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博浪遇刺(1 / 1)

千古一帝 楊力 3545 字 1個月前

秦始皇坐在車鑾裡,聽見風沙呼嘯,正想拉開車簾看個究竟時,忽然聽到車旁一聲巨響……謀刺秦始皇的人是誰?他為什麼要刺殺……胡亥正在花園裡和兩個宮女玩躲貓兒,趙高進來說:“公子,找了您半天了,過來。”“噢,師傅有事嗎?”胡亥走了過來。“告訴你,皇上又要去出巡了,你應該要求陪巡。”“那可不行,皇上沒有說要我去呀。”“公子傻了,您應當去要求呀,能隨同皇上出巡,就能接近皇上,您就可以在其他皇子之上了,這對於您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唔,這倒是。”胡亥點了點頭。“可是,要想什麼辦法,父皇才會答應呀?”趙高便對著他的耳朵耳語了一番,胡亥高興地跑著去了。聽琴宮裡,玉妃正在彈琴,優美的琴聲在庭院裡回旋……胡亥急步進來說道:“母妃,孩兒有一事相求。”“有何事呀,我兒如此心急?”玉妃放下琴弦問道。“母親,過兩天就是您的生日了,不妨請父皇前來聽您演奏好嗎?父皇最喜歡您的琴瑟了。”“倒是可以,隻是我兒怎麼忽然關心起母妃的生日來了?”玉妃有些不解地問。“孩兒有孝心嘛!”“知兒莫如母,你不說我也知道,想必是要母妃為你說什麼情,是嗎?”“母妃,並無什麼大事,孩兒隻是想隨父皇東巡。”“哦,這倒是個好主意,路上若是好好侍候父皇,那父皇會更喜歡你。”“那母妃答應啦?”“好吧,我替你試試。”玉妃的生日這天,始皇果然來了,玉妃年輕時因柔美和彈得一手好琴而深得始皇寵愛,尤其有了可愛調皮的小胡亥後,秦始皇倒還經常光顧她。胡亥小時候的確十分調皮。五六歲時,在始皇舉行的一次晚宴上,小胡亥看見大殿外放著一排排大臣們脫下的鞋,覺得很好玩,便跑過去,三下五除二就把那些鞋陣搞得潰不成軍。宴席散後,那些大臣們出來,一看都傻了眼……找不到自己的鞋了,於是大家赤著腳亂做一團,找來找去,隻好東一隻,西一隻的搭配著,或是光著一隻腳站著,小胡亥看著那些大臣們的狠狽相忍不住哈哈地大笑……原來是小皇子的惡作劇,大臣們無奈隻得光著腳回去了。秦始皇得知是小胡亥闖的禍,便把他叫了來,本想罵他幾句,卻見他張著小嘴笑個不停,自己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隻好打了他幾下屁股了事。本來,始皇美女如雲,年輕貌美的尚且顧幸不及,哪裡還想得起年過而立的玉妃,但因兒子的請求,玉妃不得不央求趙高去請始皇。始皇已經好多年沒有聽到絕好的琴聲了,所以興趣盎然地隨同趙高來到了聽琴宮。久不打扮的玉妃,年雖已三十多歲,但今天刻意修飾了一番,倒也不比那些年輕美女遜色多少。始皇半閉著眼,聽她彈了一曲始皇以前最愛聽的曲子。“桃之夭夭,灼杓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桃之天夭,有蕢其實。”“子之於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於歸,宜其家人。”曲終,始皇還未回過神來:“皇上,好聽嗎?”“好,好,再彈一遍,朕就愛聽這一曲。”於是玉妃又彈了起來,三遍後,始皇才睜開了眼。胡亥見父皇心情不錯,便說:“父皇,孩兒有一請求,不知父皇肯否?”“什麼事?”“孩兒想跟隨父皇去東巡,孩兒也想看看父皇的天下,父皇的臣民,父皇的業績,讓孩兒也見識見識,長長學識。”始皇看了看聰明俊秀的兒子,未加思索就答應了。