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接連數日,吳蔚都沒有安歇下來過。
先是到清河縣去延期遷令,並把水車和清水過濾裝置的圖紙給了張成一份,隨後去泰州將糧食過稱,入庫,造冊,並修書一封交給當鋪老板,請他將信轉交給高寧雪。
信中:吳蔚彙報了此次所得,以及近來清河縣和清廬縣的旱情,在信的末尾,吳蔚婉轉地問了一句,倉實縣外的礦山是何人開采?請高寧雪幫忙查查,數量如此龐大的硝石,流入何方?
並且隨信附上了水車圖紙和濾水裝置圖紙,以備不時之需。
至於東方瑞……吳蔚沒敢提起,也沒有詢問,一轉眼東方瑞已經消失了數月,在朝廷全境通緝的情況下還杳無音訊,吳蔚想……大概是凶多吉少了。
想到這裡,吳蔚的心裡很難受,那位“洞若觀火,執法如山”的女子,那個畫本中的傳奇人物,梁朝前朝唯一一位女官,就這樣死的不明不白。
吳蔚想偷偷給東方瑞立個衣冠塚,可心中卻依舊燃燒著一個不能示人的小火苗,希望東方瑞還活著。
米莊開業的事宜,吳蔚實在不得空,便讓繡娘以東家的身份出麵,據說開業那日非常熱鬨,泰州城內毗鄰商鋪的老板紛紛前來賀喜,張水生還宴請了一些張家的宗親,張家村在泰州當石匠和廚娘的鄉親們也都去捧了場。
柳老夫人和兩個女兒商議後決定:以她的名義下了幾張帖子,將從前和柳家來往還算不錯的宗親也請來了,一共有幾十號人。
兩間鋪子都是臨街商鋪,沒有場地辦流水席,吳蔚建議包下一件酒樓,將所有的賓客全部請了過去,宴席上柳老夫人當著柳氏宗親的麵,宣布了柳家兩位姑娘的新名字:柳二娘子今後就叫:翠華,繡娘今後的名字就叫:翠微。
背誦數日,柳老夫人總算是把吳蔚交給她的說辭當場背誦了下來,席上不乏讀過書的人,聽到二女名字的含義後,忍不住喝彩。
其他不明就裡的人,也都跟著鼓掌。
柳老夫人這輩子都沒這麼風光過,一張飽經風霜的臉上染上了朵朵紅暈,坐下後拉著張老夫人連喝兩杯才壓下身上的顫抖。
而吳蔚呢……則是帶著從倉實縣買回來的特產,去了一趟張家村村長的家。
吳蔚作為“半山腰吳家”的戶主,聲名遠揚,村長看到吳蔚也是笑眯眯的,特意叫來自己的女兒給吳蔚奉茶。
“村長,晚輩今日來找您,一是感謝村長當初收留我和繡娘,準許我們在張家村這個風水寶地落戶。”
村長笑著捋了捋胡須,說道:“柳家和張家是姻親,水生是我看著長大的好兒郎,雖然不同姓,卻也是一家人,姑娘不必見外。”
“不管怎麼說,還是要謝謝您,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和繡娘也忘不了村長您的大恩大德。”
村長被吳蔚逗的哈哈大笑,吳蔚趁機說道:“村長,晚輩還有幾件事,想向您稟報,請村長定奪。”
“嗯,你說吧。”
“村
長,今年的收成……我想您心裡已經有數了,雖然新皇登基減免了賦稅,可是鄉親們還是要吃飯的,今年的糧食欠收,隻能等明年的秋收了,往後一整年的時間鄉親們就要靠各家的餘糧過日子了。咱們村裡是塊寶地,鄉親們呢也都勤儉,我相信家家都是有餘糧的,不過我還是建議咱們村裡囤點公糧,說句萬不該講的話,明年是什麼情況還不知道,趁著現在外麵風調雨順,將各家各戶的閒錢兒集中一下,記上每一戶出了多少,由村裡統一到倉實縣去采購糧食,大宗的糧食采購會比散買便宜許多,品質也有保證。”
村長看著吳蔚,並未言語,吳蔚起身朝著村長深深地鞠了一躬,說道:“村長,晚輩一片肺腑之言,絕無半點私心,糧食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物資,即便咱們集體采買卻沒用上,也可以按照賬目將糧食退給每家每戶,咱們是大宗采買,到鄉親們手裡以後他們就算拿去米莊賣了,也不會虧太多,萬一要是用上了,能救命啊!”
村長點了點頭,暗道:難得吳蔚一個外姓人能想到這一步。
“你說的不錯,不過這件事我還得和裡正還有村裡的耆老們商量一下,你還有什麼想說的,一並說出來吧。”
吳蔚從懷中掏出一遝圖紙,雙手捧著遞給了村長,說道:“請您先看看這個。”
村長打開一看,裡麵是木工圖紙,每一步都畫的很細致,翻到最後一頁成品是一輛車,卻並不能坐人。
另外一份圖紙畫的好像是一個木桶的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