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沒有讓王琦等待太長時間,抵達廣寧衛的第二天一早,李青鬆便送來了關於廣寧左衛軍近期調動的報告。
短短半年時間,廣寧左衛馬營和步兵營便以外出訓練和巡視的名義,出動了十六次,人數逾三千人次,每次出巡時間在三天至半個月之間。
對比其餘衛所和兵備道,最多七次,最少三次。
如此一來,廣寧左衛軍出動的頻率遠遠高出尋常。
“而且,”李青鬆站在一旁,繼續解釋道:“每次廣寧左衛軍出巡的時候,都有過路貿易的商旅遭受劫掠.從無錯漏,且大部分時候,出巡首領都是左衛軍總兵關國森。”
王琦站在桌前,正在謄寫一副傳序,並未第一時間回話。
倒是一旁的王守信皺眉道:“所以說,近期廣寧城中的那些傳言,並非空穴來風了,按理說影響如此大的惡性事件,且已經多次發生,當地議會應該早就出手整治了.”
“議會方麵,在五個月前曾經派人調查過當時的案件.”李青鬆說話時候,話頭一頓,看向王琦。
“嗯?”手中筆尖一頓,王琦感受到了李青鬆的目光,抬頭看去:“但說無妨。”
得到王琦的首肯,李青鬆才鬆了一口氣,輕聲道:“五個月前,正是南京方麵天降箴言時間發生的時候,當時大人您身在南京城,所以北京城的諸多奏本,隻有涉及到軍國大事事件的才能通過密奏到達您的案頭,其餘都由議會委員會統一處理了。”
“此事我知道,”王琦點頭表示承認,畢竟七大議員並不是三頭六臂,大多數事情還是由大議員主持,京城的三百人議會委員會統一處理:“當時京城是怎麼處理的?”
“京城沒有處理.”李青鬆嘴角微動,少有的帶了一絲躊躕。
“嗬,是有人出麵將此事給按下去了?”王琦不用去看李青鬆的表情,便能猜到發生了什麼事情。
“是,是秦總督,”說話時候,李青鬆腳步稍稍往後退了退,好似站久了,雙腳有點麻木一般。
將毛筆放下,王琦低頭欣賞了一會,微微點頭,好似很是滿意自己的臨摹作品,而後才開口道:“我記得關國森並不算二寶的嫡係啊!”
二寶?
整個天下可能隻有王琦敢如此稱呼秦二寶了。
李青鬆的臉微微抽動了一下,才苦笑道:“正是半年前,廣寧左衛軍總兵關國森的妹妹,也就是秦總督的妾室,給其生了一個男孩,算是長子。”
聽到李青鬆的話,王琦才想起來,半年前秦二寶確實得了一個兒子,當時自己還親自準備了一份禮物讓人送了過去。
有一個做總督的妹夫,怪不得著廣寧左衛軍總兵如此膽大包天!
也怪不得廣寧議會的彈劾奏本,不能抵達自己的案頭。
“朝中有人好做事,何況有秦二寶那般的權勢滔天的靠山,”王琦說著已經坐回到椅子上,臉上的表情逐漸冰冷。
秦二寶現在總督南京及周邊數省,王琦評價其權勢滔天並不為過。
但是,李青鬆和王守信都明白,無論如何,王琦也不會去動秦二寶。
不僅僅是因為數十年主仆情分,更重要的,秦二寶是秉承了王琦治軍理念之人,不論是盧象升還是曹文詔,亦或者孫傳庭等,都遠遠不如秦二寶。
在南京城的事情,也隻有秦二寶能夠做好。
幫助王琦安撫南京及周邊諸省,華夏財稅重地,也隻有秦二寶能夠做到。
所以,無論如何,王琦都不會輕易將秦二寶撤換。
這關乎議會的穩定,關乎天下的穩定。
“大人,要不要去信沈陽城調兵?”王守信首先擔心的是王琦的安危。
曹文詔率兵出朝鮮,現在遼東統領兵權的便是沈陽城副總兵劉棟,也是王琦的老部下。
“不用!處理一個小小的廣寧城左衛軍,還用不著如此大張旗鼓!”王琦擺了擺手,而後看向王守信:“取了我的印信,去找廣寧城議會會長,告訴他,立刻將關國森捉拿問話!若是證據確鑿,明日便斬了!”
“斬了?”王守信和李青鬆一聽,當即有些擔心:“大人,若是廣寧城左衛軍嘩變!”
“是嗎?我倒要看看,在遼東,誰敢向我亮劍?”王琦眸光幽幽,殺氣四溢。
“屬下遵命!”
李青鬆和王守信聞言皆是一拜。
————
廣寧城議會議長仲望之這幾天公務極為繁重。
一來這個月是廣寧城一年一度的關貿大會時間,整個遼東和科爾沁的商人,乃至關內諸省的商行都會前來參加貿易大會,以期簽訂買賣合同,尋找長期合作夥伴。同時也有人來尋找商機,想要將關外的珍絨參寶賣到關內,以期暴富.可以說,整個廣寧城及其周邊城鎮,這些天都是人滿為患,各種事情,令議會班衙忙的腳不沾地。
二來下個月便是齊王祠的香火會,屆時將會有數萬人彙聚於此,燒香敬齊王,大會還有好多事情,需要提前準備,為了這些事情。仲望之已經是半個月沒有好好睡一覺了。
當然,還有第三件事,那便是商行被劫之事,雖然議會已經猜到了是誰打劫了這些商行,但是苦於沒有證據,而沈陽議會又因為顧忌秦二寶,不願意下發調兵令,從而無法將關國森捉拿問話.半年來,十數商行誦冤,以及前兩天的八方隆商行被劫案,聽說其背後是四海商行背景,更讓仲望之頭疼不已。
“大人,門外有人拜見,說是故人,還讓小的送來了這個.”正在仲望之頭疼的時候,班房站在門外求見。
“故人?”仲望之一愣,而後取過信物拿在手上看去。
信物剛剛入眼,仲望之便是腦中猛地一炸,砰的一聲。
仲望之豁然起身,抬眼道:“人呢?”
“就在門外,”班房不知道仲望之為何這麼大的反應,還有些疑惑。
“快快請進來!”仲望之剛一開口,便往外走去:“不不不,我親自去迎接.”(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