秦始皇的這一點頭,給秦朝的短命埋下了禍根,就是這個本不該得此殊榮的小兒子,輕易地就把他一生廝殺出來的江山葬送了。渤海之濱,長城人海處,陽光燦爛,旌旗迎著海風在飄舞,今天將舉行萬裡長城人海竣工典禮,秦始皇將光臨視察。秦始皇終於把秦、燕、趙三國的長城連在一起了,這座長城西起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浪逐(今朝鮮平壤),沿著黃河,跨越千山萬水,經過崇山峻嶺,蜿蜒十萬裡,把中國的西北、華北、東北都緊密相連,成為了凝集中華民族的一條堅固的係帶。正是:“秦皇島海邊,煙波浩渺,白茫茫碧浪接天。”“登上城頭望東海,漫天紅遍。”“曆史潮流掀,幾度風雨,歎多少興亡榮辱間,惟長城五千年來,未辱祖先。”不一會兒,浩浩蕩蕩的儀仗、鹵簿來了,在歡慶的禮樂聲中,秦始皇被文武官員們簇擁著登上了老龍頭。秦始皇看了看海闊天空的大海,又看了看雄偉巍峨的長城,興奮不已。他麵向大海高喊道:“萬裡長城,萬裡長城啊!巨龍終於人海了,我大秦江山再也不會割了。”臣民高興地呼:“始皇萬歲,萬萬歲!!”慶典吉辰已到,鼓樂奏響,始皇向天地拜了拜,然後接過蒙恬跪呈的一塊磚放到城牆上,從而宣告萬裡長城大功告成。臣民又歡呼:“始皇萬歲,萬萬歲!!”“始皇萬歲,萬萬歲!!”秦始皇看著沿黃河、陰山、燕山蜿蜒而來的萬裡長城,說:“我大秦終於有了萬裡鐵防。”他又看了不遠處的榆關,說:“榆關山海相峙,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天下第一關,以後就叫山海關吧!”蒙恬說:“甚好。”李斯忙說:“那此地就禦名秦皇島吧。”正是:“哦籲!長城長矣,蜿蜒東西十萬裡。”“東起山海、西臨嘉峪關,逶迤橫貫北國疆。翻越崇山峻嶺,跨過大河大江。似巨龍,騰越於群山之冠;如長蟒,盤踞於曠野之荒。急行戈壁大漠灘,緩進太行黃河灣,北擊乎燕山千峰崗,東撞者渤海萬頃浪。縱橫千裡,回轉萬川。”“若乃!天高雲長,不比長城長;地堅石固不如長城固。曠古一絕,天下奇也。”“嗟乎!長城美矣,蛟龍飛翔天下揚。”“東臨長城矣,秦皇島外,大海茫茫,百舸爭航;老龍頭上觀日出,紅霞萬裡,彩接天綻;北戴河畔,金山咀上紅燈亮,星光燦爛;北上燕山八達嶺,千裡河山儘收眼底,山風拂來,群嶽起浪;慕田峪,霧海茫茫,烽台隱沒,如臨仙景狀;司馬台,望京樓,月色幕下,遠眺燈火煌。雁門關,太行山上,飛雁望斷;西漠登上嘉峪關,一覽百裡戈壁灘,夕陽晚照如燒狀。”“若乃!春之長城,東風起兮,飛沙漫天,如黃龍盤巔,直上天;夏之長城,雨山碧兮,青鬆巔中,如青龍淩空,似霧中;秋之長城,楓葉彤兮,萬山紅遍,猶赤蛟飛天,入雲間;冬之長城,白雪皚兮,雪蓋冰封,如銀蛇舞穹,在風中。”“哦籲!好一幅長城畫卷,千姿百態,氣象萬千。”“若乎!長城壯矣,龍騰虎躍衝霄漢。”“夫五裡一燧,十裡一墩,三十裡一堡,百裡一關。”“鼓角相聞,烽火相望。千裡金戈鐵馬壯,萬裡軍情舉狼煙。敵戈擾壤,寸土不讓。”“座座雄關,虎踞龍盤;墩墩烽台,淩空傲然。東有山海、北持居庸關,南據雁門,西擁嘉峪關。兩山夾峙奇險隘,一夫當關兮萬夫莫開來,威震三關,昂首千載。”“若乃!巍巍城垣,霞關煌煌,鼓樂鏗鏘,固若金湯。”“八達嶺乎,居高臨下,北門鎖陰,據天險、扼關要;金山嶺乎,山高麈峭,起伏跌宕,烽台陡,炮樓雕;司馬台乎,堡台淩空,直逼雲衝,城關高,水關中;古北口乎,臥虎嶺上,高陡突兀,懸崖處,飛烏無;箭口牆兮,形同鷹嘴,雄視蒼穹,猛撲擊,如鷹襲。”“若乃!嵯峨崢嶸,不失雄風;殘垣斷壁,氣勢猶存。”