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青蓮印(1 / 1)

主神逍遙 神秘道人 1012 字 21天前

三日後!鄴城,周園!楊啟峰他詳細的看著手中這一封密信,上麵把信都這一座州城最近一係列的變化都記載其上,這麼大的事情處於密謀階段還可隱藏,但當真要有心去查,以周家的能耐豈能發現不了。“果然是袁家牽線搭橋,唯有盤踞信都這州城的袁家才有這樣的實力。”楊啟峰放下州城中傳來的迷信,他冷冷的講述道。“這袁家為了謀求王氏女,真是煞費苦心,推動此事付出的代價可是不小,特彆是能夠讓我們無法洞察消息,一定是動用了某種特殊手段。”楊啟峰他曉得,外人可能無消息傳回,但周家在州城做官的族人,也不可能無半分消息,這麼大的事情就像是充耳不聞一樣,這很不可思議,但偏偏在《仙道》世界就能夠發生。因為這一方世界道法顯聖,袁家動用了某種特殊手段,最典型的就是此事動用了家族大運,耗費家族氣運一舉推動此事。“這是袁家的道器青蓮印的功效。”三祖在一旁講述道,這一位周家最大的底蘊,如今頻頻現身於周園之中,不複以往高冷常年閉關。這最為正常,周家正在謀劃大事,作為周家的定海神針,豈能就在需要戰鬥的時候露臉,那是打手該乾的事情。三祖他可不是楊啟峰和周方博,他曉得很多連周方博都不知道的內幕,他對周方博還有楊啟峰開口解釋起來道:“青蓮印乃下品道器。”“此乃袁家立家之本,傳自上古時的青蓮宗,不過自天帝轉世,革新天下,蕩平天下宗門,科舉取士逐漸取代師徒私受,宗門逐漸消亡,如今早就完全消散。”“這一枚青蓮印我有幸見過一麵,論起品質還勝過我周家道閣一籌,畢竟我周家道閣雖入道器之列,卻是上古道門真武宗擺放經書之地。”一個乃是專門煉製出來用於戰鬥搏殺,另外一位純粹就是擺放東西的,二者不可同日而語,但也體現出了上古道門真武宗的強大,連擺放東西都要用道器,這真武宗至少具備一名真君。“青蓮印能夠用來鎮壓氣數和屏蔽感知,這是兩種被探知的能耐,其他卻是未知,袁家自先秦末年就是冀州名門,青蓮印動用的機會甚少。”“怎麼屏蔽?無緣無故讓人遺忘掉某事?”“這並不可能,隻能夠讓人下意識的去忽略。”三祖微微搖頭,他把自己對青蓮印的情況講解說道:“此次事件我們反應不及時,也是因為和州城信都太遠,青蓮印隻需要屏蔽掉一些人,不讓消息外泄,我們不能第一時間掌握消息,這才讓青蓮印成功。”“不然屏蔽一州,這是絕品道器才具備的能力。”楊啟峰領悟三祖意思,心中一定,隻要這青蓮印不能屏蔽一州,就沒有什麼可怕的,這一次隻是借助著鄴城和信都相距甚遠,直接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而已。氣運這東西,玄之又玄,根本沒有講理的地方,隻要袁家針對周家,以袁家大運和道器相助,暫時的屏蔽忽略掉此事並不是辦不到。而這屏蔽的能力,說強則強,說弱則弱,和他當初看不|穿火生土一樣,這就是大漢氣運迷惑屏蔽的結果,這青蓮印隻是弱化版。不過憑此這青蓮印也是一件寶物,能夠鎮壓氣數,怪不得這袁家曆經兩朝不倒。“袁家這一手看似陰狠,他想要殘廢魏郡,斷我周家後路,實則乃是一次良機。”楊啟峰這幾日功夫,他已經把此事看的透徹了,想要改變這是不可能了。州府之中已經下達了批文,這正式命令下達,豈能有著收回,朝令夕改,這至朝廷威嚴餘何物?“氣運之基,就在於人,集眾,集眾,集齊的乃是人!”當然此刻地脈等等外來助力,就要忽略過去,不要去想。“魏郡本是大郡,人口在冀州之中名列前茅,唯有信都州城所在的安平郡才能超越魏郡。”“要是魏郡兩旁郡縣災民入魏郡,我們魏郡人口,一定會冠絕冀州,成為冀州人口最多之地。”“隻要能夠編戶齊民,精選青壯編入軍伍,這不但是危機,反而是機遇。”楊啟峰他說到此處頓了頓,然後繼續講道:“災民來自旁邊郡縣,要是有一日回返家鄉,他們豈能不儘力。”說的都是好話,壞話楊啟峰他曉得,就算是自己不提及,周方博和周方愉還有三祖都清楚,這安撫這災民不是什麼輕鬆事情。“魏郡不能亂,這王郡守不能留了,有他在一旁拖後腿隻會壞事。”“這王賊就不用提了,鄴城其他世家家主都來過周園,王賊死期不遠了,敢於引諸郡災民入魏郡,各家恨他入骨,同仇敵愾,和這魏郡大災相比,往日糾紛都算不上什麼。”“正是如此,我們要借助著王賊引起的公憤,聯合魏郡世家,魏郡乃我們根基所在,要是魏郡殘廢,他們基業都要受損,這一次大漢鼎革可無法平安渡過,所以必須要同舟共濟。”“其次再向州府要願助,這麼多災民豈能一紙空文打發了,州府必然要給一些的。”“州府給的不會太多。”周方博搖了搖頭講道。“是不多,但還有諸郡,諸郡也不能放過,也會給一些,蚊子再小也是肉。”楊啟峰開始精打細算起來,他仔細的分析局勢道:“幸虧我魏郡靠近中原,乃北方和中原邊界之地,不是冀州中心,四方郡縣過半不屬於冀州,外州災民不必接納。”“想來袁氏不會放過引災民到來,但我們提前布置,到也不用太過憂心。”“這樣缺口還是很大,今年災民數量肯定不在少數,憑此還不足以度過。”周方博較為憂心忡忡,他隻是大概計算一下,就能夠曉得這窟窿根本填不上。“王家。”“趙州王家該出力了。”三祖他冷然講述道。“婚事無故拖延三年,豈能不付出代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