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給乙班上了一段時間的策論課後, 吳山長將章言叫到他在書院辦公歇腳的小書房裡。
吳山長先是給章言指點了文章,指出他的不足之處。
章言見識廣博,積累足夠, 典籍典故爛熟於心,對世事常有讓人耳目一新卻又切實可行的看法,常常讓吳山長對他有愛有恨。愛他才氣過人,恨他鋒芒逼人。文如其人,吳山長雖不知道章言的來曆,卻覺得這人自知自己才華之高, 但卻不能很好收斂, 策論中常透露出居高臨下之意, 給人以恃才傲物之感。
人不輕狂枉少年。
吳山長也是年輕時走過來的, 可以理解章言的心情。
他本人也是欣賞有鋒芒的人的, 但這種鋒芒,在章言這樣無依無靠, 出身貧寒的農家子身上, 並不太相宜。
若學不會藏鋒,前路必是困難重重。
恰好這次章言的文章,犯了避諱錯誤, 吳山長很好心地把章言叫過來, “罵”了一頓。
章言沒弄懂吳山長的“好心”,隻覺得吳山長這老頭子不愧是書院眾學子追捧的對象,老奸巨猾的很,憑著隻言片語就能將他的思想狀態了解四五成。
章言不是要做那個反骨之人, 隻是有時候吳山長考實務針砭時弊時, 會不自覺地會用現代的眼光去看待解決問題, 那些東西才是他骨子裡, 這次是因為避諱君主名的字沒有少寫一筆,被吳山長接替發揮了。不過側麵也說明了,他對如今世道民生確有許多不了解的地方,想法過於學院派、象牙塔了,還是要沉穩、求穩。
吳山長見章言還算虛心受教,滿意地道,“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你還年輕,有的是時間,不用著急冒頭。”
謝謝山長的厚愛,他真沒那大的政治抱負,知道都是曆史經驗總結和社會實踐出的東西。
“你夫郎送的茶喝完了。”吳山長教導完章言,語氣不自然地說道,眼球儘量不與章言對視。他和夫人都是愛茶之人,藍因炒製的野茶極對他們胃口,再珍惜著喝,也架不住兩個人消耗,很快見了底。這樣的好茶,沒嘗過就罷了。一旦嘗過,就難以放下了。
再加上章言這下子整天在他眼皮子底下晃,茶葉又是他家的,這就是在提醒他趕緊找他求茶嗎。
哼,他才不求呢。
他要這小子主動孝敬他。
章言:???。他是不是可以合理的猜測,吳山長今天這一出,指點文章是幌子,“教導”是虛張聲勢,真正的目的隻是想要茶。
想到吳山長的“前科”,章言基本上確定了。
這糟老頭子有些壞啊。
但章言能說什麼,沉默了片刻,“學生家裡還有一些,休沐日回去給山長帶來。”
吳山長對章言的“識相”是滿意的,本想說不用休沐,你夫郎日日山上,讓他捎帶上來就好了。但為了保持矜持,維護自己為人師表的臉麵,這話就沒有說出口。隻是滿不在乎地道,“中秋那日,寒見寺的苦荼大師舉辦一個私人的秋日茶會,到時雲州府愛茶如命的人都會前來,你和你夫郎可跟我前去。”
章言沒有想到還有這樣的意外之喜,替藍因向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