“哦籲!長城悠矣,曆史足跡千秋立。”“讚昭君出塞,文姬歸漢;文成遠嫁,和番藏漢;玄奘西行,佛學東彰;張騫通域,絲綢西傳;敦煌壁畫,千佛雕展。……千秋萬代,風采猶在。”“感昔日長城,滄桑磨難,烽火戲諸侯,狼煙曆史長。漫漫五千年,多少壯士,淚灑邊陲痛猶在;無數英雄,血濺烽台國殤慨。”“嗟乎!北長城,古戰場,秦漢大將匈奴降;雁門關、朔風寒,楊門父子鎮邊防;明長城,高築牆,城堡林立守邊關;燕山深,金山嶺,愛國名將抗倭犯;山海關、平型關,血戰賊寇敵膽喪。”“若夫,萬裡長城,千古興亡;民族榮辱,炎黃脊梁。”“歎秦長城遺址,巍然屹立;漢長城墩台,高聳雲裡;陽關烽火,戈壁長矣;內蒙金垣,草原墩跡;聽大漠長嘯,玉門低吟。看甘肅塞外烽火,金沙染;觀敦煌牆垣夕照,晚霞激。”“嗟乎!堡台煙硝猶見,城關馬嘶似聞。戰痕斑斑,戈擊點點;曆史足跡,蒼涼悲壯;撫牆興歎,感慨萬狀。”“俱往矣!長城內外,雄關南北,千裡江山無狼煙,萬裡川河嶠烽火,哦籲!春風已度玉門關,西出陽關有故人。”“夫長城高,焉比天高?磐石之固,豈如人之相護?歎自古主宰曆史者,人心而已!”當晚,趙高請始皇駐專門為始皇出巡的臨海行宮。看著巍峨的臨海行宮,始皇十分滿意。秦始皇看了有華麗的正殿和華麗的寢宮,內築花園亭台、樓閣玉宇,美女珍寶應有儘有,全然一個小阿房宮後,十分滿意,對李斯和趙高讚道:“爾等想的真周到,不愧是朕的左右臂。”“謝皇上誇獎。”兩人趕快俯首告謝。始皇當晚便下榻於綠林掩映、海風吹拂的臨海行宮。次日,始皇又光臨海邊碣石,並刻石留後。始皇一直在臨海行宮,過完夏天才返回鹹陽。冬去春來,大地複蘇。河水解凍,排柳抽芽。鹹陽宮,秦始皇升殿,群臣俯首立在下。秦始皇回答完奏稟後,又發出了驚人之語。“眾愛卿,朕準備再次東巡……”群臣聽了都瞪大了眼,這皇上怎麼啦?才回來過了個冬又要出巡了。“這次依然讓李斯宰相及蒙毅陪巡,右宰相馮去疾留守京城。馮劫將軍率軍護駕。”李斯聽了奈何不得,現在年事已高,可是每年還得跟隨皇上出巡,跑前顧後的,實在累得不行,但又不能不去,隻得出班奏道:“微臣遵旨。”馮去疾、馮劫也出列奏道:“微臣遵旨。”“末遵旨。”李斯回到府上,告訴荀蘭說:“皇上又要出巡了,第五次了,依然要找陪巡,開春就走,給我準備一下。”荀蘭驚奇地問:“怎麼,又要出巡了,上哪兒?”“到東海。”“又要去求仙問神了。”荀蘭問。“嗯。”李斯說罷往躺椅上靠了下去,歎了口氣:“又要去顛簸了,累人了。”“皇上怎麼愈來愈怕死了?”荀蘭奇怪地問。“是啊,皇上最忌諱的也就是個死字,所以誰都不敢在他麵前提立太子的事。”荀蘭放下手中的繡針說:“扶蘇是長子,人品又好,太子非他莫屬。他在蒙恬那兒監軍已經多年了,你應該勸勸皇上把他叫回,立為太子。”李斯歎了口氣說:“立太子這事皇上自有主見,弄不好,皇上會有看法的。唉,等這次東巡回來再說吧!”李斯萬萬沒有想到,皇上會死在這次出巡,而且秦朝也葬送在這次出巡途中……秦始皇出巡的車隊馳到一片大荒漠,隻見黃塵古道兩旁沙丘起伏,雜草叢生,負責警衛的蒙毅將軍立即命令加強防衛,於是在後麵壓陣的輕騎立即到前麵支援,古道兩旁布滿了虎賁騎兵,車隊照常向前馳去。沙丘後雜草中埋伏著兩個人,一個是韓國被秦滅時從戰火中逃出的年輕人張良,一個是他用重金雇用的大力士。張良的祖父及父親兩輩都是韓國宰相,從小受到不凡的教育。韓國滅亡時,年輕的張良從火海中逃出,他伏在山上看著國破家亡的慘狀時,發誓要報仇雷恨。於是他兄弟死了也沒有厚葬,而把家裡的財產都拿來雇殺手作刺殺秦始皇的準備。現在,仇人就要到了,怎能不讓他緊張心跳。