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抽煙是在六年前,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深夜從補習班回來一看,雙親外出不在,桌上擺著父親的SalemLight。並非從以前就一直想抽抽看,或者是好奇它是什麼味道,隻是當下沒有其他事,我便點著了香煙。我一直以為一定會嗆著。但意外的是,我的身體毫無抵抗地接受了。沒有什麼特彆的感動,隻是覺得:哦,原來是這樣啊。那天晚上我把煙蒂丟進飲料空罐裡,看了漫畫之後睡了。為了讓房間裡殘留的煙味散去,我把窗戶打開了。我從以前就上補習班,補書法或算盤之類的。但是一直持續到高中的,隻有抽煙而已。當然,像我這樣的普通高中生,在教室裡抽煙是違反校規的,因此平常我都在廁所的馬桶間裡抽。而那個廁所的馬桶間,正是事件起始的地點。說起來,我上高中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更好、更安全的抽煙地點。我想在儘可能沒有人會來的廁所裡,悠閒地抽煙。結果,被我認定為最佳選擇的抽煙地點,是劍道場後麵的男生廁所。它位於校園的角落,沒有什麼人會經過。除了劍道社之外,棒球社、橄欖球社的社辦也在附近,卻從來沒看過有人出入這間廁所。這間廁所是為了運動社團而設置的,但是最近剛蓋好的第二體育館的廁所離操場比較近,所以幾乎所有的運動社團成員都跑去那邊了。可能是因為沒有什麼人使用吧,廁所裡很乾淨。馬桶間隻有一間,牆上的磁磚綻放出潔白的光澤。那個時候,馬桶間的牆壁上還沒有半點塗鴉。以學校的廁所來說,這是件相當稀奇的事。我初中的廁所裡到處都是塗鴉。連著幾天,我在那裡的馬桶間裡抽煙。嗯,感覺蠻愜意的。所以我決定把這個廁所當成我的窩。不久後,就在我升上二年級的那個秋天,我所熟悉的那間廁所發生了一件事。“不可塗鴉”馬桶間牆上的磁磚被寫上了這樣的塗鴉。一塊磁磚約是手掌大小,這句話工整地排列在裡頭。簡直就像張賀年卡一樣。內容也很奇怪。明明叫人家不可塗鴉,它自己本身卻是個塗鴉。前天舉行全校集會時,校舍的塗鴉問題曾被提出,所以才會有人想到要寫這樣的塗鴉吧。快考試了,我一手拿著英文單詞卡,一手拿著香煙,想著這樣的事。隔天早上,這次換成彆人在磁磚上塗鴉了。用簽字筆寫在“不可塗鴉”的旁邊。“雖然不曉得是誰寫的,不過塗鴉的不就是你自己嗎?”“ K.E”和我想的一樣。K.E.這家夥用塗鴉說出了我的心聲。K.E.好像是他的筆名。一直以來,我以為來這間廁所的隻有我一個人,因為不管什麼時候來都沒有人,除了我之外實在不像有人出入。不過,看樣子似乎是有其他使用者。入學至今,我第一次在廁所裡感覺到他人的氣息。然而,同一天的黃昏,我再次走進廁所一看,又增加了兩個塗鴉。“雖然無聊,不過我喜歡這種塗鴉。尤其是全文都是片假名(是日語中表音符號(音節文字)的一種。與平假名、萬葉假名一起合稱假名。),不錯。”“ 2C金發”“我覺得最好不要再繼續增加學校建築物上的塗鴉了。”“ V3”都是用簽字筆寫上去的。2C金發跟V3,好奇怪的名字。潔白乾淨的廁九九藏書網所牆壁上,四個塗鴉顯得格外醒目。白色的磁磚與黑色的文字形成對比。我帶著數學題庫跟香煙,正巧口袋裡裝著簽字筆。所以,我抱著玩笑的心情寫下了塗鴉。“你們到底是什麼人?”“ G.U.”G.U.是我名字的首字母。這種事我並不討厭。隔天早上,我拿著罐裝咖啡跟香煙走進廁所一看,“不可塗鴉”的塗鴉已經被擦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塗鴉。“我誰都不是”“我是任何人亦非任何人”“無所不在”這似乎是對我的塗鴉的回應。另外,2C金發跟K.E.的塗鴉也更新了。“像這樣用塗鴉回應不曉得是誰的塗鴉雖然蠻怪的,不過是誰都無所謂啦。”“ 2C金發”““我誰都不是”?”“沒想到我們學校裡會有學生講這種話。能認識你真是榮幸呀。”“ K.E.”2C金發的塗鴉是回應我,但是K.E.的塗鴉是給“誰都不是”的留言。就這樣,我跟寫片假名的家夥,還有K.E.、2C金發和V3湊在一起了。總共五個人。寫在磁磚上的簽字筆塗鴉能用廁紙輕易地擦掉,因此可以擦掉舊的塗鴉,寫上新的塗鴉。從此之後,一天或半天之間,塗鴉就會更換成新的,我在廁所裡抽煙時不再無聊。雖然知道除了自己以外至少還有四個人出入這間廁所,但我一次也沒有撞見過他們那樣的人。“考卷發回來了。又變得更加笨了。”“ 2C金發”“下次要笨益求笨啊。”“ G.U.”他們的塗鴉多半是發發牢騷、近況報告或學校的八卦,但即使如此還是相當有趣。連彼此的長相和本名都不曉得,卻能夠相互提出意見,這樣的狀況十分有意思。正因為不用表明本名,什麼事都可以寫。“數學考試,前川出的問題太陰險了。”“ G.U.”前川是數學老師,我們班的課是他負責的。他是個認真的年輕老師,但頂著一頭亂蓬蓬的頭發,不受學生歡迎。“真田老師好像對後藤老師示愛了。話說,真田老師開了一部紅色的新車。好像是外國車吧。”“ K.E.”“那個可惡的女人殺手!”“ 2C金發。”漸漸地,廁所的牆壁成了五個人的留言板。“我在便利商店看到2年D班的宮下。名不虛傳,超可愛的。她在買果汁的說。”“ 2C金發”“說到果汁,教室離自動販賣機太遠了。要是每個教室都有一台就好了!”“ K.E.”“那樣的話,空罐又會增加了。每分每秒都有人在亂丟空罐。”“ V3”那個“誰都不是”發言的次數極少。“V3同學說得好”儘管如此,片假名的字體卻有著壓倒性的存在感。細小而顯眼的文字帶來一股異樣的氛圍。然後到了二月底。三年級畢業兩周前的周一。“這個學校空罐太多了”牆上留下了這段留言。我心想:真是個怪胎。這個學校空罐太多了?怪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