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第一百四十三章(1 / 1)

一番寒暄之後,黎東生向為首的兩位紡織工業局的領導,介紹愛立道:“這是我們目前多刺輥試製小組的成員,沈愛立同誌,不瞞你們說,這可是梅同誌要我去信到漢城那邊抽調過來的。”

說著,還不忘看了眼左邊一位穿著中山裝的男同誌。

京市紡織工業局的錢副局長,敏銳地捕捉到了黎東生的視線,心裡微微琢磨了下,黎東生家裡兄長也是部隊裡的,認識謝鏡清並不奇怪,也不知謝鏡清有沒有提前和這邊打招呼,彆回頭這邊還說漏了嘴。

不動聲色地上前一步,擋住了黎東生的視線,笑著和沈愛立握手道:“沈同誌這麼年輕,前途不可限量啊!”

青市這邊的李局長也笑道:“這次的多刺輥試製小組,一開始啟動的時候,我們就聽說有兩個外部的名額,我們單位的年輕同誌們可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最後聽說從漢城調過來了一位,大家夥都好奇著呢,今個可算見到了。”

名額競爭激烈的事,沈愛立從徐春風那裡,已然了解了一部分,此時聽李局長提,才知道原來不僅是程攸寧,這邊也有很多人惦記著。感覺自己能脫穎而出,真是撞大運。

淺笑道:“各位領導過譽了,是我們主任愛護後輩,和彆人談起來,總說我們的好。我們主任說,我們能夠聚在青市棉紡廠搞試製,還要感謝青市紡織工業局和京市紡織工業局對我們的大力支持,給我們提供了強有力的後勤保障,這次能夠跟著黎主任接待李局長、錢局長和各位同行們,我深感榮幸,也請大家在接下來的參觀活動中,不吝指教。”

麵前的姑娘眉眼恬靜,麵色紅潤,穿著得體、大方,毛衣針織外套還襯得人有幾分溫柔、嫻靜,與梅子湘同誌給人的鋒芒畢露感不同,她像是一個極普通的姑娘。

言談舉止自信沉穩,顯然是對自己領域內的工作,成竹在胸。同時,又不乏謙和有禮,整個人看起來進退有度,行事有分寸。

謝鏡清想不到,自己和長女的見麵,會以這樣的方式,完全作為一個旁觀者,看著她遊刃有餘地和自己專業領域內的領導交談。

而他,甚至不能表達一句作為父親的讚賞和欣喜。

黎東生笑道:“各位領導請進,這次由愛立同誌給大家介紹介紹,目前我們項目的進度。這位雖然是我們研究團隊的新人,在這次的試製小組中,可是起著主力的作用。我特地讓她抽出半天的時間,來給領導們彙報我們的工作。”

錢局長笑道:“是我們叨擾了,打擾了你們的進度。”

黎東生笑道:“彙報工作,也是我們工作的一部分,錢局長可是客氣了啊!”

沈愛立昨晚就做了一些準備,帶著一群人往他們試製車間的路上,就先介紹了高速梳棉機研發團隊的曆史沿革,等到了車間,沈愛立指著機器給他們看,指出具體的改製,從平行雙刺輥講到大小雙刺輥。

她記著李婧文的話,將介紹的重點落在車間反饋出來的效果上,著重介紹了改製以後的優點。

然後又介紹了目前她們正在嘗試的其他幾個方案,最後和大家道:“我們主任說,我們當前的首要目標就是早些完成試製任務,如果各位同行對我們的方案有什麼意見和建議,也懇請大家不吝賜教,給我們一個學習的機會。”

短短一個小時,沈愛立提起多刺輥梳棉機的侃侃而談、遊刃有餘,大家都看在眼裡,顯然先前黎東生同誌對她的褒獎,並不完全是出於對小輩的愛護,而是有幾分肺腑之言在裡頭的。

黎東生笑道:“怎麼樣?我們的愛立同誌講解的內容,大家是否還滿意?愛立剛剛說了我想說的話,大家要是有什麼意見或想法,還請積極和我們聯係,我們現在就想著能夠集思廣益,早些完成組織交給我們的任務,在華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上,能夠奉獻一兩塊磚瓦。”

李局長笑道:“一定,一定,就是這梳棉機一塊拔尖的人才,可都給你們收羅來了,我們這些人就是來觀摩觀摩,來學習學習的。你彆說,我剛剛聽沈同誌介紹,你們現在有三種方案在並行研究,你們這兒真是搞得熱火朝天的,這個項目才啟動不過兩個月,你們的進度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讓我這脫離技術崗幾年的人,都有些心潮澎湃。”

錢局長望著李局長,有幾分羨慕地道:“當初你們青市把梅子湘同誌的團隊爭取過來,可真是再正確不過的決定,現在他們一有新的產品,第一時間就在你們這試製,可把我們眼饞的。”

李局長搖搖頭,“你們就是不厚道,我們這還沒高興幾年呢,這眼看著,人又要被你們搶走。”

錢局長立即哈哈笑,“這事我們可是和梅子湘同誌磨了許久,他們在你們這,待得時間可夠長的,也該挪挪地了,就比如說東生,家在京市,可是連春節都很難回家的,我們也體諒體諒人家的不容易,是不是?”