忽然狂風呼嘯著而來,霎時間飛砂走石,遮天蔽日……起風之後,張良在心裡大呼:天助我也,天助我也!於是叮囑大力士作好準備。啊!來了,隻見幾百名護衛騎兵緊張地走在前麵,鹵簿陣隊過了便見三乘一模一樣的金鑾過來了,張良心裡一驚,怎麼會有三乘?啊!狡兔有三窟,秦始皇太狡猾了,可是他乘坐在哪一輛呢?時間在一秒一秒地過去,秦始皇的車輦也越走越近,張良的眼睛死死地盯著三乘金輦……他坐的到底是哪一輛?張良急得滿頭大汗。啊!車快到了……太緊迫了,已不容張良再思索,張良緊張地又判斷了一下,便對殺手發出命令,“注意!擊中間那一輛。”殺手立即擂起大鐵錘向第二輛金輦砸去……張良萬萬沒有想到第二輛車是空車,秦始皇坐在第一輛金鑾裡,聽見風沙呼嘯正想拉開車簾看個究竟時,忽然聽到車旁一聲巨響,金輦被震得搖晃了一下,然後便聽見一片喊聲。李斯急奔過來,見秦始皇安全無恙時才放下心。他說:“皇上,有刺客,第二輛金鑾被砸碎了。”秦始皇下車一看,隻見一個巨大的鐵錘砸在副車上,車輦已被砸得稀爛,他歎道:“天助我也!”然後下令,“給我抓刺客。”於是蒙毅率領禁衛軍向方圓十裡展開了搜索,結果一無所獲,縣抓了幾個身強力壯的漢子來請命,秦始皇下令把他們全殺了。張良發現秦始皇沒有被殺時,急得直跺腳,卻又無奈,隻好逃走了。從此以後,他步人了政壇,他給劉邦出謀劃策,幫助他擊敗了項羽,建立了西漢,最後終於達到了滅秦的願望。“報告大王,抓到了一個活的。這是從他身上搜出的劍。”“過來。”一個少男裝扮的人被帶了過來。始皇一看,驚呆了,怎麼跟玉薑長得一模一樣,尤其那雙美麗的眼睛……他想起在驪山初遇玉薑時,也是少男打扮,就走過去,把他頭上的包布扯了下來,便見一條又粗又黑的大辮子垂到了胸前。“啊……玉薑。”始皇叫出了聲,“鬆綁。”衛士們給姑娘鬆了綁。“不,我不叫玉薑。”始皇聽了才回過神來,又看了看這個絕色少女,問道:“你也是刺客。”“是的。我已經暗跟你們多日了。”“哈哈……”始皇大笑,“就你一個毛丫頭也想刺殺我?看看我的衛士,”始皇指了指四周威嚴立著的衛兵,“他們比山上的樹木還多,就是沒有衛士,朕一個大壯漢,還怕你一個小姑娘?”始皇說著又拉下臉來問:“說,為什麼要刺殺我?”“因為你的兵殺死了我的父母和弟弟,還有我的親戚朋友,所以我要報仇。現在既然落在你們手上,就隨你們處置吧,隻可惜我未能報仇了願。”始皇聽了木但沒有生氣,卻用手托起了她的下巴,看著她的眼睛說:“你太美了,跟玉薑一樣……”忽然始皇“啊……”的大叫起來,原來姑娘死死咬住了他的一個小拇指。身旁的衛士見狀,便一劍朝姑娘的心胸刺去,姑娘倒了下去……始皇抽出了幾乎被咬斷的手指,疼得呲牙裂嘴。忽然他發現了姑娘脖上的項鏈……那……那不是我給玉薑的嗎?便過去問她:“你脖上戴的項鏈是從哪來的?”“……玉薑母親……給……的……”姑娘沒說完便斷了氣。“玉薑母親?”啊,是玉薑的女兒。秦始皇驚得瞪大了眼,然後吩咐,“厚葬這姑娘。”“是。”秦始皇把身子轉了過去,痛楚地問自己,為什麼連玉薑的女兒都要殺死我?秦始皇,臉色鐵青……看來,沒有一個人真愛我,我又何必真愛誰!“蒙毅!”“臣在。”“把這方圓十裡的人給我全部殺掉!”“是。”秦王再次來到大海邊,在東海岸琅邪(今山東膠南縣以南),站在海灘上向大海凝望著……一陣海風拂來,吹動了秦始皇長長的須發,秦始皇眉頭一皺,他感到自己在一天天變老,變老就意味著死期的逼近,由此更堅定了他尋訪仙藥的決心……這一次沒有見到海上奇觀,秦始皇感到一陣惆悵,這是高傲無比、自恃萬能的皇帝從未有過的。他想起了方士對長生不老仙藥的講述。秦始皇便下令把當地的方士、醫生都抓了來審問,方士們跪在地上嚇得直打顫!