鬆拿到獎牌,拿不到一定是世界的錯不是他的錯!

陳銳摸了摸下巴,喃喃自語:“像她這樣的選手肯定不會默默無聞...你們有她參加比賽的記錄嗎?”

導演心想我哪知道啊,而且林之言之前可是愛豆,要是參加了什麼比賽早就被扒出來了,但沒有...那就是之前沒參加比賽吧。

但中間一個月的解約空白期讓他不確信林之言到底有沒有,於是表麵鎮定地說:“之前不清楚,但她第一天來這就順勢參加了當地的攀岩比賽奪冠了。”

陳銳想了想,挑眉說:“歐雷拉?”

導演點頭,對她知道這比賽也不意外。

陳銳聽到這消息,看向林之言的眼神更深了。

28米,“海角”,On-sight。

林之言登上頂峰時,已經快不行了。

她渾身都在顫抖,克製自己直接趴在地上的衝動,搖搖晃晃地站直身子。

太累了,喉嚨也乾澀地要冒火。

成功的巨大喜悅是無法磨滅在這個過程的艱辛和苦楚的,所有的苦難折磨都不是輕而易舉就可以接受。

如果說一般的運動項目需要天賦和努力,那麼極限運動所需要的更多,不隻是汗水與天賦,更需要勇氣、魄力,和專注到放棄一切的熱愛。

就算是這樣,成功的幾率也低到可憐。

每一次攀爬,都是一次“朝聖”。

對於身體與精神的折磨都是一次又一次的泯滅,隻有拿出常人不曾想象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誌才能成就了這樣的偉大。

她有點精神恍惚地看著遠方的天空,雲層薄且高,蔚藍的天空清澈乾淨。

身體是熱的,心臟還在砰砰直跳。

太累了。

林之言忍不住摸了摸腹部,手指下的肌肉仿佛有生命力伴隨著呼吸而起伏,那幾個離譜的動作差點讓她腹部抽筋,現在還有點一抽一抽地疼,但隻能怪她自作孽不可活,“玩”上癮了。

渾身的疲憊怎麼也散不去,但林之言此刻的大腦特彆地活躍,她有點亢奮了。

或許,可能不是一點的程度。

過了好一會兒,林之言眼眸稍微一轉,看向了一直辛勤工作嗡嗡作響的無人機。

嘴巴抿成一條直線,緩緩地勾起嘴角,她伸出手。

手指的膠布大多已經散開,食指有幾處裂了,指腹像一個針墊,到處都是洞,四處是血。

這樣傷痕累累、血跡斑斑的手指就這樣展現在眾人眼前。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十指連心,就算沒體會過也知道這樣的傷口一定會非常痛,有人還感同身受地捂住手指,臉皮都抽了抽。

“天啊...這也太疼了吧。”

“我收回剛剛想要成為林林的話,我是當不了了。”

“這麼嚴重真的沒問題嗎?”

有人心急如焚,恨不得鑽進去握住林之言的手好好安慰一把,幫她上藥。

心疼之餘,眾人望向林之言的眼神又添了一份如同仰望高山的敬佩。

站在山峰上的女孩一句話都沒說,隻是低著頭像是在數步子,一步、兩步...

看著林之言的動作,有人覺得自己心臟有點受不住了。

她堂而皇之地坐在山峰邊緣,雙腿晃蕩在半空中。

然後曲起右腿,將臉靠在膝蓋上,目光澄澈而明亮,像友人間的親密聊天一樣,還喘著氣,卻露出笑。

“被嚇到了嗎?是不是覺得好痛?”

隔著屏幕,眾人不由自主地點頭。

“的確好痛,不過這現在成為我的勳章了,以後有人問我爬海角感覺怎麼樣,我一定會告訴她我爬到三根手指都出血了。”

導演忍不住深呼吸一口氣,很想要把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