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兵役 逃難大明天啟三年六月七日,距離大明議院宣告成立還有三天時候,王陽明徒孫,心學大師王艮之孫,棄進士出身而入科學學會的消息從北京城,傳回了江蘇!此消息一出,立刻引爆了整個大明官場,亦或者整個兩京十三省有誌於科舉的士子。
江蘇泰州,心學學派的傳承地,因為這個消息而震動不已,幾乎人人都覺得王壽瘋了,為了幾個區區科學學會,而放棄了進士出身?那是多少人一輩子都無法企及的夢想,被王壽棄若敝屣如此行為,當然引起眾怒了,尤其是埋首科舉四書五經一輩子的那些老學究,更是整夜整夜睡不著覺,想不明白為何如此?
當然,也有人開始思考,王壽此舉的意義,或者說,有朝一日,科學學會真的能和科舉並行嗎?天下有誌於社稷的百姓士子,真的可以借此有一條新的晉身道路嗎?
當泰州學派的士子為王壽的放棄進士身份的行為爭吵不休的時候,泰州以北五百餘裡,沛縣依舊是一片安寧。
是的,正是漢高祖故裡的那個沛縣,如今屬徐州府。
作為縣裡的捕快,劉大勝一直以來自覺責任重大,幾十年以來也是兢兢業業,巡查,捕盜,維護治安,調節鄰裡,在縣中頗有些人望。
這兩天天氣陰沉,所以今天晚上時候巡街結束,劉大勝便拒絕了同伴邀請吃酒的建議,推說身體疲累,要趕回家中睡上一覺。
其實,這幾天,劉大勝實在是有些心煩,轉進巷子,在自家門前停了半晌,劉大勝才歎了一口氣,嘎吱一聲,推開自家院門,邁步進了院子。
院子西側廚房中冒著炊煙,不時傳來,自家婆娘的咳嗽聲。
東側廂房中,自家兒子又不知道在鼓搗著什麼,整天不喜讀詩書,反倒是經常去地裡刨土,研究些西夷傳進來的甘薯和玉米種子。
“十餘年私塾,卻是秀才都考不上!”劉大勝喃喃抱怨了一聲,不知道又想起了什麼,搖了搖頭邁步進了堂屋,不多時,又轉身回來一屁股坐在門檻上。
劉大勝從腰間取下煙鬥,先在地上磕了磕,又取出火石。
呲!石光電火,火星便將煙絲點燃。
在煙絲冒出火星的瞬間,劉大勝先是猛地一吸,而後緩緩吐出,在煙霧剛剛離開鼻端的一刹那,再次一吸,煙霧又好似具有生命般,又猛地鑽入鼻端煙絲以極快的速度燃燒著,循環往複三四次,那股煙霧才從鼻端噴出,煙霧縈繞而後緩緩升空,最後消失不見。
“老爺,來吃飯吧,”自家婆娘的聲音響起,然後又去叫自家兒子:“定哥兒”
堂屋桌子上,碗筷已經備好,一盤炒青菜,一盤炒臘肉,兩碗滿當當,冒著熱氣的雜糧米飯,自家婆娘那邊擺著一盤黑麵硬餅。
王大勝和自己的兒子往日裡交流並不多,今天飯桌上依舊如此。
兩個人各自吃各自麵前的米飯,不時伸出筷子加一塊青菜或者臘肉。
飯桌上,氣氛有些沉悶。
妻子看著丈夫和兒子兩個人的模樣,好似想起了什麼傷心事,眼淚如同斷了線的珍珠,滴滴答答的落在桌麵。
“收拾好了嗎?”沒頭沒尾的,劉大勝依舊沒有放下碗筷。
“嗯,”劉定點了點頭,聲音沉悶,不多時又有些猶豫道:“我明日和鄰家兄弟一起去雞鳴山一趟,晚上便回來。”
“雞鳴山?”劉大勝一聽,皺眉道:“後天便是朝廷攤派兵役的時候,這個時候去雞鳴山做什麼?”
因為齊國公四月份在北京城的政變,導致南北局勢日益緊張,而南京朝廷為了勤王聚兵,向江南諸省發布了攤派兵役的政令。
而劉大勝家中獨子劉定,正好應了這件徭役。
家中這幾日的愁緒,皆是因此而起。
說起來,朝廷這次攤派也是有條件的,隻要有功名在身即可免除兵役,可是劉定科舉十年,到如今連一個秀才都不是。
倒也不是劉定頭腦愚笨,而是其誌向並不在此,從小不喜讀書偏偏喜歡研究地裡的各種作物.“我”劉定喏喏,半天編不出一句話。
“嗯?”當下碗筷,劉大勝眯起眼睛,審視道:“你想逃避徭役?”
“父親,孩兒,孩兒聽說齊國公在北京成立了科學學會,若是考取,能取得和科舉一般的功名”沉默半天,劉定好似鼓足了勇氣,才回道:“所以,孩兒想去北京城,嘗試考取科學學會”
劉大勝放下碗筷,望著兒子,空氣的氣氛愈發凝重。
“若是逃了徭役,你可知道是什麼罪名?”劉大勝開口,那語氣,好似在和兒子商議。
“《大明律·戶律》嚴禁為減免差役而脫漏戶口,凡有相冒合戶,隱瞞成丁,增減年狀妄作老幼廢疾等行為,除家長依律受懲以外,裡長及本縣主管官吏也以脫口多少追究罪責,其中知情者與犯人同罪,受財者以枉法從重論,”劉定低著頭,開口回道。
“南兵大部分就是你這般書生聚集起來的,上了戰場,和齊國公麾下那些遼東百戰之兵比起來,那和送死沒什麼區彆,”劉大勝嘿嘿一笑,不知道是自嘲還是嘲諷南京朝廷那些夫子。
“伱可安心去往北方吧,”劉大勝望著兒子,從出生起便被自己寄於厚望,想要他讀書考取功名,不要一輩子蹉跎在這一方小天地,但是現在看起來,或許兒子自己的選擇,才是正確的。
去北京吧,也許齊國公那般的大才,真正能做大重開天地,讓所有人都平等的有機會晉身官途,而不僅僅是科舉一途!“若孩子走了,你和母親去往哪裡避難??”劉定這些天的糾結,便是不忍因為自己的出走,而使得父母受難。
“為父在沛縣還有些聲望,現在這種世道,知縣大人不會難為我的,最多舍些財貨罷了,”劉大勝擺了擺手:“你自去收拾吧,讓你母親給你收拾些銀兩,今天晚上就走,免得夜長夢多.”
將劉定打發回屋子,劉大勝才轉頭對著自家婆娘道:“等定兒走後,家中也收拾收拾,連夜進山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