“說,仙丹仙藥在什麼地方?要是不說出來,就殺了你們。”“稟皇……皇上,我……我們實在不知道。”始皇大怒。“你們這些刁民,不想說,那朕就把你們全部投到大海裡去。”“皇上,我們真的不知道。”“來人啦,把這些刁民全都給我捆起來,扔到海裡去。”“是。”“皇上饒命啊……”就在這些醫生、方士們要慘遭殺害之際,忽然聽到一聲:“慢。”眾人都朝聲音方向望去。秦始皇一驚。高喊“慢”的人,原來是當地的一個小吏名叫徐福,他曾多次造船出海,他滿頭大汗的跑了來向始皇跪下稟道:“啟稟皇上,請不要殺他們,臣曾經多次出海,知道仙藥在什麼地方。”秦始皇聽了轉怒為喜,忙問道:“你真的能找到仙藥?”“皇上,臣下出海曾看見過三座仙島,名叫瀛洲仙島,上麵遍長仙草,服之可以長生不老。”“啊!”始皇大喜過望,臉上露出了罕見的微笑。“你說的長生不老仙藥就在這海仙瓊樓中嗎?”“回皇上。”徐福躬腰說,“長生不老仙藥乃神仙所有,神仙就在海上三仙島蓬萊、方丈、瀛洲之中,海上呈現的奇觀就是這三仙島的一部分。”“說下去。”“是。”徐福見秦始皇甚感興趣,又趕快說:“卑職曾去海上尋訪過,那仙島禽獸的毛皆白,宮殿是黃金般的,遠遠望去,如在雲端,走近了卻又似在水下,再細看竟隨風而去。”秦始皇聽得出了神,命道:“朕命你找到三仙島,給我取回長生不老藥。”“啊,皇上,就我一人不行。”“你要多少人?”“給我六千童男童女。”“六千?……好吧!不過,朕要你務必給我找到長生不老藥。”“是。”其實,徐福是一個了不起的航海家、探險家,他自從發現了東海的瀛台三島後,就想去開發,因苦於無財力、人力,於是才借秦始皇欲求長生不老藥的心情,說了謊話。秦始皇沒有識破,以為他真的是要去尋仙藥,便特批了他的上書:“海中有三神仙,名日蓬萊、方丈、瀛洲,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東海岸琅邪紮起了旌牌,旌旗迎著海風嘩啦啦的響著,海灘上站滿了人,海岸邊停舶著十艘航海大船。徐福到東海三仙島尋找長生不老藥的船隊,就要啟航了。秦始皇特地下令為他趕製了十艘十櫓三篷海航大船,應徐福的請求為他征抽了三千童男、童女,百石五穀糧種及一百名各種技工匠。大船上插著大旌旗,領頭的大船插著寫有“東海求仙”的大旗。三千童男童女們“我要回去”“我要媽媽”的哭喊著……海岸邊站著幾千名為童男童女送行的家長們,他們哭得死去活來,他們哭喊著要衝向海船,被兵士們死死的擋住……一聲“皇帝駕到”的喊聲響起,鼓角齊奏,人們的哭喊聲被壓了下去。不一會兒,在五彩繽紛的鹵簿後,前後各六百名騎兵護衛著秦始皇的金輦來了。秦始皇下了金輦,徐福等跪拜於地。秦始皇說:“徐福,你等要速去速回,把佃藥儘快求來。”徐福說:“臣等遵旨。”然後進行了祭海儀式:鼓樂奏起,徐福等持著焚香向大海跪拜下去,徐福的手下人將一條大白魚係上紅條,投人海中,再把一壇美酒傾人海中。徐福等向秦始皇再跪拜後登船。大號響起,十艘大船啟航,秦始皇一直站在海邊目送著大船遠去。為等消息,秦始皇一直在琅邪住了三個月等待徐福的返航,可是大秦皇帝萬萬沒有想到,徐福的目的根本不是去取什麼仙丹壽藥,而是去開發東洋三島——日本。徐福一去不複返。他們的船到了扶桑島後,便在那兒開荒種桑養蠶,百餘工匠在那兒蓋房修路榨油、紡織及打造海船,又讓長大了的三千童男童女婚配生子女。徐福一行把中國科技文化帶到了日本,並成為了日本人的一部分,所以日本有徐福祠的供奉。秦始皇久等不見徐福返回,隻得悻悻而歸。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