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總理在二屆四次全國人大會上(1963年)向世界莊嚴宣布: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將一去不複返。而作為發現大慶油田的主要組織者與領導者的黃汲清,此時連話都不敢說,其實是不能說。在二十世紀的中國科學史上,真正稱得上使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輸送了源源不斷血液的大慶油田,它一直以驕傲和響亮的名字,在世間光耀了整整三十五個年頭。然而,那個真正用自己的科學理論和親手在鬆遼盆地布下那決定性的普査與勘探鑽井任務的科學大師,卻被曆史與人為的因素而淹沒了三十五年,直到臨終前的八十天,他才被中外新聞界和科技界,將那頂中國石油之父的桂冠戴在了頭上。1995年1月12日,當他與兩彈之父錢學森、王淦昌和光學大師王大珩一起,從李鵬總理手中接過那份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證書和一百萬港幣獎金時,我正在與新聞界和文學界的朋友開一個會,當時有好幾個人聽說我與大師是在同一個部門,便驚詫而好竒地問我那第一個上台領獎的瘦老頭是乾什麼的。我如實回答:“他是大慶油田的主要發現者。”“他?不對吧!是李四光發現的嘛!”朋友們都這樣衝著我說。當時我沒有反駁,因為關於這件事要講的話太多太多了。用一句話或一個簡單的結論來推倒在人們心目中樹立了幾十年的一座豐碑是很不容易的。也許就是在那一瞬間,我發誓要把新中國科學史上一次曠日持久的,也是最大的一次名利之爭的內幕和盤托出,讓人們了解誰是大慶油田的真正發現者和頭號功臣!曆史已被扭曲了三十多年,現在該到還其本來麵目的時候了。都說名利場上的紛爭,充滿了險惡與你死我活的殘酷。那麼,在中國科技界的最高層是否也概莫能外的驚心動魄呢?通過大師的助手,我與他相約在1995年的春暖花開季節,就此話題進行長談。可是就在我擁抱春風,期待去揭示一代科學大師們麵對名利所表現出種種人生世態時,91歲高齡的中共優秀黨員,我國一代科學宗師,著名地質學家黃汲清院士,於1995年3月22日21時55分猝然與世長辭。大師給我留下了一個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而今,痛彆這位仙逝的大師,我隻九-九-藏-書-網得去尋求那沉重的曆史並與之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