中間又有其他的一些隨行同誌出來打圓場,氣氛一時比較熱鬨。

黎東生又帶大家參觀了其他的車間,然後請大家去食堂包廂吃飯。

沈愛立的講解任務完成,到這時候,人也稍微放鬆了一點,躲在角落裡,端了一杯熱茶喝了兩口,潤下嗓子。

百無聊賴中,忽然發現,京市那邊紡織工業局的隨行人員之中,有一位年約五十的老同誌,好像時不時就盯著她看,她每每看過去,人家還很客氣地和她點頭致意,心裡不禁都有些奇怪,總不會是她臉上沾了什麼東西吧?

等到了包廂裡,愛立跟著服務員一起給大家上茶,到了那位老同誌跟前,愛立忍不住笑問道:“您是不是覺得我麵熟啊?我看您上午經常盯著我看。”這話說的直白,謝鏡清倒不好不接話。

麵前的女孩子,和她母親年輕時有七八分相似,謝鏡清恍惚從她臉上,看到了二十多年前,自己在蓉城的那段日子。

他不過才二十八歲,和沈玉蘭在抗日救療隊中相識,一路互幫互助,漸生情愫,他知道她前頭有一子,彼時並不將這事放在心上,熱戀中的人,總是懷著一腔熱血,以為所有的世俗的羈絆,都不算什麼。

直到老家那邊,父母派了人過來,他才意識到,就是這些世俗的偏見,有可能成為他人生路上,某一段的攔路虎。

他告訴玉蘭,他去去就回,最多兩三個月,一定會到蓉城來和她團聚。

玉蘭當時沒說什麼,一如往常地給他收拾行李。卻沒想,當時她已經懷有身孕。即使現在想起這一段,謝鏡清心裡都不由萬分愧疚。

一晃二十五年過去,他們的女兒已然是能獨當一麵的女同誌了。

謝鏡清將思緒從往事中抽出,微咳了一聲,情緒複雜地看著她,溫聲回道:“是,你和,”忙改口道:“沈同誌很像我一位故友,所以冒昧多看了兩眼,還請勿怪。”

沈愛立搖頭道:“沒事,不知道您怎麼稱呼?”這種和誰誰長得像的情況,也是常見的,沈愛立並不以為意,見兩位局長正由黎主任接待,她就乾脆坐下來,和這位老同誌攀談了起來。

謝鏡清瞬時卡殼,愣了一下,才道:“我姓嚴,單名一個城字。”

沈愛立又接著問道:“您是一直在京市嗎?”

“年輕時候去過申城、延慶,後來就一直在京市。”他漏掉了蓉城,怕她察覺出來不對來。

沈愛立笑道:“我還沒去過延慶,上次去參加紡織技術交流大會,到的申城,那邊可真是繁華,不瞞你說,我頭一回見到扶梯呢,聽說在民國時期就有了。”

謝鏡清見她這樣活潑,微微笑道:“是,申城在民國時期,就有不夜城的稱呼,我年輕時候在那邊讀的書,當時的青年,都向往去申城見識見識。”

沈愛立接道:“是,我媽媽也在那邊讀的書,說申城那時候新思想新思潮的,對她影響很深。”

謝鏡清沒有接話,眸子微微垂了下來。玉蘭也和他說過這話,說他們都是接受了新思想的,倒不必拘於俗套,搞什麼媒妁之言,當時他們隻請了相熟的朋友,來家裡吃了一餐飯,就宣告他們正式在一起了。

這邊沈愛立自顧自地道:“當時貴單位的蔣帆和謝微蘭同誌也在,我們還見過幾麵,您都認識吧?”

她提謝微蘭,謝鏡清麵上一時有幾分不自在,半晌才道:“謝微蘭同誌已經離開了我們單位,聽說去了申城。”

沈愛立當不知道地“哦”了一聲,笑道:“這樣啊,申城是個好地方,南方的氣候也濕潤一點,不比北方的乾燥,謝同誌應該會喜歡。”

正聊著,錢局長忽過來道:“沈同誌,我聽你們說申城,我忽然想起來,你先前是不是去申城,參加過上次的紡織工業技術交流大會?”

沈愛立笑道:“是,我就是在那裡,認識了我們主任,才有機會從漢城調到這邊來。”

錢局長點點頭,那一場交流大會尚未結束,主辦方就給他們單位寄去了兩份公函,其中一份是關於謝微蘭剽竊提案的事,一份都是蔣帆言語侮辱、毀謗女同誌,另外他們還收到了華南工業局寄去的公函,也是對蔣帆的追責。

他們無可奈何,讓蔣帆寫了檢討,並罰他三年內不能升職加薪。

他記得那女同誌好像就叫沈愛立。

&nbs-->>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