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繡娘的遭遇,得益於柳二娘子的人脈活絡,張家村裡與張水生家交好的村民們多少都知道一些,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張水生直接了當地說道:“哎,都說這覆水難收,你說我那小妻妹已經確實被分家出來了,這半年日子過得苦極了,多虧遇到了貴人相助才有了那麼一點兒銀錢,買了這樣一塊地方安家,我那大姨姐一家又突然變卦,說什麼也不放人,沒辦法啊……我和她二姐商量,就暫時以我們家的名義給三娘安置個住處,後麵的事兒再慢慢談吧。”

畢竟是自己的嶽丈家,張水生的話沒有說的太難聽,但是也算是告訴了張家村的人,這房子和地都是人家繡娘自己花錢買的,隻是暫且放到自己的名下,早晚有一天要歸還回去的。

聽到張水生如是說,在場的張家村人表情各異,他們都是清廬縣土生土長的良民,對小槐村的民風多少知道一些,張家村曾有祖訓同姓同村不通婚,所以張家村的男子多從外村娶妻回家,卻少有和小槐村結親的,當初張水生要娶柳二娘子的時候,村裡不少人都還勸過,好在柳二娘子是個好樣的,嫁過來之後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品行。

眾人雖然沒說什麼,卻也知道這柳家大姐和柳家三妹的仗,日後還有得打呢!

張水生見目的已經達到便沒有深說,組織大家將建房子的材料分門彆類放在最佳位置又說了幾句客氣話,便讓眾人散了。

接下來的日子,這原本寂靜的半山腰那可真叫一個熱鬨,隻見八個精壯的男子喊著嘹亮整齊的號子在半山腰上夯地基,整整夯了三日,不僅砸出了地基,還預留出了地窖的位置,順便把整個空地都給找平了,這樣建起房子來根基才牢固。

午後,繡娘拎著水壺,吳蔚背著一竹筐的吃食來到了空地上。

“二姐夫,開飯了。”繡娘低聲道。

不用張水生喊人,累了一上午的眾人早已說說笑笑地圍了上來。

這三日的午飯都是吳蔚借著張家的爐灶供的,食材是吳蔚自掏腰包買的,每一道菜也都是吳蔚親手做的,第一天是淨白的乾飯,配上蒜苗炒臘肉,溜白菜,土豆燴茄子,第二天是肉臊子手擀麵,隻略微加了一點點粗糧增加嚼勁,肉臊子更是管夠,第三日吃的是蛋炒飯加了不知多少個雞蛋還有臘肉丁,配上柳二娘子親手醃的醬菜,那叫一個香!

三日下來這些人對吳蔚的印象非常好,如此識大體,不計較的姑娘,誰能不喜歡呢?

再加上吳蔚性格爽朗,不矯揉造作,沒費多大功夫就和眾人打成一片了,繡娘也在吳蔚的帶領下偶爾與眾人玩笑幾句,雖說都是粗獷的莊稼人,但這些人在對待兩位女子時很有分寸。

“幾位大哥,開飯咯!”吳蔚將竹筐放在木樁上,其中一人嗅了嗅,說道:“真香,是不是蒸白麵饅頭了?”

吳蔚笑道:“二牛,這鼻子可真靈,可不就是白麵饅頭麼。”

隻見吳蔚先從竹筐裡拿出一個砂鍋放在木樁上,又取出一個罐子放

在一旁,剩下的半筐都是潔白無瑕的白麵饅頭,吳蔚掀開砂鍋裡麵赫然是濃油赤醬,滿滿帶尖兒的紅燒肉,少說也有五斤以上了。

“嗬,吳姑娘實在是太客氣了,今天又吃這麼好的。”

繡娘說道:“饅頭是張嬸兒蒸的,紅燒肉是蔚蔚親手做的,還加了十六個煮雞蛋一起燉了快一個時辰呢,還有醬菜。”

另一人抓了兩個饅頭,咬了一口說道:“雖然嫂子醃的醬菜味道極好,可有紅燒肉吃,誰還稀罕醬菜啊。”

隨著一陣哄笑,眾人都取了饅頭,開吃了。

繡娘和吳蔚給眾人分發了碗筷,繡娘提壺給眾人倒水,水的溫度正好,吳蔚則盤膝坐到了張水生身邊和眾人聊天。

吳蔚的手藝得到了一眾好評,又有人說道:“今兒出門,我娘問我怎麼胖了,說我不是出門乾活去了,怎麼還吃胖了。”

“哈哈哈哈。”

二牛說道:“吳姑娘,我們和水生哥都是多年的老鄰居了,從小一起活泥的情分,你真不用這麼客氣,頓頓精米白麵的,弄得我們都不好意思了。”

“就是,建房子又不是什麼重活,隨便吃一口就行了。”

吳蔚笑了笑,說道:“我主要是負責做飯,其實還是繡娘……她說從未見過像大家這樣熱心腸的人,她一個弱女子沒什麼能回報給大家的,隻能在吃食上找補找補了,你們要謝就謝繡娘吧。”

繡娘的臉有些紅,淺淺行了一禮說道:“建房子是人生大事兒,等房子建成我也是張家村的人了,沒什麼能回報大家的……我的女紅尚且拿得出手,今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