晌午,吳蔚讓夥計們把送給李大姐一家的糧食,蔬菜,豬肉、裝到了馬車上,張水生也回來了,帶回來一千五百文串好的銅錢交給吳蔚。
張水生高興地說道:“我就知道這倆小子肯定能行,狗子認乾,能吃苦,栓子腿腳勤快,又會說話,這倆人搭在一起,沒有不成的事兒!”
吳蔚將銅板放到了馬車裡,讓柳翠微收好,說道:“這些都是狗子和栓子要捎回去的?”
“嗯,裡麵有狗子的一千文,栓子的是五百文,他倆擔心銀子在村子裡不好花,還專門給換成了銅板。這才多久啊,他們倆就賺到銀子了,今後隻要勤儉點兒,一定能在泰州城安家。”
張尺和栓子能賺到銀子在吳蔚的意料之中,畢竟這大半年的活都是吳蔚安排好的,吳蔚還是開心,說道:“他們家人收到這些銅板,也能放心了。狗子的家裡隻有一位寡母,栓子家連祖田都賣了,還不知要靠什麼吃飯呢。”
“栓子家的事兒你就不用擔心了,我爹把我家裡的地都包給了栓子一家,秋收時對半分,這樣一來也算是幫了我家大忙了,我正愁著家裡的田地沒人種呢。”
“那就好,如此栓子家再堅持小半年就有糧食了,二姐夫你有沒有什麼東西想捎回去,我給你帶上。”
張水生轉身進了榨油坊,提著兩壺油交給吳蔚,說道:“給栓子和狗子家一人送一壺油吧。”
“好嘞。”
吳蔚將所有的東西都裝好,這次柳翠微並沒有坐到馬車裡,而是坐在了吳蔚的身邊,天氣漸暖,路邊的野花都開了,沿途欣賞欣賞風景。
……
二人一路走走停停,遇到成片的野花時,吳蔚會將馬車停住,跳下去摘幾朵小花,遞給柳翠微讓她編成花環。
柳翠微不僅繡工出色,編織,梳頭的手藝也很好,不一會兒的功夫便給吳蔚編好了花環,戴到吳蔚的頭上。
吳蔚美了一會兒,又把花環摘下來,戴到柳翠微的頭上。
二人回到張家村的時候,天都快黑了,去李大姐家吃過晚飯,把物資留下,馬車也暫時停在李大姐家的院子裡,決定明日一早再給張尺和栓子家送東西。
翌日清晨,吳蔚和柳翠微一同去了張尺家和栓子家,把銅板和菜籽油送了過去,兩家千恩萬謝,無以表達對吳蔚的謝意,均要留吳蔚和柳翠微在家吃飯,張尺的母親還抱著銅板哭了,拉著柳翠微的手傾訴昔日的苦。
吳蔚知道這倆家並不富裕,自己若是答應留下來吃飯,勢必會給他們的生活造成負擔,便謊稱還有要事,必須要走。
兩家人見吳蔚說的誠懇,也不好再留,不約而同地各自裝了一袋子自家曬的乾貨,蘿卜乾條,地瓜乾之類的。
盛情難卻,吳蔚隻好收了,想著帶回去讓張水生給狗子和栓子送過去,也算是增添幾分家的味道。
還有明日一天的時間,吳蔚也不著急取出卷宗,和柳翠微一起清點好山洞裡的冰塊後,駕著馬車走了幾家市集,分
彆和幾個酒樓談成了冰塊的生意。
今年的行情果然不如去年,
去年百味樓自己挖了冰窖,
囤積了大量的冰塊,但念在一直以來的情分,還是願意以一百文錢一塊的價格收購吳蔚的冰塊。
不過不能和去年一樣吳蔚有多少他們就收多少,而是要等到百味樓自己囤積的冰塊都賣完,再來買吳蔚的冰塊。
剩下幾家酒樓去年就聽說百味樓賣冰碗的事兒,要麼同樣自己挖了地窖囤了冰,要麼就是已經從彆的村民手上訂了冰塊。
吳蔚不得不發揮自己的談判才能,以“雞蛋不能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為論題,成功說服三家酒樓,按照七十文錢一塊的價格,分彆從吳蔚這裡進購五十到一百塊不等的冰。
回到張家村,吳蔚將與幾家酒樓簽訂的文書交給李大姐,讓她家的大丫和二丫負責這件事。
大丫和二丫識數又認字,這點小事她們應付得來。
……
當天傍晚,吳蔚和柳翠微一起上了後山,找到樹洞,把卷宗從裡麵挖了出來。
吳蔚的保護措施做得很好,隻有最外層的油布紙出現了破損,裡麵都完好無損。
當夜,二人摟著卷宗包睡了一覺,第二天天剛亮,便出發回泰州了。
……
與東方瑞約定好的那天夜裡,待到前院熄了燈,吳蔚囑咐了柳翠微幾句,懷揣著卷宗出了側門。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