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王忽十一年三月, 梁公彖四十大壽。
此時,距昔昊武王伐紂,肇創大昊基業已經過去整整六百九十九個年頭了。
六百九十九百年, 哪怕是鑄造最精良的銅器, 過了這麼多年也是要腐朽生鏽的,何況是一個王朝這樣的龐然大物?
在近四百年的悠長歲月裡,昊王朝已從一開始的勃勃生機漸漸變得腐敗叢生, 就像爛了根的大樹一樣,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終於有一天一隻螞蟻咬斷了那根莖的最後一層皮, 大廈忽傾──三百年前, 靈王無道,犬戎攻入昊都,殺死靈王、燒殺搶掠一空, 繼位者東遷上明,倉皇如喪家之犬。
自此, 大昊王室威信蕩然無存, 再無力轄製諸侯。
一個最好的時代, 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就此開啟。
諸侯稱霸,血腥擴張,王者至尊, 霸者至強──諸侯國內,最早稱霸的是東方大國齊國,齊景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隨後梁國後來居上, 梁文公拓地千裡、稱雄於世;接著是南蠻楚國、西狄雍國。
在經曆三百年殘酷而血腥的殺伐兼並後, 曾經兩千多個林立的諸侯國,到如今已僅剩十四個碩果, 不,是十三個──頓國已在一月前,被梁大將軍衛瑤率軍攻破,頓侯跳城自儘,頓國侯室女皆被充為官妓、宮婢,侯室子弟被化地圈押、蝸居一隅,頓國就此滅亡。
如今的十三國,自北向南數起,分彆是:召、燕、梁、雍、齊、杞、鄒、絞、滕、宋、鄭、隨、楚。
其中最強五國乃東齊、南楚、西雍、北燕、中梁。
梁國又是強中至強,打遍天下無敵手,令諸侯聞風喪膽,牢牢把持著中原霸主的地位。
哪怕是世仇雍國,在屢敗屢戰、屢戰屢敗後,也於九年前送上質子無恤,以換得苟延殘喘的機會。
還有一度和梁國南北對峙的楚國,以及第一個稱霸諸侯的齊國,都捏著鼻子承認了梁老大的地位,昊王室也賜予梁公“侯伯”的稱號。
侯伯,諸侯之長也。
如今梁公四十大壽,誰敢怠慢?
更有滅頓之戰在前,各國暗探頻出,紛紛打探這場戰爭目的、戰後情況等等,故此次來使,皆非等閒之輩,有的甚至還是係一國大政的國相。
卻沒想到梁國竟然行事如此荒唐,改換坐席順序,違背祖製──
“荒唐!荒唐!自大昊立朝以來,六百九十九個年頭,老夫還從未聽過如此聳人聽聞的事。”絞國國相燭豐臨年近花甲,遠道而來,不想遭遇這種羞辱,氣得目精上翻。
“爵位等級是武王定下的,座次順序亦是武王定下的,不知梁君可是對祖宗家法有何不滿?不知梁君可還記得自己身上流的姬姓血脈?”杞相景越年輕氣盛,接過話就不客氣地抨擊。
他們都是出自國力弱但爵位高的國家,一直以來高居上座,豈能忍氣吞聲下去,這不僅僅是一場宴會座次的問題,更是小國的尊嚴。
但也有國家持支持態度,“時移世易,古今異軌,今時往日不相同,一些習慣自然也要隨之改變。譬之遠古之民茹毛飲血,今時之人烹炊菜肴,這是同一個道理。武王在世時就多有移風易俗、創新之舉,怎麼杞相反而固步自封,此是不懂先祖精髓也,隻學形,而不學神。”
這話是鄭國大夫左逐龍說的,鄭國本身爵位卑微,但國力卻是僅居幾大國之下,自然樂意於梁公這種排位順序。更兼鄭乃梁國屬國,說出這種話,說不得是梁國授意。
殿內一片唇槍舌戰,倒也有幾片安靜的地方,比如齊國。
齊國論爵位算,乃公爵大國,座次僅居楚國之下;論綜合國力算,亦僅居南方大國楚國之下。怎麼算都是坐第二席,可謂穩坐釣魚台,儘可作壁上觀。
謝涵、玖少卿、謝澆在席上落座。謝涵是儲君,居上首;玖少卿是正使,占齊席的第二席;謝澆是副使,居末席。後方還有副席,是給各自帶的家將坐的。
謝涵身後,一左一右各站著楊明、霍無恤,後方副席坐著六個挑選後的精銳武士。
宴還未開始,席麵上隻有一壺美酒、幾個酒樽,一盤花生,一盤點心。
“宴會多在晚上,梁君這次特意把時間定在午未之交,莫非是剩出時間讓他們吵架?”霍無恤彎腰,貼在謝涵耳邊道,像是詢問,又像是譏笑,目光注視著滿殿混亂。
“梁公雄才偉略,他的意思又怎是我等能妄加揣測的呢?”謝涵淡淡道。
這官腔打的,霍無恤哼了一聲,“你就不想知道梁君這麼做的用意?”
“用意──”謝涵摩挲著酒樽壁沿,垂眸望著其內清酒。
也許本來他會好奇,可看過《江山嫵媚美人謀》,既知來年春梁公要僭越稱王,這理由就不難猜了──左不過看看各國對梁國的態度,說不得會挑幾個強烈不滿的小國殺雞儆猴,同時亦是進一步破壞舊有的禮法,為他明年稱王做個鋪墊。
霍無恤聽他拖長尾音,正豎起耳朵想聽聽對方怎麼評價,便聽人打了個拐彎──
“《昊禮》後麵幾篇便有記載到大昊分封製度:爵位分公、侯、伯、子、男,其國君領國也相應是公爵國、侯爵國、伯爵國、子爵國、男爵國。剛好,咱們現在來認一認。”
霍無恤:“……”他囔道:“常識我還是知道的。”
“知道?不見得罷。”謝涵挑了挑眉眉梢,“說來聽聽。”
霍無恤聽不得他這把人看扁的話,抬頭平視前方,條理清晰道:“現今仍存的十三國裡,公爵國有梁、齊、雍、杞,侯爵國有召、燕、隨、宋、絞,伯爵國有鄭、鄒,子爵國有滕。
至於楚國,楚國一開始是子爵國,它一度稱霸時,被稱為南方巨鱷、南天一霸,向昊王室請求加高爵位。
這很正常,事實上,一開始被封為公爵國的隻有杞國和齊國,他們的先祖是大昊兩大開國功臣。而梁、雍都是在先後稱霸時,昊王室加高它們的爵位的。這就更正常了,霸主召開諸侯會盟,如果爵位卑微,還怎麼好好主持了?
但楚國沒趕上個好時間,當時在位的是昊厲王,他不像前麵幾個天子那麼膽小懦弱,反而霸道剛烈,昊王室在他手上也有中興之勢。怎麼可能接受楚國的威逼呢?斷然拒絕了楚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